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偶虽没有面 部表情,但是眼 睛、嘴动都可以 动。
不论提袍甩袖、 吹胡瞪眼,都十 分灵活。
在苦水古镇有一 座山,名为猪驮山, 又名萱帽山,在清康 熙年间因当地疯癫和 尚李福在此山修性得 道,使此山声名远扬。
在李福修行时, 度化了一头猪,李福 每天赶着猪,驮着砖 修建寺庙,因此,此 山便被百姓们称为猪 驮山。
108盏,寓意 《水浒》一百
单八将。
十 二 项 市 级
苦水木偶戏 苦水二月二龙抬头 连城石尕 石达 寺佛诞节 连城牛站高跷 苦水老调 连城鲁土司传奇故事 武胜驿手抓 永登烧饼 苦水玫瑰栽培加工技艺 苦水李佛传奇 石家滩叙事长歌
铁芯子
木偶是用木头雕 刻而成的,给木 偶画上脸谱,穿 上戏服,装扮成 各种戏剧中的人 物。
人体比例夸 张,头大身 长,手臂过 膝,男影人 眼大额高, 女影人眉弯 眼小。
滚灯由灯和支架两 部分组成,灯呈圆 形,灯罩有内外两 层,内外罩中间有 轴,轴上有照明设 施,外灯罩多以剪 纸和彩色纸穗加以 装饰,滚灯固定在 一个长约1.6米、 间距约0.45米、H 形木支架上。
旧时有36盏或 72盏,寓意36 天罡、72地煞, 现在扩大到
永登太平鼓舞队 曾在北京中华世 纪坛一展西部汉 子的风采,并在 无锡“中华鼓王” 大会上荣获“中 华鼓王”的称号。
苦水高高跷的跷腿 普遍高度在3米-3.5米之间,再加上 表演者的身高,可 达到了5米之余,可 谓是全国之冠,故 定名为“苦水高高 跷”。
苦水高高 跷以传统秦腔 剧目为表演内 容,表演者身 着传统戏剧服 装,画上秦腔 中人物的脸谱, 排上长队以沿 街行走的表演 形式向观众表 演。
永登县博物馆
蒲振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 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 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 文化表现形式,以及 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世界级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目前我县有: 两项 四项 十二项 四项
第一项 兰州太平鼓
永登是兰州太平鼓的发祥地,河桥乐山坪新 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鼓是 兰州太平鼓的鼻祖。兰州太平鼓表演阵容庞 大,鼓声恢宏,变化多端。鼓手在旗手的指 挥下奔腾跳、翻转起伏、不断变化着阵法。 鼓手灵活轻捷,动作刚柔相济 ,一招一式都 挥洒着旋转乾坤、力拨山岳、威震环宇的气 魄。

在表演过程 中人们仰天 而望,既惊 险又刺激。
省级项目: 永登硬狮子舞 永登皮影 苦水下二调 中堡何家营滚灯
硬狮子脑门宽且隆起,天庭泡满,下颌裂开,地阁方圆。眼 窝深,眼球鼓,鼻根深陷,张嘴时似笑非笑,极具憨态
永登皮影戏的 场景、道具以 及影人都是用 加工过的驴皮 或牛皮雕刻而 成的。
永登绢人是用丝绢、 绵花、丝线、竹签制作 成的人物,形态逼真, 寓意深刻,多反映历史 故事。
制作源于民间妇女 的刺绣、服饰和民间信 仰,是永登妇女几百年 来艺术才华的展示,不 仅制作精美,而且内容 丰富,寓艺术性、文化 内涵于一体,是绝妙的 艺术观赏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