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复习题
一、填空
1、我国最早铸造针灸铜人的是宋朝的王惟一。
2、经穴数目最多的经脉是膀胱经,一侧含穴67个。
3、在十二经穴中,既是原穴以是输穴的穴位有6个。
4、在十二经脉中环绕或挟口唇的经脉胃经、大肠经、肝经。
5、《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6、在常用骨度分寸中,两者之间距离为12寸的有肘横纹至腕横纹、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腋窝顶点至11肋游离端。
7、急性胃痛,取郄穴可用梁丘,八会穴可用中脘;八脉交会穴可用内关、公孙。
8、艾炷灸是常用的针灸法,根据其施术方式可以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穴,属于胆经的是(C)
A、期门
B、章门
C、京门
D、梁门
2、下列井穴中,治疗疝气应首选(C)
A、涌泉
B、隐白
C、大敦
D、至阴
3、下列针灸配方中,称为”开四关”的是(C)
A、内关外关
B、上关下关
C、合谷太冲
D、腰阳关膝阳关
4、下列穴位除(D)穴外都是郄穴
A、孔最
B、郄门
C、阴郄
D、偏历
5、在十五络脉名称中不包括哪个名称:(B)
A、大包
B、会阴
C、长强
D、鸠尾
6、募穴的刺激点共有(C)
A、12个
B、15个
C、18个
D、21个
7、下列特定穴中,治疗急性病症应首先选用(C)
A、原穴
B、俞穴
C、郄穴
D、八脉交会穴
8、除(C)之外,两穴之间的距离均为3寸。
A、跗阳昆仑
B、犊鼻足三里
C、蠡沟中都
D、伏兔阴市
9、下列经脉中,除(D)外循行均经过脊。
A、足少阴经
B、冲脉
C、督脉
D、足少阳经
10、根据五输穴的主治特性,治疗”体重节痛”应采用(C)
A、合穴
B、井穴
C、输穴
D、经穴
11、拔罐法,早期称为(D)
A、排脓疗法
B、排气疗法
C、吮血疗法
D、角法
12、斜刺角度为(D)
A、10°左右
B、15°左右
C、30°左右
D、45°左右
13、呼吸补泻法是(C)
A、呼气时捻转,吸气时提捶
B、呼气时提捶,吸气时捻转
C、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D、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
14、下列各穴中,治疗痔疾最有效的是(C)
A、侠白
B、隐白
C、二白
D、四白
15、治疗小儿遗尿除主方外,肾气不足者应配(B)
A、肝俞
B、命门
C、脾俞
D、膀胱俞
16、下列各穴中,治疗上齿痛最好选用(C)
A 合谷
B 劳宫
C 内庭
D 太冲
17、以下除哪项外,均属于募穴(D)
A 中极
B 章门
C 日月
D 俞府
18、以下神门穴的主治,哪项不对(B)
A 心痛
B 心悸
C 健忘
D 盗汗
19养老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A)
A 郄穴
B 原穴
C 络穴
D 五输穴
20、下列经脉中,除_______外都经过肺(D)
A 手少阴心经 B足少阴肾经 C 足厥阴肝经 D 足太阴脾经
三、多选题
1、以下书籍中,为针灸学史上总结性的代表著作的(ACD)
A、《内经》
B、《针灸大全》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难经》
2、十二经皮部(ABCD)
A、是经络系统在体表的分布
B、是络脉之气散布的部位
C、药物贴敷的临床应用源于皮部理论
D、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在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
E、其走向同十二经走向相同
3、脱肛取百会穴治疗是(BCD)
A、近部取穴
B、下病上取
C、远道取穴
D、循经取穴
E、对症取穴
4、联系脑部的经脉有(AC)
A、督脉
B、足厥阴肝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5、下列经脉中,交会于中极,关元的是(ABC)
A、脾经
B、肝经
C、肾经
D、胃经
E、胆经
6、在毫升刺法中,为了增强针感,经常采用的辅助手法是(ACDE)
A、刮柄法
B、侯气法
C、震颤法
D、弹法
E、循法
7、根据有关古籍记载,孕妇禁针的穴位有(ABCE)
A、合谷
