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文化及常规知识
关键词:文字汉字字体结构
内容摘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是在语言之后产生的,是社会进化、语言成熟的产物。
任何一个民族都毫无例外地拥有各自的语言。
汉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字之一。
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汉字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正是这种变化才构成了汉字本身璀
保证了汉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其次维系了国家与民族的统一并且促进了汉文化与周边文化之间的交流。
同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样,汉字源自图画,是原始图画日益简化的结果。
早期汉字中的大量象形字即是一个明证。
由文字画到文字不仅过程漫长,之间的区别也十分明显:图画只表示一个模糊、浑沌的概念,随意性较大,并且不跟语言中的音节相对应;文字除了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清晰的意义外,还具有一个特定的语音形式。
结构的繁简与是否方便实用也是二者的一些重要差别。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如拉丁文、斯拉夫文和日文等;一类是表意文字,如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巴比伦的丁头字以及汉字。
汉字能表意而不能表音,音有限而意无穷。
汉字的表意性质直接铸就了汉字形体繁杂、数量惊人的特点,客观上造成了汉字难认、难读、难写的现状。
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身、完善自
身,其由象形、指事、会意向形声的进化,正是出于弥补自身不足的需要。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之所以如此,形声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汉字的自身特点接下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汉字的一些常规知识。
汉字的字体变化
汉字是历史悠久的文字,它的字体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变异,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其中汉代通行的隶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汉字的字体由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向现行汉字字体过渡。
从历时的角度看,殷商到秦汉时代是汉字字体变化频繁的阶段,之后汉字的字体相对稳定,变化趋于缓慢。
汉字字体演变的总体趋势是朝着简便易写的方向发展。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通行的汉字字体,这种文字通常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
从形体上看,象形字的图画性强,离事物原形不远;结构尚不定型,同一个字可以有
.
.
今草成熟于东晋,字与字之间牵连相通,血脉不断,书写更加简易快速,但不容易辨识。
狂草出现在唐代,笔画联绵回绕,变化多端,书写放纵不羁,个性十足,实用价值不大,几乎成为纯艺术化的字体。
.行书
行书产生于东汉,字形流畅,易写好认,西晋以来,一直广为应用,是常用的手写体,也是楷书最主要的辅助字体。
汉字字体演变的总趋势是逐步简化、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
现行汉字的常规字体是楷书和行书,非常规形体则包括草书、隶书、篆书甚至甲骨文,主要见于印章、对联、匾额及书法作品中。
从形成手段看,现行汉字则有印刷体和手写体。
.楷书和行书
楷书在印刷品中占据主流,行书则主要应用于日常书写。
.印刷体和手写体
汉字的印刷体习惯上只指楷书的以下各种变体:)宋体(老宋体、古宋体))仿宋体(真宋体))楷体(大宋体))黑体(黑头字、方头字)。
印刷体按字体大小分为不同的字号,大到初号,小到七号。
汉字的手写体一般不超出楷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以行书为主,楷书为辅,草书主要见于书法作品。
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偏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