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

(完整版)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

10、环境规划的实施,应在降低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机动车交通流量最小 化方面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哈默比湖城
新区层面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马尔默
新区层面
马尔默”Bo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量控制规划:
1、节约能耗(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持续能源)——房屋的能耗指标每年不超过105kwh/m2; 2、垃圾分类(真空垃圾收集系统) 3、绿化及生物多样性 4、可持续人文发展(可持续交通,使用自行车和替代燃料的车辆)
所有源于公园和花园的生物垃圾,均可以通过堆肥和消化措施进行处理; 其他公共空间的垃圾,则可转化为可重复使用和循环使用的物质。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哈默比湖城
新区层面
LCA控制框架
项目可行性实施策略
国外优秀生态城镇案例选择
瑞典简介
1、地理位置:位于欧洲北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 2、国土面积:45万Km2 3、人口:890万 4、人均GDP:2.6万美元(2002年)
5、环保状况: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前沿,国家和地方各种政策突出强调可持续发展。颁布 “瑞典可持续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策略”。第一个通过应对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的国家,通过“我们共同的责任 -瑞典的全球发展政策”议案。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马尔默
关于供水与排水的基本规划标准
工作环节
规划标准
雨水处理
所有的雨水和排放水均需在本地区内完成处 理,雨水主要通过地表而非地下排放,如有 可能,还可沿基地边界的开敞式沟渠排放; 开发商,B001地区和马尔默市可在其间寻求 解决的方法。
雨水处理
雨水可以通过检修孔和管道排放至开敞的池 塘,如有可能又适合的话,还可以根据所含 盐分多少,将雨水导入种植区或其他定量配 给区。
马尔默简介
1、位置:瑞典鄂来松海峡西港区 2、面积:160hm2 3、人口: 4、环保状况:作为欧洲住宅博览会 “Bo01”社区,提出“可持续发展的 信息和福利社会中的明日之城”理念。
国外优秀生态城镇案例选择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马尔默生态城案例分析
项目分析框架
2 国外生态城 镇案例分析
1. 国家层面 2. 城市层面
图一 瑞典政府对于住宅热能和电能的使用效率规定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
国家层面
瑞典建筑与房地产行业“生态循环委员会”制定的“2003—2010环境计划”:
A、节约能耗 环境目标1建筑物 2000年-2010年,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使用的购买能源应减少10%。 2000年-2010年,以采暖为目的的矿物燃料消耗应减少20%。 环境目标2市政工程 2004年-2010年,用于交通、建筑机械和市政工程的矿物燃料消耗应减少10%。 B、节约建筑材料 环境目标 2004年-2010年,将施工垃圾掩埋量减少一半。 C、减少有害物质 环境目标1 到2010年,建筑产业对于有害物质的使用应减到最少。 环境目标2 最迟到2006年在瑞典市场上的主要(>3/4)相关建筑产品必须具有建筑产品声明。 D、安全可靠的室内环境 环境目标 新建筑的设计、建造与维护应该确保一个安全可靠的室内环境。 导致健康问题的现有建筑必须得到鉴别,最迟到2010年完成整改。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
国家层面
瑞典建筑与房地产行业“生态循环委员会”制定的“2003—2010环境计划”:
A、节约能耗
环境目标1建筑物
2000年-2010年,每平方米建筑面 积使用的购买能源应减少10%。
2000年-2010年,以采暖为目的的 矿物燃料消耗应减少20%。
环境目标2市政工程
2004年-2010年,用于交通、建筑 机械和市政工程的矿物燃料消耗应减 少10%。
2、2001年欧洲住宅博览会“Bo01”社区——马尔默城
面临20世纪末欧洲传统工业的下滑,瑞典政府将废弃的工业区转化为有吸引力的城市新生活区, 进而带动马尔默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文化、信息之城。项目遵循Eco-Village经验, 开启“明日之城”生态永续经营及富足社会的实际讨论。Bo01的目标在于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 能等再生能源,生产居民日常所需电力,达成100%自给自足,成为全球永续发展城市的典范。
供水与排水系统 建筑,装置或是表层材料的使用,应不危及
的渗漏
雨水、污水或是淤泥的品质。
主排水管
主排水管应确保绝对的防渗、防漏。
新区层面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马尔默
工作环节 结合产权的垃圾收集环节 处理弹性 信息与效用 本地区的垃圾收集点 公共空间的垃圾
新区层面
关于垃圾处理的基本规划标准 规划标准
瑞典可持续发展大事记
1、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当时人类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贫 困日益加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共同采取一些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次会议就是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由联合国主持召开的。6月16日第21次全体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 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 后代而共同努力。 这次会议之后,联合国根据需要迅速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3、2004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之一——哈默比湖城
