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设计》教案教师:余岚一、课程性质目的与基本要求:图案设计是以各种物象为对象,通过装饰造型训练来完成整体图案设计。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自然形象到装饰形象的变化规律、形式法则和表现手法,以及对我国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后的专业设计中运用所掌握的图案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1、在课堂要以图案设计理论知识讲述为主,并结合示范作品的分析讲解。
2、课内讲授完成后,应有目的地进行作业辅导,既要求带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全体学生;也要求根据个别学生的特性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与艺术特征;花卉、动物、风景的写生变化;图案的纹样构成难点:形式美法则与艺术特征的联系;写生到变化的处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的构成设计三、教学设计:以练习为主,在理论讲述中要分析讲解透彻,运用范画加强对图案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按章节有步骤讲解,逐步消化,每讲一个章节作一次练习,并强调制作要点,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提高学生对传统图案元素的理解,进一步启发学生掌握传统图案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一章图案概论重点: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与艺术特征;难点:形式美法则与艺术特征的联系;一、图案的起源1、原始本能的再现我们对装饰的形成因素和基本概念可以归纳为:借助在物体上的装饰图形,使原有物更加美观,为生存空间增添光彩;也可以说,对远古的现实生活的体验,形成了最早了装饰。
对装饰的欲求,在原始的先民中早已存在,即使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洪荒时代,也有对图形装饰的要求,这种在衣、食、住、行、用方面进行图形装饰的行为来自美的心理,来自对生活的切实体验和一种由希望而产生的冲动情绪。
这种行为创造了装饰,使原始的求美本能得以满足。
譬如,在身体上涂抹颜色和图案纹身,在头上和身体等部位围上野花和藤草,在颈上和腕上挂一串骨头或贝壳,把漂亮的鸟羽当作头饰或身体的装饰等,其目的是激动同类,引起自身的快感和异性的注意。
这种最原始的装饰欲求,可以说是最初的美感观念了,是自然而本能的流露,归属于本能的求美心理。
显然,这种装饰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相关精神因素的作用。
而原始人最初打磨的石器工具、制作的弓箭、为方便取水而制作的尖底陶罐等,则具有实际意义的物质功能因素。
比较二者,前者对生命本体的赞美是通过装饰来体现的,后者为生存而创造的实用物品是通过造型来表现的。
原始人在他们的居住栖息地、洞穴内、器物上、工具及饰物上涂抹记忆刻画不同的色彩和物象,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作用,但大多出于本能的要求,如祈求丰收、驱灾避邪、安居繁衍等,而很少出于纯粹欣赏与表现的目的。
例如,画凶猛的野兽是为了消除恐惧的心理;画鬼避邪,以神攻恶;画渔猎、牛犁来表明对收获和安居生活的渴望;画受伤的猎物来表明得到占有物的喜悦;画弓箭、长茅来表明这种捕猎工具的威力并能射杀猎物的现实等。
用装饰图形表现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和生息繁衍的愿望,是先人对最本能的美感的崇尚。
2、无为而为的装饰中国还有些纹样是在无为而为偶然中诞生的,这些纹饰都是原始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并被保留下来,成为独具特点、别具一格的装饰纹样,如绳纹、席纹、篮纹、网纹等。
绳纹是在潮湿的泥胎器形上为使器物不坍塌而加固器壁留下的;篮纹是将篮子的内层涂抹泥胎,干后可装盛粮食而留下的;席纹是未干的泥胎器物放在编织席上留下的;网纹则是网绳提起未干的泥胎以便干燥时留下的。
这些纹饰又都是经过偶然火之后,留在坚硬泥胎上的印迹变得清晰可见,规律而有秩序的装饰、起伏变化而有层次的浮雕感,被后人继承并逐步发展成为有意识的——印纹装饰。
这些印纹装饰中的点、线、面、相互穿插、自然和谐、疏密得当、变化有序,特别是点和线的反复排列和延续,形成了不同灰度和肌理的层次变化,对后来的彩陶纹饰到了一定的影响。
3、装饰图案的基本概念装饰图案具有特定的适合范围和实用性。
早先的装饰图案都是在器物和实用品上附加的图形或纹饰,使原有的造型更具光彩,起着画龙点睛或谐调的作用,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与材料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
装饰图案发展到今天,已逐渐形成独立的画种,并通过各种材料充分表现其特有的装饰属性。
装饰图案具有多种解释含义,从字面上讲,装饰即装点与修饰,图案即相关图形的设计方案,那么对图形方案的设计和修饰就称为装饰图案,设计图形就是附属在器物上的装饰纹样。
中一解释是将写生的自然物或积累的资料,经过归纳、取舍、概括添加等方法,使写生的自然物或收集的形态成为更完美的装饰图形。
再有一种解释是针对实用美术里的染织、服装、陶瓷、装潢、环境艺术、民间工艺及建筑等方面的材料特性、工艺制作和审美格调,在美观实用的综合条件下进行的装饰设计,即为装饰图案。
我们通常对装饰图案的界定是:一种规范的、对称的、平衡的、平面的花纹样式。
传统图案中,以二方连续、单独纹样、角饰纹样、适合纹样和四方连续最为多见。
但是,随着装饰图案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装饰美的范围也越来越宽,传统的图案骨架形式和纹样已不能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需要。
因此,我们不能把装饰纹样局限于此,它们只是装饰图案在中国历史上的闪光点和优秀组成部分。
继承传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传统,要发展传统,必须放眼世界。
装饰画与装饰图案的概念严格说来是有一定区别的。
装饰画比较自由活泼,有现代感,有主题和故事情节,图形可以是任意的形状,可以按主观意愿任意组合,可以不对称、不重复,但构成的图形一定是相对平衡的。
