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场舞典型经验总结

广场舞典型经验总结

唱响核心价值观决胜脱贫攻坚战
***广场舞大赛送到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标准越来越高,对健康的认知和需求不断增强。

广场舞这种不受舞种、民族、性别、年龄限制的大众化舞蹈形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悄然成为全民健身的一种现代文明方式。

广场舞不仅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注入强大社会正能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敏锐察觉广场舞蕴含的巨大潜能,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充分展示***600万人民群众幸福健康、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落脚点。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化点亮***行动”,成功举办首届以“唱响核心价值观,舞动乌蒙儿女情”为主题的全民健身电视广场舞大赛。

巧借广场舞这个载体,树立标杆、提升影响,给人民群众奉上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为***决战脱贫攻坚凝心聚力,为***“四城同创”奏响和谐曲,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为谱写中国梦***新篇章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唱响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进大众”,融入大众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从而实现“化大众”和“大众化”。

***结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广场舞便民化、大众化的特点,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印制统一的广场舞宣传手册。

将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发布的“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图案套印在广场舞大赛的相关宣传手册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发出宣传资料16000份。

二是“绣出”核心价值观。

每支参赛队伍根据选择舞曲特色,围绕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用绣花功夫,在舞蹈服装上嵌入核心价值观元素,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创编核心价值观主题舞曲。

通过聘请专业舞蹈教师编排,积极鼓励每个县区报名参赛的队伍创作一首以上核心价值观舞曲,把核心价值观舞曲推广成为大家“必跳曲目”,实现用舞姿传承、用歌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四是唱响社会文明公约。

比赛前,每支参赛队把各自的文明公约说一遍、唱一遍,并在比赛现场搭起“文明公约墙”,向全市人民展示各县区的文明宣传口号,建立起市民耳熟能详的“广场舞不扰民、健康路不停歇;拥抱健康、舞动文明;早晚锻炼、音量调低;锻炼完毕、不留垃圾”等文明公约,践行“小举动,
大文明”理念,让文明公约成为家喻户晓的行为规范和市民的自觉行动,树立社会文明新风,把“***广场舞”推向社会文明新浪潮。

二、凝聚社会正能量,舞出跨越发展新气象
在***,广场舞已成为全市覆盖面最广、参与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一项群众性文化活动,也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备案在册的广场舞队伍825支,注册广场舞会员24750人,带动42万群众热情参与。

举办首届广场舞大赛。

一是搭建全民健身平台,掀起文明健身热潮。

广场舞大赛自2017年7月启动以来,社会反响热烈,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市人民积极参与。

历时三个多月的比赛,自开赛以来迅速在全市城乡掀起文明健身热潮,共有238支队伍3570多人参加初赛,现场观众达累计到40多万人次,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决出23支队伍进入全市总决赛,决赛现场单场观众就达到2万多人次,在全市掀起了广场舞旋风。

广大人民群众还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微信等形式积极参加投票选出心仪队伍,共吸引650多万人次关注和参与。

二是赛出文化风采,激发社会正能量。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由来自昭阳区文化馆山之恋艺术团的《跳乐》和盐津县舞动岁月艺术团的《京歌旗韵》获得一等奖,盐津县盐井镇风舞情艺术团的《扇花、剑影》、水富县老体协霞辉广场舞队的《广场舞大妈》和绥江县跃美健身文艺队的《慢城之舞》获得二等奖。

在广场舞比赛现场,非常喜
爱广场舞的李大妈介绍:她从退休就跟着朋友一起跳广场舞,都好几年了。

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在望海公园跳两个小时,广场舞已经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她还说:在电视上看到有广场舞大赛,她便邀约了好多朋友过来看比赛学习一下新的舞蹈,这些参赛队伍真的跳得太棒了,跳出了***社会和谐曲,激发了***广大群众热情,她特别喜欢***市昭阳区参赛队伍的《跳乐》节目。

三是推进资源整合,促进社会跨越发展。

本届广场舞大赛采取“政府+企业+群众”的模式,由市政府统筹安排,相关部门精心组织,云南广电网络集团***分公司积负责承办,畅通宣传组织渠道,建立协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共识”,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掀起了新时代***广场舞之风,缓解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三、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承优秀文化新时尚
***是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有“戏剧活化石”的美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就有《大关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端公戏》、《四筒鼓舞》、《苗族服饰》、《鲁甸拖姑回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文化生态也发生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部分民族习俗、特色工艺、地域文化、传统经典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发生了变异。

近年来,***树
立“使用是最好的保护,消费是最好的传承”理念,将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对接起来。

旨在通过广场舞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高、辐射范围广的形式,不断推广和传承***传统文化。

一是传承经典、精心选择地方特色浓郁的广场舞曲目。

***首届广场舞大赛组委会对参赛的舞曲有明确要求和严格审核条件,通过严格把关,精选了本地苗族的《芦笙欢歌》、彝族的《七月火把节》,还有融入中国戏曲元素的《戏曲广播体操》和《京歌旗韵》等20多首地方特色鲜明、适合集体表演的广场舞曲目。

利用舞蹈的形式,把***传统文化元素贯穿到比赛全过程,让舞蹈者、编排者、组织者、参与者成为宣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活体,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飞入“寻常百姓家”,达到非遗的“活态保护”。

二是邀请***作家群把脉。

***文学现象是***文化软实力的一张名片,享誉华夏大地,***作家群成就了***文学现象,也成为***挖掘和推广传统文化的有力抓手。

首届广场舞大赛邀请到本土著名作家专门组成广场舞曲目原创队伍,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广场舞曲目,创作了地方民族特色浓烈、文化底蕴丰厚、舞姿优美、大众喜爱的曲目,成为传承传统经典文化的有效载体,让广大舞蹈队常跳跳长。

四、探索产业新动力,赛出文化产业新发展
根据《中国广场舞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与广场舞有关的服装、音响和看戏机三样产品,在淘宝网的月销售额能超过2500万元。

而对于广场舞群体最多的中老年人,线下销量一般是线上销售额的10倍,由此可以推算出仅上述三样产品就可以达到年产值30亿的巨大市场。

另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后和70后的人口数量大约为4.4亿人,研究机构预测,由中老年人群体在旅游市场、餐饮市场和保健品市场带来的市场效益将在2020年达到3.3万亿元,而***的市场规模也能达到100亿以上。

这充分说明广场舞背后的经济规模是惊人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动抢抓机遇,根据国家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提前谋篇布局,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推广老年人的全民健身来应对本地区老龄化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据调查,***在全市范围内连续举办这样大规模广场舞比赛,从初赛到决赛,能带动县、乡、村层层举行选拔赛累计上千场次,推动形成音响设备、服装道具、商业演出、艺术培训等一整条广场舞产业链条。

初步测算,***市广场舞能带动相关产业每年上亿的产值,广场舞产业将成为***市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办大型赛事还可以通过邀请企业赞助,逐渐实现广场舞赛事市场化运作,摆脱政府“大包大揽”格局。

同时,大型赛事的举办能够排练出越来越多的专业舞蹈队和商业演出
队,长年参与乡村和社区各类公益文化活动和商业宣传,也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广场舞领队和指导老师,积极投身到广场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中,为***文化小康建设贡献力量。

通过本次广场舞大赛,***将继续推动广场舞的有序开展,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科学健身,文明健身。

继续编排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格、内容健康的广场舞蹈,在城镇社区错时跳舞,不影响单位工作,不影响居民休息,在乡镇引领文化风尚,推进“万场演出进万组”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谱写***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