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基础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脊髓损伤: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障碍。
2、文体治疗: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娱乐、体育活动,对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一方面恢复其功能,另一方面使患者得到娱乐,锻炼身体以及参与集体活动。
3、康复适宜技术:是指在病症引起的功能障碍的不同时期,最恰当、最易推广开展的低成本康复治疗技术。
4、康复定义: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康复不只是指训练残疾人使其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指调整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
5、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保健、预防、临床医学并重,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6、残疾学:是康复医学的基础学科,是以残疾人及残疾状态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残疾的病因、表现特征、发展规律、流行规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后果、预后判断、康复评定、预防与治疗的一门学科。
7、残障:由于病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了在正常范围内履行社会职责、完成社会工作,是社会水平的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自立,还导致患者经济、职业、和社会方面的负担。
8、随意U能动: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指向一定目标的有意识地执行某种动作,这种动作可以是对感觉刺激的的反应,也可以由主观意愿而发生。
需要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
9、运动单位:是指一个运动神经元和他全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梭外肌纤维,这些肌纤维都有相同的生化和生理特征,完成相同的功能活动,作为神经肌肉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10、康复评定的概念:是对病伤残者的功能状况进行定性描述和(或)定量测量的过程。
11、信度:又称可靠性,指不同评定者使用同一评定方法的一致性水平,反应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结果的近似程度。
12、作业疗法:以功能障碍者(顾客)为中心,通过有目的地进行自我照顾、工作和娱乐活动,使功能障碍者能够提高其参与、从事这些活动的能力,也包括对这些活动及其环境的改造的治疗方法。
二、选择填空题
1、目前主要沿用世界卫生组织(WTO)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给康复下的定义。
2、残疾分类:按不同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3、康复评定的内容:主观资料、客观资料、功能评定、制定康复计划。
4、功能评定的内容:躯体功能评定、语言功能评定、认知心理评定、社会功能评定。
5、康复治疗的方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中国传统医学疗法、心理疗法和康复工程。
三、简答题
1、选择康复适宜技术的原则:
1)按需的原则
2)安全成熟的原则
3)个性化原则
4)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
5)医患沟通原则
6)密切观察原则
7)精益求精原则
8)因地制宜原则
2、康复内涵的五个要素
1)康复的对象(功能障碍者)
2)康复的领域(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康复及康复工程)
3)康复的措施(医学科学的技术等)
4)康复的目的(让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重返社会)
5)康复的提供者(专业的康复专业者,社区的康复工作者及家属等)
3、康复医学的特点:
1)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者为服务对象,研究内容围绕着“障碍”,着眼于功能和能力
的恢复;
2)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3)遵循“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的基本原则,大量使用功能方面的评估、
训练、补偿以及教育、社会-心理学的方法;
4)让病、伤、残者重返社会生活,获得自立,是康复医学的最终目标。
4、残疾预防的具体内容
1)一级预防,是指预防可能致残的疾病的发生,预防残疾的发生;
2)二级预防,由于损伤和疾病的发生,降低残疾的发生率;
3)三级预防,预防残疾发展成残障。
5残疾预防的具体措施
1)传染性疾病接种、清洁水源、控制二次供水、卫生宣传与监督;
2)交通事故公共宣传教育、立法、加强安全措施;
3)工伤和职业病加强安全管理防范措施、通过立法加强生产安全的监控与管制;
4)酗酒和吸毒立法、宣传、限制不良行为;
5)营养养生和健康宣传、改善饮食习惯
6)孕期和围生期疾病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立法、加强产前检查
5、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运动器官的每一个动作、身体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都以刺激的形式作用于神经系
统
2)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3)人体所有运动都可向中枢提供感觉、运动和和反射性传入
4)运动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两种功能保持平衡
5)运动还可改善神经功能和情绪,人们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可使其变换环境,运动
刺激的进入可打断其抑郁或焦虑情绪与躯体器官功能紊乱之间的恶性循环,运动
中的愉悦和成功感由进一步冲散其负性情绪,增强正性情绪和自信心
6)运动可以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7)运动能有效的提高脑细胞的生理功能,使神经细胞的兴奋强度、反应速度、兴奋
抑制转换的灵活性及均衡性都得到提高
8)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患肢的活动能够使多数皮质区包括对侧的初级运动感觉系
统、副运动区、扣带回、同侧的小脑等区域的激活水平增强,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6、系统重组及其方式
系统重组:是指在功能相近的系统内,通过出现组织,由原来的系统或损伤都分以外的系统承担起丧失了的功能。
方式:
1)轴突侧支芽生与突触更新
2)轴突上离子通道的改变
3)突触效率的改变
7、长期制动的不良生理效应
1)心血管系统:心率变化、体液的重新分配、直立性低血压、静脉血栓形成
2)呼吸系统:肺通气功能减退、坠积性肺炎
3)骨骼肌系统:废用性肌萎缩、肌力下降、肌肉代谢障碍、肌肉改变的可逆性
4)骨关节系统:骨质疏松、退行性关节病
5)神经系统:姿势、运动调节功能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感觉异常、情感障碍、
智力障碍
6)消化系统便秘、低蛋白血症
7)泌尿系统:尿结石
8)皮肤系统:肌肉萎缩、压疮
9)代谢与内分泌:负氮平衡、内分泌功能障碍、水-电解质紊乱
8、整体康复观
1)人体各部分以及形体与精神康复相统一
2)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
3)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
9、社区康复的工作内容
1)残疾预防
2)残疾普查
3)康复治疗
4)康复训练
5)职业康复
6)社会康复
10、康复病例的特点
1)康复病例是以残疾为中心
2)康复病例重视功能评定
3)康复病例注重综合评定
4)康复病例是跨科性评定的病例
5)康复病例强度三期评定
11、选择康复适宜技术的原则
1)按需的原则
2)安全成熟的原则
3)个性化原则
4)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
5)医患沟通原则
6)密切观察原则
7)精益求精原则
8)因地制宜原则
12、康复治疗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1)高尚的职业道德
2)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
3)交流与沟通技能
4)娴熟的临床技能
5)信息管理能力
6)批判性思维
7)良好的人文素质
8)其他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
13、言语沟通对康复治疗的作用
治疗师语言表达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要吐字清楚、表达准确,简洁、条理性强。
在治疗过程中能使患者与康复治疗师配合,并能理解其口令、动作。
此外,词以表达要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医学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