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不及时、不均衡和随意变更预约披露日期的行为,直接影响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年报信息的使用和监管。
改进年报披露的均衡性,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已成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提高信息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深市2003年报披露进度及预约执行情况分析
深圳证券交易所唐松华
为了提高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均衡性,从2001年报开始,交易所正式对外公开上市公司年报预约披露日期,并在此后的监管实践中把这一制度延伸到半年报和季度报告。
本文以深市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披露情况为例,分析预约制度对改进年报披露均衡性和及时性的作用,重点探讨年报披露时间与公司业绩、审计意见、“戴帽”“摘帽”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变更预约披露日期公司的主要特征。
2003年报披露进度分析
(一)年报披露进度的均衡性
“前松后紧”是最近几年年报披露的重要特征。
2003年“前松后紧”现象仍然存在,4月份披露年报的公司占公司总数的48.62%,其中在4月下旬披露年报的公司占20.75%,3月下旬和4月下旬是年报披露的高峰期(见图1)。
为了提高年报披露的均衡性,2001年正式实行了年报披露预约制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预约制度尽管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但在改进年报披露均衡性上的作用并不明显。
2001年以来,年报披露均衡性略有改进,表现在:2月底以前披露年报的公司比例略有增长,4月份披露年报公司的比例略有下降。
另外,我们注意到,年报披露除了不均衡外,在3月下旬后,还存在明显的“星期六现象”,即3月下旬至4月底的35个披露日1中,共有349家公司披露年报,平均每天披露9.97家;在此期间的5个星期六中,有75家公司披露年报,平均每天15家(非周末的披露日平均每天披露9.13家),平均每个星期六披露年报的公司数较非周末披露日多近6家。
“星期六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1)年报披露较迟的公司每股收益显著低于披露较早的公司,3月下旬披露年报的公
1每周七天中,有五个交易日,六个披露日(星期六上市公司仍可以通过制定报纸和网站披露信息)。
司整体业绩不是很好,因此可能倾向于选择非交易日披露年报,羞于见投资者,一种典型的“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2)尽管星期一也是信息披露日,但由于拟在星期一和星期六披露信息的公司均需在星期五报交易所备案,与其星期一披露还不如早一天披露(星期六)。
图1 2003年年报披露进度
(二)年报披露时间与公司业绩的关系
根据上文的分析,2月底以前披露年报的公司较少,近一半的公司在4月份披露年报。
业绩优良的公司,为了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树立良好的市场信誉,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应有自愿较早披露年报的动机,使自己脱颖而出。
深市上市公司的数据支持这一假设。
1、年报披露时间与每股收益高低
(1)披露时间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较早披露年报的公司每股收益较高,较迟披露年报的公司每股收益较低。
1月中旬披露年报的公司每股收益最高,平均为0.48元;4月下旬披露年报的公司每股收益最低,平均为-0.03元。
从整体上看,披露时间越迟的公司每股收益越低。
亏损公司年报披露“前松后紧”现象尤为明显,75家亏损公司中,有62家在4月份披露年报,55家集中在4月下半月披露。
图2 年报披露时间与每股收益的关系
(2)披露时滞与公司业绩
披露时滞是指年报披露日与会计年度结束日之间的时间差(天数)。
从表1可以看出,每股收益越低的公司披露时滞越长。
从整体上看,亏损公司年报披露时滞为106.83天,即亏损公司在年报披露截止期前15天内披露年报,及时性较差;而盈利公司年报披露时滞为86.68天,比亏损公司早20天披露年报,特别是每股收益较高的公司,年报披露时滞不足80天2。
业绩较好的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远远强于业绩较差的公司。
表1 披露时滞与公司业绩
2本文每股收益较高的公司是指每股收益大于0.5元的公司,该类年报披露时滞为73.53天。
值得注意的是:每股收益大于1元的公司年报披露时滞大于每股收益处于0.5元与1元之间的公司,主要是因为每股收益大于1元的公司数量较少(近5家),且其中中兴通信和盐田港信息披露时滞为101天和112天。
剔除该两公司的影响后,每股收益大于1元的公司年报披露时滞仅为57.33天。
2、年报披露时间与每股收益增长
本文把扭亏为盈以及每股收益增长率大于等于10%且近两年中至少有一年每股收益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05元的公司称为“好消息”公司,把由盈利变亏损以及每股收益增长率小于等于-10%且近两年中至少有一年每股收益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05元的公司称为“坏消息”公司,其余公司作为“一般公司”3。
本文剔除了2003年已退市的公司和通过吸收合并整体上市的公司(TCL集团),两年可比公司数为505家,其中好消息公司319家,坏消息公司180家,一般公司106家。
好消息公司比坏消息公司早披露年报7.67天,及时性相对较好。
消息好坏对年报披露时间有重要影响。
(三)年报披露时间与审计意见
2月份前披露年报的68家公司的审计意见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自3月份开始,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以下简称“非标意见”)的公司开始披露年报。
2003年度被出具非标意见审计报告的47家公司中,38家在4月份披露年报。
特别是在4月30日披露年报的9家公司中就有7家被出具非标意见。
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和被出具保留意见公司都为12家,且基本上都是在4月下旬披露年报。
审计意见越严重的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越差。
从近三年的非标意见公司年报披露时间来看,70%以上的非标意见公司集中在4月中旬和下旬披露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非标意见公司年报披露时间有进一步推迟的趋势,非标意见公司在4月中旬披露年报的比例由2001年的37%下降到2003年的25%;而在4月下旬披露年报的公司比例则由2001年的33%
3部分学者认为,每股收益增长的公司称为“好消息”公司,每股收益下降的公司称为“坏消息”公司。
笔者认为这种划分并不足以反映盈余信息的好坏。
从重要性和信息敏感性的角度来看,每股收益增长幅度很小时,不足以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故本文以每股收益变动10% 为判断标准之一;同时,每股收益基数很小(近两年每股收益绝对值均在0.05元以内)但增减幅度大于10%的公司,如果盈亏性质未发生变化,则将其列入“一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