水是哈默比湖城整个项目的灵感源泉,其理念是要展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围绕“水”的主 题扩展城市中心——瑞典政府为申办2004年奥运会,将一个老工业区和码头开发成一个环保的现代 化居住社区。到2015年项目建成是,将成为2万人口提供1万个居住单元,共有3万人再次工作生 活。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整体分析
背景介绍 案例选择
瑞典马尔默 瑞典哈默比新城
工作思路
国家层面 城市层面 新区层面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背景介绍及案例选择
项目分析框架
1 1. 国外生态城市发展历程 背景介绍 2. 国外优秀生态城镇案例选择
项目可行性实施策略
国外优秀生态城镇案例选择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哈默比湖城
新区层面
5、交通运输:快速公交体系,小汽车合用,自行车专用道,减少私人小汽车的使用。 6、建筑材料:绿色建材,尽可能采用干作业,低噪音。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哈默比湖城
生态目标: 1、能耗要达到仅为普通建筑的一半; 2、80%的交通通过公交、自行车和步行解决; 3、有害废弃物减少50%; 4、用水量减少一半; 5、全新的金属和砂石等建材用量减少一半;
3. 新区层面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
国家层面
瑞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三项基本原则:
1、瑞典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全球和区域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2、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关注必须成为主流,融合进现行的所有政策领域中; 3、需要在国家层面上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以确保构成可持续发展基础的重要资源在长时间内受到保 护。
受污染的雨水
源于繁重交通路面的雨水,需要通过盛装植 物的系统加以净化,同时或是使用分离器生 成油与颗粒。
污水,尿分,排 污水的磷分,尿分,排泄物和有机废物应做 泄物和有机废物 到返用于农。
重金属及其他的 生态危害物
雨水中的重金属及其他的生态危害物,应不 超出返用于农业土壤的限值; 需要遵循KRAV的相关原则。
待完善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
减少气候影响; 清洁的空气;
消除非自然酸化; 无毒害环境; 保护臭氧层;
安全的辐射环境; 零富营养;
充满生命力的湖泊和河流; 高质量的地下水;
瑞典的16项环境质量目标
国家层面
平衡的海洋环境; 充满生命力的海岸区域与群岛; 茂盛的湿地; 可持续的森林; 多样的农业景观; 壮丽的山川景观; 优质的建筑环境; 丰富多样的动植物
新区层面
待完善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哈默比湖城
新区层面
哈默比湖城环境规划基本原则:
1、环境目标的实现应依托于现有实用的技术; 2、该模式的循环利用流程应尽可能地就地封闭,形成系统; 3、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应保持最低程度,并最大可能地引入可再生资源和能源;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哈默比湖城
待完善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哈默比湖城
新区层面 哈默比湖城的生态解决方案:
1、土地利用:清理污染土壤,将工业污染地重新开发为美丽诱人的居住区,建设风景幽美的公园和 绿色开敞空间。 2、能源:采用可再生燃料、沼气和余热回收,提高建筑能源使用效率。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哈默比湖城
新区层面
3、水:生产尽可能洁净,使用尽可能高效,采用新技术用于节水和污水处理。 4、垃圾:采用可行的垃圾分类系统,尽可能进行循环利用。
新区层面
4、鼓励废弃热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5、纯净水的使用应降至最低程度; 6、建筑材料应该采用那些对环境和健康影响小的物质; 7、土地应当从污染物中清理出来,以在某种程度上消除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哈默比湖城
新区层面
8、以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运输方式应消减至最低程度;
9、规划应该同本地区的人居需求相适,应并激发居民的社会意识和生态责任,要重视本地居民的相 关约定与承诺;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哈默比湖城
城市层面—哈默比湖生态城
哈默比湖生态城环境目标:
1、高环保效益的交通; 2、安全的产品 3、可持续的能源消耗; 4、生态规划与管理; 5、高环保效益的垃圾处理; 6、健康的室内环境;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瑞典马尔默
城市层面—瑞典马尔默
马尔默环境保护原则:
当地能源100%可再生:热能由海水和地下水提供,太阳能,风能,建筑节能,高效能电器设备。 生态循环:废水处理,固费回收利用,有机垃圾堆肥或焚烧供热。 交通:最大限度减少对汽车的依赖,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交通系统,采用电力或替代燃料的车量。 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 生物多样性:增加绿化空间,公共空间的水体利用雨水和海水,保持物种的丰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