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产设备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表
生产设备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表
4
消防泵房
淹溺
1、设备、设施缺陷导致破裂进水;2、误操作开启检修中的设备,导致进水;3、阀门破裂进水。
人员伤亡
Ⅱ
1、水泵房进口阀门应为明杆。如为暗杆,则必须安装阀门开度指示器;2、水泵进水门设置放水阀门;3、加强设备安装过程的监理,保证焊接质量;4、建立水泵操作制度,严格执行循环水系统安全措施;5、加强设备检修和管理,及时消除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隐患;6、运行人员不得将运行或备用电动门保险随意拿下。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应完善,随时可操作开启或关闭;7、阀门定期进行启闭开关试验;8加强巡回检查。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Ⅱ
1、应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法规、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管理;2、按照国电发[2000]589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并严格执行;3、设专人负责安全防火监督管理;4、严格执行原电力部电安生[1994]227号《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各项要求。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Ⅱ
1、输送煤粉的管道尽可能不水平布置;2、煤粉和空气混合物的速度在22-28m/s;3、按规范做好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4、制粉系统应有紧急充N2或充C02设施。
2
磨煤机
煤粉尘、火源(如电火花、静电火花)、磨煤机工作中断煤产生煤尘爆炸
1、烟煤被磨成粒径小于100µm时,形成悬浮状爆炸性粉尘,达爆炸极限,遇火源引起煤尘爆炸;2、制粉系统启停过程中,磨煤机出口温度不易控制,容易发生爆炸;3、系统停用时,煤粉未抽尽而自燃或爆炸。
人员伤亡
Ⅱ
1、设备外露转动传动部分应有安全防护装置;2、备有紧急停车装置;3、切实遵守安全规程。
5
干燥气
含氧量大于6%,干燥温度过高产生火灾爆炸
含氧量过高,导致制粉系统含氧量过高,磨烟煤煤粉作业中容易引发爆炸和火灾。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Ⅲ
1、控制干燥气含氧量;2、控制干燥气温度。
单元小结:制粉系统主要危险因素是火灾爆炸,设计单位严格执行有关防爆规程问题,严格按照设计规程、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生产运行,可以保障制粉系统安全运行。
2
电除尘器
电弧
灼伤
1、检查、检修设备工作中违章作业,未履行工作票手续,未执行必要的安全措施。2、电除尘门盖上无禁止开启的警示标志而误开、误入。
人员伤亡
Ⅱ
1、对电除尘器等运行中禁止开启的门盖上,应设置运行中禁止开启的警示标志,以免运行中误开、误入;2、进入运行中可能威胁人身安全的地点检查设备,应履行工作票手续,执行必要的安全措施;3、班长布置工作任务时,要讲明工作要求,交代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必须严格执行审批手续,认真落实安全措施;4、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杜绝违章。
设备损害、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Ⅱ
1、控制含氧量不大于16%;2、严格杜绝火源,禁止焊接等明火作业;3、防止磨煤机工作中供煤中断;4、定期清扫磨粉间,磨粉间顶棚、墙壁应光滑无死角,并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以降低粉尘浓度;5、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在允许值内;6、防止制粉系统漏风;7、附近要有消防设施,备有专用灭火器材,消防水应充足,水压符合要求。消防灭火设施应保持完好,按期进行试验。
触电
1、设备漏电;2、接地保护失灵;3、人员接触带电设备或进入带电区域产生跨步电压;4、人员未戴防护装备或违章作业。
人员伤亡
Ⅱ
1、定期对设备接地进行检查;2、定期检查电缆接头等绝缘部位,发现破损及时处理;3、电气设备检修时必须确保断电,并在监护下进行。
3
各部分பைடு நூலகம்电气设备
火灾
1、电气设备短路或过载;2、设备过载保护未动作;3、供电电缆容量不够导致过热;4、电缆散热不足导致热量积聚。
水工设备及其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表
序号
危险
部位
危险因素
事故原因
事故
后果
危险性等级
对策措施
1
各种泵及转动设备
机械伤害
1、检修中或检修后的转动机械试运行启动时,未撤离人员;2、转动机械未设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失效;3、违章作业。
人员伤亡
Ⅱ
1、转动机械应设防护装置;2、遵守操作规程。
2
各部分的电气设备
3
碾压及运灰车辆
车辆
伤害
1、车辆违章行驶;2、各种交通信号失灵;3、运灰车辆引起物体倒塌、伤人、撞物。
人员伤亡
Ⅱ
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杜绝违章。
4
灰坝
坍塌
1、灰场排水不畅,遇雨季洪水后坍塌;2、设计或施工原因导致坍塌。
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Ⅲ
1、在新建灰坝时,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应留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设计方案,不得随意变更,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实行全过程监理和监督制度。2、每年汛前,应按照《供电企业防汛工作检查大纲(试行)》、《火电厂防汛工作检查大纲(试行)》的要求,提早做好汛前检查。通过对灰坝排水设备和设施、灰场区域四周山体等相应部位的检查,制定技术上可行、措施上具体、切实符合实际的防汛预案;每年汛后还应及时总结当年的防汛工作,对防汛工作存在的隐患及时、认真地整改,并将有关情况上报上级主管单位;3、施工时应考虑间格墙坚固,使其能够抵御洪水的冲刷;定期对间格墙进行维护、检修,确保其安全运行;每年雨季加强对灰场的询查,发现间格墙损坏及时维修;4、按照《火力发电厂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山谷灰场坝的安全等级为一级,必须设置沉降观测点,同时建议加强坝体渗流、位移等监测,加强现场巡视检查。
3
磨煤机润滑油系统
油温过高、润滑油泄漏产生火灾
1、润滑油冷却系统故障,导致油温过高,引起油箱火灾;2、泄露引起燃烧形成火灾。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Ⅱ
1、保证冷却水系统正常工作;2、设置油温监测装置;3、设水喷雾型灭火器;4、设防漏设施。
4
磨煤机、给煤机外露转动传动部件
机械伤害
1、设备的转动部件、外露部分未装设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损坏;2、操作人员失误被绞、碾、挤压、剪切、卷入等伤害。
除灰渣设备及其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表
序号
危险
部位
危险因素
事故原因
事故后果
危险性等级
对策措施
1
压缩空气贮罐
爆炸
由于超压,安全阀未动作,致使压力超过罐体强度极限而发生爆炸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Ⅱ
1、严格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要求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查;2、保持安全阀工作可靠,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3、压缩空气系统应设置安全泄压装置。
单元小结:该单元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中毒、溺淹,同时也存在机械伤害、触电和火灾事故,只要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工作,即可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制粉设备及系统危险因素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表
序号
危险部位
危险因素
事故原因
事故后果
危险性等级
对策措施
1
送粉管路
煤尘爆炸
煤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范围,遇火源引发煤尘爆炸。
5
氯系统
中毒
1、钢瓶受猛烈撞击;2、使用不合格钢瓶;3、检修时的防护措施不当;4、光线不足,照明系统不良;5、人员违章。
人员中毒、严重污染环境
Ⅲ
1、健全操作规程,保证卸料、贮存、检修过程的安全;2、加氯间宜独立布置,否则,必须设隔墙,并应有通向室外的外开门。室内应设漏氯检测仪及报警装置,并宜设置氯气中和装置。事故废水应经处理后排放。3、选择合格供应商,使用经过检验合格的液氯钢瓶;4、液氯钢瓶禁止露天存放,空瓶、实瓶必须分开放置,禁止混放。重瓶,应横向卧放以防止滚动,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存放高度不得超过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