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
一、传统文化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中国五千年历史所产生的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高度凝聚。
从这个角度来讲,传统文化演变的过程,就是中国人的生命历程。
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价值观点以及
生活方式是古人面对生存压力所形成的人生态度,它犹如一本囊括世
间万事万物生存原则的古老书籍,是现代人追根溯源、提升智慧的源泉。
传统文化不是一个人的学说,其内部包含着诸多流派,这些流派
又好似大江、大河,最终汇入了传统文化这片汪洋之中。
传统文化本
身就向我们体现了这样一个智慧:学习不应该局限于一个领域,想要
有所作为,就必须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样才能融会贯穿、学贯中西。
同时,学习传统文化中还能够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开
拓大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比如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当时的中国
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而后来为什么会逐渐走向衰落?作者
认为主要有三个问题是当时统治阶级无法解决的:一是人口问题,乾
隆十四年清朝的人口为一亿七千万,到嘉庆十七年则猛增到了三亿六
千万,增加的人口对粮食的消耗是巨大的。
二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
和强硬态度,是历朝历代所不曾有过的。
三是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也就是皇权专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些问题无法解决,清
王朝走向衰落也就成了历史的必定。
了解历史,学习传统文化,能够
增长我们的人生智慧,更好地实现人生进展目标。
当前我国仍然生存
有强国林立、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中,国内也存有人口问题和资源不足
等问题。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大学生必须自强不息,从传
统文化中吸取智慧,积极应对挑战,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国人的“家”“国”意识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来源,是民族凝聚力的
源泉,是推动中华民族持续向前迈进的动力。
在民族面临巨大危机,
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这种爱国情怀会将整个民族凝聚起来,共御外敌,保卫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的历史,以前多次遭遇外敌的入侵,但
其文化并没有中断,中华民族依旧繁衍生息走向富强,这与爱国主义
传统教育有着必定的联系。
我国历史上从来就不缺乏爱国主义者和民
族英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王师北定
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陆游、“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奴血”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等,这些爱国主义者用他们壮烈的一生,告诉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不但仅
是说说而以,还必须付诸行动。
大学人文精神建设,必须增强传统文
化教育,使大学生了解这些杰出人物的事迹,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当今社会,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大学中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
主义的腐朽思想,这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负面影响,部分大学
生功利思想严峻,缺乏积极、健康的生活目标。
增强传统文化教育,
能够协助大学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努力奋斗,为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内
容宽泛,其中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最为长远。
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所追求
的最高境地。
当今社会,随着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人民的交流持续加深,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正在发生着变化。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增强
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拥有崇高的理想与人生态度就显得尤
为重要。
同时,大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逐步提升自身的
文化修养。
儒家非常重视人性的修养,主张“以和为贵”,倡导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一
个人的仪表、言谈、气质,与其自身的文化修养紧密相关。
大学生对
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也就无从谈起。
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掀起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他们通过学
习中国传统文化来了解中国,同时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作为华夏子孙,当代大学生更有必要认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健康的养料,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对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这
样才能够准确引导学生去积极学习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是人文素
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理应增强人文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很多高校还没有理解到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要性,往往是单个教
师在努力,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高校要努力完善人文素养教育的运
行机制。
首先理应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对人文素养教育实行科
学的评价与分析,从而持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其
次要积极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多展开相关传统文化的学术
讲座和知识竞赛等活动。
能够聘请一些在国学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到学校实行演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增强人文素养教育,传播和学习传统文化,要与当前的社会进展状况联系起来,要与
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
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进展演变,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有些思想已经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进展的需要。
所以,对传统文化也要实行辨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展
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同时克服陈旧的过时的观点的消极影响。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于其他民族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学习,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自己的民
族特色,这样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长远进展。
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