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研学旅行方案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研学旅行方案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在正式设计本节课之前,做了这样的一个调查问卷,参与调查的学生为一个班级,调查结果如下。

本节课的设计和规划和调查问卷紧密相关。

【研学旅行在身边】
引入:
问:大家认为咱们学校有没有组织过研学旅行活动?
答:清北研学、山大研学……
问:有没有范围更广泛的?
引导性回答:远足
通过一段视频,再来体会一下上一届的同学们远足时的震撼与感动!
一个活动的实施,前提是要有一个详尽的方案,将交通、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考虑清楚。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样的研学旅行方案该如何设计。

【研学旅行的背景】
古: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些话:“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这是荀子·劝学的名篇。

我们的历史上还有一位非常喜欢旅游的皇帝——乾隆。

他一生六下江南,据说他第六次下江南时已经74岁高龄了。

他一路考察地方、体察民情。

也有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佳话,苏静好,纯妃就是美丽的江南女子。

乾隆这六下江南也可以说是事业爱情双丰收了。

还有明代画家董其昌给我们留下的名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更是给我们直接阐明了读书与增长见识的关系。

今:
我们国家现在也是很支持我们中小学生走出去看一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定华给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研学旅行自2013.2首次提出,历经六年。

在此过程中2016教育部等11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的出台更是积极促进了研学旅行的推广。

这样的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新知储备】
问:什么样的旅行是研学旅行?
[定义]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特点]校外活动、有意组织、集体活动、亲身体验、研学日志、总结报告。

[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公益性原则。

[范围] 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

[时间]原则上省内一次不超过4天,不少于2天;
省外一次不超过7天,不少于3天;
境外不超过15天,不少于7天。

明确了什么样的旅行是研学旅行,我们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高中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研学旅行方案设计步骤】
[01确定研学主题]
结合我们课前的调查问卷,大家对以下四个主题的兴趣度最高,我们就确定我们的主题是这样的一个综合性主题的研学活动。

主题1:名校探访
主题2:古城印象
主题3:梦里水乡
主题4:文化名人
[02收集研学旅行目的地信息]
原则1:
原则2:
[03设计研学旅行行程及参观内容]
本环节的主要思路是:以四日研学为例,带领学生亲自做一个活动方案。

先老师引领学生将第一日的方案做出来,后面三天给学生相对的设计自由。

每位同学都拿到此表:《小组成员分工表》和《研学旅行活动策划书》
环节1:根据四日游的主题,确定目标城市:南京-苏州-乌镇-杭州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给你的旅行起一个吸引人的名字,并明确分工。

填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环节2:来到美丽的南京,简单介绍十朝都会六朝古都,你会选择那些地方参观研学?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探索出几个目的地(亦可老师推荐),不少于3个……
环节3:如何给你的南京一日安排行程?参考表中第一条样例
学生活动:在电子表格中安排行程,重点思考你参观某个景点、地点、博物馆等的理由,即你的研学目标(考察学生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行程安排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环节4:教师给学生简单理清后面三日的研学目的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安排自己的行程。

本环节教师主要是巡视指导,并从中发现好的方案。

以待下一个环节点评与分享。

学生活动:15-20min,小组分工合作,安排出组内的研学旅行活动行程
[04方案反思和评估]
作品分享与点评。

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做的好的方案用屏幕同步的方式呈现,并给予适当的点评。

以鼓励表扬为主。

问:方案设计过程中,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部分?并简单阐述理由答1:研学活动流程:保证研学活动高效进行
答2:安全与注意事项:无论做什么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抛砖引玉——济阳一中清北三日研学活动]
通过本方案的呈现,告诉学生,我们本节课设计的只是方案中关键的流程设计。

但是一个方案的实施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如交通、安全、医疗、家长……等等,明确下节课的任务,就是将自己的方案真正的完善起来。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点:
1.研学旅行相关知识
2.简单的研学旅行方案的设计(重点)
【结语】
2015年火了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游学梦。

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增长你的见识,扩展你的眼界。

你的人生格局也行就会变得和别人不一样。

老师也喜欢旅行,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路上相遇!谢谢大家!
以下是我的教学流程: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

他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高中生处于最后一个阶段,这个时期,学生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皮亚杰也提出了影响发展的四个因素,生理成熟、活动、社会经验和平衡。

继续使用前运算阶段使用的策略和教具。

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生活经历的呈现等。

就如先给学生设定四个主题的综合游作为导的环节,就是情境创设,目标导入。

提供机会,让学生探索建设性问题。

本节教学内容的基础目标设计难度不大,但是学生要是先想做出完善的方案也是不容易的。

首先教师建设性问题的提出很关键,探究的策略、组织和操作等是保障,探究要有结果,未必是老师想要的结果,探究要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心中的乌托邦。

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和自己动手的机会。

给学生引领后,让学生展示探究结果,发表不同意见,把自己心中的乌托邦写出来,鼓励讨论,鼓励争论,让不同见解碰撞思想火花。

高中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重视合作,重视讨论,而非告诉学生简单的方案呈现。

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旅行活动方案,或者研学内容不同、或者研学目标不同、或者时间行程不同。

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只要学生设计出的方案是具体可行的就是值得鼓励的。

本节课的内容是《研学旅行方案的设计》,教学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课堂氛围: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特别是设计的综合性主题名校、古镇、名人和水乡,是经过前期的调查问卷得出来的,所以这样的主
题设定能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整个课堂学生积极性很高,对学习内容很感兴趣,反应很好。

学习效果:
活动方案类设计的课程同学们平时接触的比较少,这样的内容基础难度不大,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作出基本的方案。

这样的学习基础也能很好的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方案设计类项目活动,要想做出完善的方案又是不容易的,这就给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层次的同学对这样的课程目标又体现出了差异性,给感兴趣的同学更大的拓展空间。

本节课是山东人民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第三单元研学旅行。

本单元分为两个篇章,“了解研学旅行”和“研学旅行案例分享”,具体的章节目录如下:
我在本课内容的设计时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研学旅行方案的设计。

方案的设计主要考虑为两个课时的设计,第一课时让学生设计出方案和核心内容,具体的行程信息,这是保证活动高效进行的保证。

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考虑各方面因素完善整个方案。

本节课是第一个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活动方案的设计。

学生在下课时能对活动方案有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设计出具体的流程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