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公司破产原因及启示1
2011级财务管理8班孟鹏业分享
柯达公司的背景
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 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柯达是“信息影 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 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 、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 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 胶卷和相纸)。该公司前身为“伊士曼公司”,后由 于生产的第一部傻瓜型胶卷相机名为“柯达 (Kodak)”,遂改名。截至1900年,柯达的销售网 络已经遍布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其它欧洲国家。
决策层迷恋既有优势,高层失策
投资方向单一,船大难掉头 企业战略转型失败 短视的战略联盟 机构臃肿
一、决策层失误问题
:柯达失意数码领域源于决策层问题[财经夜行线].flv
F:\新建文件夹\我的文档\桌面\柯达公司破产讨论\业内人士
.过去柯达的管理层都是传统行业出身,例如:现 任运营系统副总裁Charles Barrentine是学化 学的,数字影像系统美国区总经理Cohen是学土 木工程的等等。在现任的49名高层管理人员中有 7名出身化学,而只有3位出自电子专业。特别是 在市场应用和保持领先地位方面,传统产业领导 忽视了替代技术的持续开发,从而失掉了新产品 市场应有的领导份额。 从传统胶片与数字影像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比 较可以看出,柯达对传统胶片技术和产品的眷恋 ,以及对数字技术和数字影响产品的冲击反应迟 钝,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柯达陷入成长危机的 必然。
柯达公司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要学会创新,勇于创新,勇于折腾 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快速的发展。如小 家电企业,在市场上我们会发现很多产品 都是近几年不断的开发出来赢得消费者的 需求的,如煮蛋机、蒸蛋机等等,这些都 在不断的细分市场,同时也在开发市场的 潜能。 2.永远不要让企业太安逸 安逸,是一个企业破产的前兆。这句话可 以说是条真理。对于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 中,安逸的企业只能被淘汰;昔日的柯达 ,今日数码相机巨头富士,两个鲜明的对 比,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嘲讽!
缺乏具有远见和决断力的领导者
。目前的CEO完全没有给 Kodak带来巨大的变化,想当年 他到柯达时,那时的公司虽然在 有些方面落后了,但还是很有家 底的,他叫了多年的转型,现在 看来是不成功的。
二、投资方向单一
由于对于现有技术带来的未来利润之间的 过渡和切换时机把握不当,造成柯达大量 资金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 备的低水平简单重复投资,挤占了对数字 技术和市场的投资,增大了退出/更新成本 ,使公司陷于“知错难改”,“船大难掉 头”的窘境。据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 ,柯达彩印店在中国的数量达到8000多 家,是肯德基的10倍,麦当劳的18倍! 这些店铺在不能提供足够利润的情况下, 正在成为柯达战略转型的包袱。
3.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对于现在的小商品企业来 说是最应该有的了。在2011年小商 品出口市场存在很大的阻力,很多企 业纷纷转型而又有很多企业在等在着 国外局势的稳定,或者在安稳着吃着 现在的成功,我们不禁在想,这样的 成功能吃多久。一个百年老店几年的 光景就能倒闭,何况一个小小的小商 品企业。所以危机意识必须要具备!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 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八十。
破产讨论\柯达近四十年规模及股价表现[财经夜行线]_合并文件.flv
F:\新建文件夹\我的文档\桌面\柯达公司
柯达居然破产了
怎 么 可 能?
难以置信啊!
柯达破产的原因
没有拳头产品。Kodak并不是不
注重研发和创新,相反在这上面 的投入是很大的,纵观Kodak历 史,它其实是一家靠创新起家的 公司,但研发没有合力,方向没 有突破,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认 为是高层在发展思路上的不明确 。
三、两次转型失败
Hale Waihona Puke 柯达先于2003年9月26日宣布实施一项重大的战略 性转变: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 字产品转移。为了实现从传统影像向数码影像进 行战略转型的目标,柯达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 在2007年前就已经花掉约25亿美元巨资,并购了6 家数码印刷巨头,还于2006年末将旗下的医疗影 像部门以23.5亿美元出售给了加拿大的投资公司 。 2007年12月,柯达决定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这 是一个时间长达4年、耗资34亿美元的庞大计划。 这次重组过程中,柯达裁员2.8万人,裁员幅度高 达50%。重组的目标很明确,把公司的业务重点 从传统的胶片业务转向数码产品。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减弱,结束 了柯达短暂的复苏势头。
四、短视的战略联盟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柯达经营战 略中技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被 短期市场行为所左右,竞争者与 合作者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角色模 糊。(在过去,柯达靠的是胶卷 当老大,而现在的数字化世界没 有核心产品,谁还会认你当老大 ?)
五、机构臃肿
这可能是跨国大公司或历史悠久的大 公司的通病。Kodak一直在调整组 织架构,但从不彻底。从好的一面讲 ,可以说公司比较人性化,没有大规 模的“血腥的”砍人,但所有的帐最 后还是要清算的,长痛不如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