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规划原理要点四个部分内容为考试中比较常见的内容和考点:1、看图:风玫瑰、比例尺、等高线、图例的阅读2、城市组成要素及用地规划。
3、道路系统规划。
4、居住小区规划。
1.1、城市规划方案评析一般会附图,看懂图至关重要。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玫瑰图:风向玫瑰是风向频率,俗称平均风速图示。
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用地布局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如防风工程、工程的抗风、环境保护等,常年盛行风向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布局效果。
如图,风玫瑰中基本解读该地区东北风向为盛行风向。
在城市用地布局时,应尽量减轻排放有害气体对居住区、市中心的危害,因此这些城市功能应按当地的盛行风向合理布置。
(1)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可简单地将城市功能区尽量沿盛行风作纵列布置。
居住用地占上风,工业用地占下风(图A1),也可在考虑最小风频条件下,作横列布置,这就形成了有火灾危险的工业建筑在生活区的侧风方向(图A2)。
(2)全年具有两个方向基本相反,呈180°的盛行风向,则各种城市用地应顺对应风轴作横列布置。
如果盛行风向具有季节旋转性质,则居住区应布置在风向旋转的一侧,也就是旋转过程中的上风侧,工业区放在其对侧(图B)。
如果盛行风向具有直接交替性质,则居住区应布置在最小风频的下风侧,工业区放在其上风侧(图C)。
(3)如全年两个盛行风向呈90°或45°夹角,则各种城市用地应与两风向作斜交置。
居住区位于夹角内侧,工业区位于外侧(图D1、D2)。
(4)两个盛行风向呈135°夹角时,其布置方式如图D3、D4。
(5)全年静风频率超过30%,则城市总体布局可考虑下述原则。
1) 工业用地宜于集中,以减少污染的周边地带;2) 居住用地必须与污染源保持足够距离,用防护绿地隔开;3) 考虑到除静风外的相对最大风频使居住区较集中地布置在其上风侧(图S1);考虑到最小风频,使工业区更集中地布置在其上风侧(图S2)。
1.2、比例尺:比例尺是判读城市规划地区规模大小的基本工具,进行规划评析,首先应看清比例尺,并大致估计出题地区的面积大小,并因此可以看出道路密度,地块大小是否合理等,由此延伸出其他相关问题,如城市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是否符合国际,各类用地比例是否合理等。
1.3、图例:阅读试题时,必须认真对照图例与规划图。
1.4、等高线:等高线往往是城市地区所处的地形地势,一些山体保护、景观保护、防洪排涝等问题可能隐藏其中,同时还应注意城市建设中尽量少挖山填平等,以节省工程造价等基本原则。
2、城市组成要素及其用地规划2.1、工业用地基本要求:(1)选择相对平坦地段满足自然坡度要求,地块不宜过小。
(2)应靠近能源地,水电其它相互协作。
能源供给地等,要避开生态保护区、风景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军事、水利、交通等重要城市设施。
(3)为防止污染·,应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城市水系下游,与城市其它生活用地之间应设防护绿带,应避开城市中心区、居住区等,并应留防护绿化带。
(4)工业布置应相对集中,不应过于分散,遍地开花,分割城市或大量布置在城市周边将城市包围,妨碍城市发展。
(5)应通过城市主次干道与铁路、高速公路、码头、机场等保持顺畅的联系。
有利于原料及产品的输入输出,同时应尽量减少工业运输交通对城市其它地区的影响,特别是集中的大片工业区对外交通联系要方便,避免距离过长,对城市其它用地干扰过大。
(6)铁路货场要接近工业区,有几个工业区的城市要按其需要将铁路货场设为几处,减少中转运输,同时可减少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
(7)沿江布置工厂是工业在城市布局中的常见形式,要注意岸线的合理使用,对有些交通量不大的或者是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工厂仓库可布置在离航道远一些的地段,以免占用岸线。
(8)沿着对外交通干道布置工业时要合理组织工厂出入口与场外道路交叉的交通,以免过度地干扰对外交通。
(9)生产上有协作的工厂,应就近布置,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压力。
(10)对有特殊环境或能源要求的工业,应在布置时合理安排,予以满足。
(11)工业用地的比例要符合城市性质及建设用地标准(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工业用地10.0-25.0平方米每人。
大城市的规划人均工业用地指标宜采用下限,设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规划人均工业用地指标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30.0㎡/人)。
2.2、商业文化用地商业文化中心与城市生活区保持密切联系,有利于城市发展协调,不一定是城市几何中心。
科研文教中心指具有一定数量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组成的区域。
中小城市不比单独设置一个区域,一般布置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中等以上的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这种单位机构较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科研机构成片布置,作为城市布局中的组成部分。
2.3、仓储用地布局基本要求(1)对于一般综合性仓库来讲,在小城市应布置在城市边缘,在大中城市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但都应该靠近城市交通干道,并靠近物质需求地或产品输出地。
(2)特殊仓库中的危险品仓库区必须在城市边缘并保持防护距离,一般布置在少脚下或山坳中,形成天然防护屏障。
(3)用地选择应相对平坦,利于排水、利于交通运输、利于经营与使用。
(4)沿河布置仓库区时,必须留出岸线,不得沿岸全部占用。
(5)仓库用地规模要与城市性质使用的具体特点相一致。
2.4、开发区用地开发区的规模对于距离中心城较近、地方财力相对薄弱的城市,其规模不超过五公里为宜,对于远离中心城的开发区,尽量与中心城的交通畅通,以增强吸引外部投资的能力。
3、道路系统规划对外交通设施用地规模大,并和城市相互干扰,用地要注意:(1)机场对周围地区有净空要求,限制建、构筑物高度,有噪音污染应保持和市区适当的距离,但又和市区有快速交通联系。
(2)大型铁路枢纽编组站对城市有干扰,并且分割城市,应布置在市区外围适当地段。
港口布置应考虑一定的陆域用地,并有方便的疏港运输条件,安排港口用地时还应留足生活岸线。
