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到:“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
”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父系家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度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宗法制得以恢复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4.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
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B.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 D.知州管理地方行政5.《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7.“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
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
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8.在一堂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的课堂讨论中,四位同学的发言中最接近体制因素的表述是( )A.雅典的五百人议事会扩大了雅典的民主基础B.雅典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C.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D.雅典注重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9.有一本书这样写道:他们(雅典人)每年至少召开四十次公民大会,讨论Polis 的一切重要问题,通过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
其中“Polis”指的是( ) A.公民B.政治C.城邦D.民主10.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为了( )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滥用权力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D.保护全体公民的权益11.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
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
那么法庭将( ) A.进行调解B.宣布“休妻”无效C.要求男子赔偿D.干脆不予理睬12.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 D.习惯法14.在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府权力交接仪式。
这说明( )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英国王室可以替代内阁和首相 D.英国王室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15.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 )A.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B.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D.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16.1785年,华盛顿意识到美国政府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
为解决这一问题,华盛顿采取的措施是( )A.发动北美独立战争B.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C.建立美国联邦政府D.开创总统连任两届先例17.下列关于美国总统选举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七年选举一次B.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1787年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D.1860年以后民主党和共和党左右总统选举18.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19.“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
……一开始有历史的时候已经有了17世纪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
”反映以上历史发展特点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20.1877年3月,《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1875年宪法放在眼里。
……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
”其中的“宪法”是( ) A.《德意志帝国宪法》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9分,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材料二明史专家吴晗先生在《胡惟庸党案考》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胡惟庸的要害:“胡惟庸的本身品格,据明人诸书所记是一个枭猾阴险专权树党的人。
与明太祖这样一个十足地自私惨刻的怪杰自然是不能相处在一起。
一方面深虑身后子懦孙材料四汉朝名相陈平论说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抚万民、明庶物;外镇四夷诸侯,内使卿大夫各尽职务”。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
此乃‘权臣’,非‘大臣’。
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请思考:(1)结合材料二应怎样评价材料一中明太祖的这种规定?说明你的理由。
(6分)(2)根据材料三简析废除丞相后明朝中央政权发生的变化。
(5分)(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阁权与相权有何主要不同?(5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
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材料二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最初设立3名,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10年。
后来又增添了6名司法执政官,9名执政官任期缩短为1年。
材料三“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的根本缺陷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主要批评的是雅典民主制中的哪一制度?(3分)(2)据材料二,你认为雅典民主制还有什么不可取的地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如何认识雅典民主制?(6分)(3)你认为《十二铜表法》是完美无缺的法律吗?据材料三加以判断并说明理由。
(4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世界古代民主法制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
“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二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个人统治的确立表明……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爱国君主”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现实。
此时,“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
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下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美国政治史》材料三“不过在从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政变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叶,这一百多年间,英国的政治制度、议会制度还远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可言,议会的地位上升了,但是议会的成份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议会还一直把持在土地贵族、王权的手里,贵族们独霸议会的这个局面是从中世纪一直沿袭下来的。
1688年的妥协,并没有改变这种政治力量的对比。
……”——程西梅材料四1832年6月,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法。
其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员名额,有143个衰败选区或被取消,或减少了议员名额,在新兴的地区和工业城市新设了40多个选区,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向议会选派代表。
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
1832年以后,英国议会还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英国走上了完全经济自由的道路。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通过、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并实行单议席选区制。
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
到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世界近代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乔治三世统治时期英国政治的特点。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6分)(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英国政治变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