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全套解析一轮复习精品学案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人教版语文全套解析一轮复习精品学案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⑷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 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对成语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表面意义理解这一层面, 更要从逻辑角度出发,体味该成语的运用是否与其所在语境 相协调。“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3.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都有使用不当的毛病,请指出其错误原因 并简要分析。 ⑸当大火燃烧的时候,我们需要力量去拯救;当百姓生灵涂炭 的时候,我们需要勇气去面对。
因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而造成语境中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 自身的含义重复。“生灵涂炭”中已有“百姓”之意。
⑹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 年轻人差。 有些成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然而我们由于只知其一而 不知其二,造成对选项的错误判断。“短小精悍”形容文章 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3.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都有使用不当的毛病,请指出其错误原因 并简要分析。 ⑺由于千年风雨剥蚀,沧州铁狮子锈损严重,美国两位文物保 护专家专程赶来为抢救这座栉风沐雨的铁狮子出谋划策。 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 的本意已经不复存在,而只存在它的引申义。“栉风沐雨”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⑻国内的大学排行榜永远都是“北大、清华……”,在这个榜上 其他学校永远只能望其项背。 许多成语具有自己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不可随意改变。 “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义。
考生在本学案的备考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是:①不能全面 准确地理解熟语的内涵。②不能正确理解熟语的外延。③词 汇贫乏,只凭语感答题。
本学案的备考,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落实词义的 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对易错熟语要反复识记,强化辨 析。②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③重视语 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人教版语文全套解析一轮复习精品学案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学案5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1.下面是高考中熟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图表,请补填相关内容。
误用褒贬 搭配不当
重复累赘 谦敬错位
2.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主要从哪几方面进行?
所谓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 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它包括成语、惯用语、 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熟语考查的重点是成语。成语 考查一般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成语的确切意义要有比 较细致的把握,防止望文生义;二是考查分析成语所在 句子的语境,并根据语境选择成语的能力。
【例1】指出下面句子中划线熟语使用上的错误。 ⑴老王和老李曾经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
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 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白头如新”的意思是“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 下一句是“倾盖如故”,意思是“一见面就成知交”。
⑵小明同学平时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竟然还给《作文 通讯》寄稿子,真是不刊之论,引得同学们笑话他。
“不刊之论”的意思是“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 果把“刊”理解为“登载”就错了。古代的文字是刻在龟甲、 兽骨或竹片、木片上的,刻错了,就用刀刮去,这就是“刊”, 也就是“削、修改”的意思。
解析:这里成语使用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常见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明日黄花、火中取栗、万人空巷、不刊之论、不为已 甚、望洋兴叹、不足为训、因人成事、弹冠相庆、久假不 归、司马青衫、数典忘祖、大动干戈、高山流水、不绝如 缕、不翼而飞
考点2 谨防误用褒贬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 “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 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 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 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往往却故意贬 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要注意辨析。
⑵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 迅速。
对成语的使用范围不明造成错误。“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 事物很多。
3.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都有使用不当的毛病,请指出其错误原因 并简要分析。 ⑶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 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有的成语意思相近,然而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这时就需要 根据语境加以区别,不可褒贬误用,词不达意。“一念之差” 指一个念头的差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有些 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 意已经不复存在,而只存在它的引申义,如不注意这一特点, 就容易犯“舍末逐本”的错误。也有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被 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命题者往往故意让考生 望文生义,错用成语。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D)
A.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
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
不见全豹。
B.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
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C.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
3.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都有使用不当的毛病,请指出其错误原因 并简要分析。 ⑴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 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成语含义并不在字面上,而是与其字面意义相左、相反或无 关,使用时一定要仔细分析、甄别其内涵,考查其与所在语 境是否协调。“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心情糟透了。
D.“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
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解析:A“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讲的是庖丁解 牛的技艺高超,牛在他的眼里已经不是完整的牛,而是由许多 小的部分组成的。这个成语形容技艺精湛纯熟。 用于此处不合 语意。B此处将“万人空巷”误解为集中到屋里去,巷子空空如也。 同样是理解为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但正确的理解是指家 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用于 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C“屡试不爽”指经过多次试验都不错, “爽”是“差错”之意。而考生容易将“爽”理解为爽快、舒服。 D“不容置疑”意即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成语符合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