B、昆仑
C、三阴交
D、石关
E、肩井
8、根据”合治内府”的原则,下列腑病选穴正确的是(ABE)
A、大肠病取曲池
B、膀胱病取委中
C、胆病取膝阳关
D、三焦病取委中
E、小肠病取下巨虚
9、治疗风寒型感冒宜取(AC)
A、风池风门
B、大椎外关
C、合谷列缺
D、曲池鱼际
E、肺俞尺泽
10、行痹的针灸治疗一般用(ABC)
A、以患部与循经取穴为主
B、配膈俞血海
C、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
D、运用灸法
E、可用皮内针
11、奇经八脉的特点是(BCDE)
A、有各自所属的腧穴
B、不隶属于脏腑
C、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
D、与奇恒之腑有密切联系
E、别道奇行
12、十二经脉中“四根”“三结”指的是(ABC)
A、头面为结
B、胸腹为结
C、四肢为根
D、下肢为根
E、上肢为根
13、“气街”是指(ABCD)
A、头
B、胸
C、腹(背)
D、胫
E、四肢
14、“四海”是指(ACDE)
A、脑为髓海
B、胸为气海
C、胃为水谷之海
D、冲脉为血海
E、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15、灸法的作用是(ABCDE)
A、防病保健
B、温经散寒
C、扶阳固脱
D、消瘀散结
E、引热外行
四、简答题
1、写出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路线及病侯。
答: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沿内踝后,进入足跟,行下肢内侧后缘上行,通脊属肾,络膀胱。
直行经脉从肾向上,过肝膈,入肺,沿喉咙夹舌根。
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咳嗽、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下肢痿弱无力,足心热。
2、试述针刺不得气的原因。
答:取穴不准确,手法不当患者经气不足。
3、试述百会与人中主治的异同。
答:⑴相同点:百会、人中均为督脉穴,可治疗神志病,如中风、休克、癔病、癫狂痫证等。
⑵不同点:①人中为急救要穴之一,用于治疗昏迷、中风、休克等急危重证,毫针可强刺激或指甲掐按;而百会具健脑益智之功,用于痴呆、中风、失语、失眠健忘等证。
②在主治头面局部病证方面,百会用于治疗头风、头痛等头部症状为主的病证,而人中用于鼻塞、鼻衄、口歪、齿痛等面鼻口部病证。
③百会位于巅顶,具有升阳举陷之功,可用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宜用灸法。
④人中配合委中治疗急性闪挫腰痛有良效。
五、病案分析题
吕某,女,32岁,干部。
主诉:颈项疼痛,活动受限4天。
4天前患者自述夜间睡眠受风,晨起后颈项疼痛,活动受限,头向左侧偏斜,疼痛向左侧肩部和上臂放射,经按摩、热敷无效,遂来我院针灸门诊就诊。
查
体:颈部活动受限,头向左侧偏斜,左侧颈项压痛明显。
舌质淡红,苔薄白。
试写出病因病机、诊断、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治疗处方及方义。
答:1、病因病机:患者可能因睡眠姿势不正,或枕头高低不适,复因风寒侵袭颈背部,寒性收引,使筋络拘急;颈部筋脉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不通而痛。
2、诊断:落枕。
3、证型:风寒袭络。
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4、穴方: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风池、合谷。
5、操作:毫针泻法。
先刺远端穴外劳宫、后溪、悬钟、合谷,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再针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
6、方义:外劳宫是治疗本病的经验穴。
手太阳、足少阳循行于颈项侧部,后溪、悬钟分属两经腧穴,与局部肩井、阿是穴合用,远近相配,可疏调颈项部经络气血,舒筋通络止痛;风池、合谷可祛风,通络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