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前言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

丰宁满族自治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遗”保护成果显著,目前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项,国家级一项,省级三项,市级两项。

为拉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传承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人类文明,我们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共同守护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丰宁非遗成果丰硕
丰宁拥有市级以上的“非遗”七项,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成绩斐然。

丰宁满族剪纸
一、渊源
产生于清康乾年间的满族剪纸,多以现实生活的见闻事物为题材,凭淳朴的感情和直觉印象为基础,形成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独特艺术风格,反映了人们朴实无华的精神风貌。

二、制作流程
先用旧剪纸遗样或自己创造描样,装订白或草色纸张,在花空中穿纸钉、压平,或剪或刻,刻好点大红大绿的颜色,即
完成了剪纸的制作。

三、艺术特点
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制作缜密,富有对比。

既可点染,也可单色、填色、复色,多维构图,装饰性强,内容广泛,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流传弥久而愈觉珍贵。

四、各式分类
丰宁满族剪纸不同用途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不同的用色,广袤的表现对象,形成了多种分类方法,把中华优美文化和民俗生态表现的多姿多彩,极尽情趣。

吵子会
一、渊源
清初,有陈、韩、邵、王等八姓满族人入住一村落,故称八间房村。

他们带来以打击乐和唢呐为主的器乐演奏,因声高热烈、火爆,故名吵子会。

在流传中不断丰富、提高,形成了富有北方满族特色的壮美乐章。

二、抢救
吵子会历经三百年沧桑,几近失传。

经文艺工作者与民间艺术家共同努力,使更多曲谱失而复得。

它所负载的民族、民俗、宗教信仰等丰富内涵得以传承。

曲谱收入《中国民间器乐集成》。

三、现状
吵子会这一丰宁独有的民间乐曲,包容了其他姊妹艺术成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完善。

近些年,吵子会走出全国、走向
世界,焕发出更加旺盛的青春活力。

蝴蝶舞
满族蝴蝶舞是从满洲人尚武游戏演化而来的一种民间舞蹈。

由多个成年人和多个小孩组合表演,时上时下,翻飞分合,因儿童着蝶装,仿蝶舞而得名,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黄旗武会
清初,八旗骑兵入驻丰宁,把满族尚武精神带到这里。

武会兵刃多样,刀枪棍棒尽显中华武术之精华,武术套路愈加完善成熟。

经邢存福、王殿奎等高手传授,在每年的吉庆会,牛王会上表演。

展示民族艺术之魂魄,堪称少数民族文艺之奇葩。

竹板落子
清光绪年间形成的一种地秧歌。

表演者右手持竹板,左手持落子,随强烈的节奏再现劳动场景和生活情趣。

浓郁的生活气息,欢快喜庆的舞步,使许多劳动者成为这一歌舞的忠实爱好者和表演者。

领导签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