装饰画可以表现时间、地点、人物、空间、季节、场景的变化,可以装饰在物品上,也可以作为独幅装饰图形装点在室内外墙壁上。
装饰画的尺寸完全根据空间而定,可大可小。
它可以把发生在不同时间里的事物通过巧妙的构思将它们联系起来,使人们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从一定意义上讲,装饰画有壁画的含义。
室内外及公共环境的壁画、壁饰都是结合内容材料、功能、审美的综合设计,应该包括在装饰画之中。
总之,图形的范围广,图形容量大,题材丰富,集中地反映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是装饰图形较难掌握的一种形式。
同学们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不断练习,并加强艺术的理论的修养,才能完整懂得装饰艺术的二、图案的定义,形式美法则与艺术特征;1、图案的概念图案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解释。
狭义的是指装饰性纹样。
如花布上的花纹、脸盆上、手帕上的花边等。
广义的是指实用性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具体说:“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
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条件下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
”设计,可以画出设计图,也可以不画出设计图,凡需大规模生产就必须画出设计图。
(如电视机、玻璃器皿)2、图案的类别图案可分平面图案与立体图案两类。
平面图案,如花布设计、版面设计、广告设计等。
立体图案,如台灯、汽车的设计等(立体造型)。
而展览会、庭院布置等则是既包括平面图案,又包括立体图案,所以叫它为综合性图案。
平面图案由纹样、构成、色彩三个部分组成。
立体图案由形态、装饰、(纹样、构成)、色彩几个部分组成(以花瓶陶瓷为例)。
但有些图案并不一定包括所有部分。
如白色瓷瓶都没有纹样,红色的地毯。
3、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与艺术特征1)统一与变化“变化”是多样的,可使图案活泼、生动。
“统一”要求有规律,可使图案完整、庄重大方,过分强调易造成比较单调。
关系是:只有变化和统一结合起来,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出图案形式美的艺术规律。
变化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A、形的变化:大与小、长与短、曲与直、粗与继、厚与薄等;B、色的变化:浓与淡、冷与暖、明与暗、强与弱等;C、构图的变化:高与低、正与反、疏与密、虚与实。
恰当地运用这些手法去设计图案,就会达到变化丰富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2)均齐与平衡“均齐”是依中轴为中心,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配置等量纹样的结构形式。
是对称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叫对称。
左右对称:在中心线左右两方配置相同的纹样,称绝对对称。
上下对称:在中心线上下不同方向配置相同的纹样和色彩叫上下对称,如配置纹样相异但量相等,可称相对对称。
原理:天平特点:构图严谨、庄重大方、静中求动。
形式:绝对均齐,相对均齐。
“平衡”是依中心点保持平衡的,但是这种平衡是采取等量不等形的配置方法。
它有两种类型:一是天平称物、力臂相同、同量而不同形。
二是如中国秤称物,力臂不同,形不同量相等(或相近)的。
特点:生动活泼,有动的感觉。
形式:静的平衡,动的平衡。
3)、条理与反复“条理”是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更多的体现“程式化”的美。
(条理化,达到层次分明)“反复”利用同一种纹样重复出现。
表现出一种节奏的图案。
四、图案的意境在“意”和“情”上下功夫:①追求强烈的表现和深刻体验的统一;②追求鲜明的形式感、真实感,达到统一;③追求高度的提炼和夸张相统一;④追求艺术创造的理想化和现实生活相统一;⑤追求作者的创造性和群众的审美要求相统一。
五、图案变化的一般方法图案的基本构成大致可分为,即具象形态、抽象形态、综合形态。
1、具象形态具象形态的构成又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前者是第一自然,后者是第二自然,两者都属于客观存在的范畴。
人们通常将第一自然作为客观存在物,而不易接受第二自然这个创造物,这是因为第二自然物的客观性和真伪性必须要经过现实的检验。
人类创造的汽车、卫星、高层建筑、电脑等这些第二自然物是已经由想象变为现实的客观存在物,它们让人们感到真实可信,很容易被接受。
而未能实现的事物,就很难被人接受了。
2、抽象形态抽象形态与具象形态是相对而言的。
作为造型艺术来说,没有离开具象的抽象,也没有离开抽象的具象。
抽象是指在装饰图案中表现物象所具备的共同特征,或主观人为地将它们美的要素抽取出来,形成具有美感的形象、统一的符号与谐调的形式感。
抽象是第一自然物质形象的抽象,是从具象中来的。
然而,抽象形态又是所有自然形态的归纳和形成基础,是在多数形态中普遍存在的单位或形态要素。
譬如:圆形是日月的抽象,三角形是山的抽象,三点是星座的抽象,三划是水的抽象,象形文字是具体形的抽象,阴阳八卦是宇宙规律的抽象。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自然界具象形态的形、色、虚实、节奏、强弱等因素的科学分析,是自然物审美观念的科学分析。
作者在观察事物时的得意、在表现事物时的写意和读者在欣赏作品时的会意等,皆属抽象意识。
比例、数据、黄金分割等抽象的理性要素作为世间万物组成的基本形态和法则,不但影响了古今中外的图案装饰艺术,也影响了许多优秀画家。
古希腊陶瓶上的装饰图案与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上的装饰图案,都强调了抽象的比例和数据美感。
抽象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则体现了黄金分割的美感比例。
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把抽象的几何形(柱体、锥体、立方体、球体)视为造型的美感要素,展示了形体的差异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