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7406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分【总学时】51学时【讲授学时】51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先修课程】心理学【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目的】1、准确识记教育原理的基础知识;2、正确理解教育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

【内容提要】《教育学原理》是普通高校教育院系教育学类本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全部教育类课程的先导课、主干课,本课程内容分三编,共十二章,本课程的主线主要是由教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即教育与人的发展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构成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和领会有关教育科学理[重点难点] 教育的定义及基本构成要素[讲授学时] 3学时第一节教育的定义一、教育的字源二、教育的定义三、教育的多重内涵四、教育的相关范畴第二节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内容四、教育手段第三节教育的必要性、可能性与有限性一、教育的必要性二、教育的可能性三、教育的有限性第二编 [现代教育与现代人的发展]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基本要求] 掌握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及其一般规律;理解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的理论;了解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明确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讲授学时] 6学时第一节人的发展的理论基础一、哲学基础二、心理学基础三、社会学基础第二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三、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三、活动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四、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第五章 [教师][基本要求] 掌握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内涵以及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理解教师的职业性质、职业角色和劳动特点;了解教师的含义及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明确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的关系以及不同阶段教师教育的内容、要求和途径。

[重点难点]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讲授学时] 6学时第一节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师的概念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教师职业的特点一、教师的职业性质二、教师的职业角色三、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第三节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二、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第四节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一、职前的教师专业教育二、新教师的入职教育三、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第六章 [学生][基本要求] 掌握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的科学阐释,以及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举措;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了解学生的本质特点和时代特点及其权利与义务;明确学生的年龄特征的内涵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与教育策略。

[重点难点]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讲授学时] 6学时第一节科学地认识学生一、学生的本质特点二、作为社会人的学生三、学生的时代特点第二节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两种极端的理论主张二、科学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三、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主体地位的保障第三节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一、学生年龄特征的内涵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三、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四、高中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第三编 [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第七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功能的含义和分类,明晰教育的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理解教育现代化的目的、内容,了解教育现代化在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进展;了解教育的社会地位在中国的演进;明确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具体表现[重点难点]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及社会功能[讲授学时] 3学时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人口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二、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三、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四、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功能的结构二、教育的本体功能三、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三节中国教育社会地位的演化一、改革开放前的状况二、改革开放后的状况第四节教育现代化一、社会现代化二、教育现代化的目的三、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四、教育现代化的实践第八章 [教育目的][基本要求] 掌握中国现行的教育目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目的;了解中外教育目的的历史演进;明确教育目的的含义、作用和特征,理解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重点难点] 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及中国现行的教育目的[讲授学时] 3学时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二、教育目的的作用三、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四、现代教育目的的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第三节中国现行的教育目的一、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二、中国现行的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四、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第四节国外教育目的概览一、联合国教科文的教育目的二、日本的教育目的三、英国的教育目的四、美国的教育目的第九章 [教育制度][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了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明确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历程及当前进行的学制改革试验。

[重点难点] 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历程及学校教育制度发展趋势[讲授学时] 3学时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四、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第二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一、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二、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三、法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四、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五、美国的学习教育制度第三节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二、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三、我国目前的学制改革试验第十章 [教育内容][基本要求] 掌握德、智、体、美等诸育的意义、任务和具体内容;理解教育内容的构成;了解教育内容的含义、制约因素和发展趋势;明确课程的含义、类型和规范形式。

[重点难点] 教育内容的组织及构成[讲授学时] 3学时第一节教育内容概述一、教育内容的概念二、教育内容的意义三、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四、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教育内容的构成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五、教育内容的相互关系第三节教育内容的组织一、课程的基本概念二、课程的主要类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二)核心课程与综合课程(三)潜在课程(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课程的规范形式(一)课程计划(二)课程标准(三)教科书第十一章 [教育形态][基本要求] 掌握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含义、特点、作用和形式等;理解学校教育地位作用;了解教育形态的分类及由此所划分出的教育形态的含义;明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统合的意义、原则和策略。

[重点难点] 学校教育及三种教育形态的统合[讲授学时] 2学时第一节教育形态的分类一、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二、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第二节社会教育一、社会教育的概念二、社会教育的形式三、社会教育的作用四、社会教育的特点第三节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的含义二、家庭教育的性质三、家庭教育的特点三、家庭教育的作用第四节学校教育一、学校教育的定义二、学校教育的产生三、学校教育的类型四、学校教育的特点第五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合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统合的意义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合原则三、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统合的策略第十二章 [教育途径][基本要求] 掌握教学的含义、作用、形式和基本步骤与要求;理解课外活动的含义、作用、形式和实施原则;了解教育途径的含义和意义;明确咨询与辅导的含义、形式、途径和实施的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的含义、作用、形式和基本步骤与要求[讲授学时] 2学时第一节教育途径概述一、教育途径的概念二、教育途径的意义第二节教学一、教学的概念二、教学的作用三、教学的形式四、教学的基本步骤及其要求第三节课外活动一、课外活动的概念二、课外活动的作用三、课外活动的形式四、组织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第四节咨询与辅导一、咨询与辅导的概念二、咨询与辅导的意义三、咨询与辅导的形式四、咨询与辅导的实施途径五、咨询与辅导的基本要求【建议使用教材】《现代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参考教材】1、石佩臣主编:《教育学基础理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96年版。

2、柳海民著:《教育学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96年版。

4、《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95年版。

5、孙喜亭著:《教育学问题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

6、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7、[苏]哈尔拉莫夫著:《教育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年出版。

8、钟启泉译:[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考核方式】采取形成性考核与课程终结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学时分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