4、居住小区规划(到详细规划时候讲)二、城镇体系规划2.1、规划体系全国:由国务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国务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省域: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务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市域:由城市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自治州、盟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县域:由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市县城城镇体系规划纳入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驻地镇的总体规划,依据规划法分级审批。
2.2、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1)分析全县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2)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3)预测县域人口,提出城镇化战略及目标;(4)制定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5)协调用地及其他空间资源的利用;(6)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7)制定专项规划,提出各项建设的限制性要求;(8)制定近期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及重点;(9)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
2.3、规划重点(1)确定城乡居民点有序发展的总体格局,选定中心镇,防止一哄而起,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中心镇是否选的过多,一般来说一个县的的县城应该是中心镇,另外最多可在选择1-2个发展条件好的镇为中心镇。
中心镇应选择水陆交通区位占明显优势的,如有邻近港口,国道与主航道交汇处,高速公路入口附近等。
(2)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要看镇与镇之间的社会服务设施(学校,医院,文体活动场所)和基础设施(交通供电供水电讯污水处理)布置是否均匀合理。
例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
(3)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基本农田是否被侵占,新开发用地尽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特别是不能占基本农田保护区,应选持择荒地旱地劣质耕地作为城市新建用地。
有污染的工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是否布局太分散不合理。
2.4、考试要点(1)是否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要求,例如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保护耕地的政策要注意方案中这个方面是否符合国家的这些要求。
(2)是否从实际出发,重要的社会发展指标定的是否合理可行。
例如目前有一种把经济发展指标,城市化水平之标定的过高的傾向值得注意。
(3)城市化水平及各城镇的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结果是否合理。
例如有的地方拼命扩大城镇人口规模,结果出出现了各城镇人口之和大于区域总人口的荒谬现象。
就是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4)镇布局与资交通周边条件等是否相协调。
港港口后方有铁路公路输运较为方便。
(5)城镇的等级职能化分是否恰当合理(6)区域性交通网布局是否合理与区域外的交通现状及规刘有无衔接。
(例如案例1,从经济联系及现有交通线上看,本地交通流向以南北向为主,受南北两个城市的影响很大,因此规划中建成的环状路网没有必要,不应强求市域内的路网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也不应强求全市的城镇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从条件上分析,外围大城市对大多数城镇的影响比中心城镇要大。
道路交通流向以南北向为主,国道沿线串联的城镇较多,显然相互干扰,在国道的一侧加一条干线分流国道上的过境车辆,有利于沿线域镇经济的发展,比较可行。
)(7)区域型能源供应、水资源分配、防灾规划等基础实施规划是否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8)是否与更大范围及相邻区域的规划衔接,是否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风景旅游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衔接。
(9)规划的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5、往年考点(1)规划的产业空间布局不恰当,产业发展与市县情相违背。
例如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且无国家的军事科研基地,却规划要建设高科技园区。
(2)交通组织不合理,例如路网过硫或过密,追求环路没有必要,高速路出口预留不恰当。
路网与城镇发展缺乏有机联系,有些公路修建没有必要等。
(3)没有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例如,文字说明上说该区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
对地震断裂带,熔若地段,砂土液化区、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区、地方病多发区、等地质灾害没作避让,没考虑了防洪问题,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
(4)大型的建设项目及布局安排不合理,例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地选址的可能却占用基本农田的现象。
(5)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有无与林为壑及道路不衔接问题。
(6)没有注意生态环境问题,例如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不合理,近海海域没有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受到侵害。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控制要求:历史城区内不应新建水厂,不得保留或设置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厂,不得保留和设置燃气输气输油管线和储气储油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