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

办公室业务·档案工作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研究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大编研工作的力度,是高校档案业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档案馆(室)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坚持以服务全局为中心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主要目标,为全局服务、为师生服务也是高校档案工作的职责,只有适应服务对象需求,高校档案工作才会产生实效,其服务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新的理念引导编研工作,贯穿专业性、专题性、多层次和开放性与适应超前性的档案编研新理念,是当前高校档案馆(室)编研工作的转变重点。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工作,所以编研工作要围绕教学工作这个重点开展,例如本科教学评估和专业评估工作,这是每所学校必须经历的一项检查评估工作,评估内容与考核指标条目多,需要大量的档案材料作为评估工作的支撑材料和作为评估体系各项指标的主要评估检查材料,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编辑这方面的资料。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意识,通过在探索创新,探索科学发展模式上积极创新,找准编研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树立服务全局意识,最大限度地服从与服务学校的中心工作。

同时在开展编研工作中解决好编与研的关系,在服务学校中心、服务全局的工作目标下,编研工作的对象要扩展,要面向整个学校的各项工作,并依靠高校档案馆(室)藏资源,制定编辑计划和标准,丰富编研工作的选题择材,使之编有素材,研有对象,编中有研,以研促编,编辑出结合实际,具有特色,集知识性、可读性和原始性于一体的高质量编研成果,呈现专业性、知识性、个性化的特点,以满足学校各项工作的需求,达到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全局、服务师生的目的。

二、始终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为学校领导服务,为师生服务是高校档案工作的职责和工作目标。

面向学校各项工作服务,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教学,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特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只有适应学校各方面需求,档案编研成果的开发只有联系实际才有实效,其服务的能力才能相应提高。

以需求为导向就是根据学校各项工作需要,整合多种信息资源,扩大服务范围,以利用实现档案价值。

编研工作只有坚持以服务为导向,与时俱进,随时了解学校各项工作需求情况,善于捕捉档案编研与学校需求的结合点,才能开发出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适销对路”的档案编研材料。

在进行档案编研选题中,全方位反映学校各项工作需求信息,扩展编研工作思路,在原有编研成果基础上有所创新,丰富编研的选题素材,扩展编研工作对象。

编研人员要了解馆(室)藏档案信息内容,掌握历史背景和专业知识,具备写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运用科学技术,使档案编研工作在查找、加工等环节更加快捷、准确,编研内容更加丰富,编纂形式更加多样,从而使档案工作效率更高,信息传递速度加快,服务效能增强。

在进行档案资料编研工作中,要打破单纯利用文书档案的状况,善于从各门类档案中,各种载体形成的档案中,以及相关资料中提取开展编研工作的信息材料,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出新的编研成果,编制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技术性、专业性资料汇编,直接为学校领导、为学校师生、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应通过广泛的、经常性的调研活动,来确定编研思路,制定具有高校特色的编研计划,实行科学管理规范编研。

编研意识要趋向创新,在编研选题、编研形式、编研传播途径上,突出为领导决策和制定计划提供依据的作用,其编研方式要多样化。

加强与校内各部门的联系,编研成果要联系实际,在相关部门、相关业务上选择编研题目,在个别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难度的研究性项目中,邀请相关部门参与工作,成立课题组,合作编出“精品”成果。

在选题方面要趋向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利用者的不同口味,既有传统的编研选题,又有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视角新颖的编研选题模式,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发挥档案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要注意编研精品的打造与提炼,以“精”为主,突出内容新颖,信息更替快捷,专题设置灵活的特点,规范档案编研工作流程和任务,用编研典型示范成果推动编研材料的开发,用激励政策推动编研项目创新和提高。

(下转第55页)文/杨艳萍 冯金兰高校档案编研工作56办公室业务2011·8办公室业务·档案工作在设立机构时档案馆不应附属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或下属于某部门,档案馆应该是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这样从机构上明确档案馆双重职能和地位,名正则言顺,有其位则能行其政,高校档案馆的行政管理职能得以确定,档案馆才能名正言顺地对全校档案工作实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和检查。

档案工作实行目标管理。

《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指出:“高校档案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各高校必须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高校档案馆在征得校领导的支持下,可以与各立卷部门的领导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在目标管理责任书中明确档案工作任务、检查监督办法和奖惩办法,并与年终考核及工资中的津贴部分挂钩,这样各立卷部门的领导就会重视档案工作,档案工作从源头上得到控制,从而使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学校档案工作才得以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档案馆)(上接第56页)三、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是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利用者的过程,档案管理的业绩最终体现在服务质量上。

在高校档案工作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为档案编研工作者创造和提供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让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校档案信息资源。

高校档案工作在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创造和谐的服务环境的同时,通过构建档案编研工作和提供利用的高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服务功能,着力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育人机制、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档案编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编研能力,开创编研工作的新局面。

加强高校档案馆(室)藏信息的对外宣传,变封闭的信息为交流开放的信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加大对高校档案工作内容、程序、效果的管理,全面实现高素质队伍的建设,切实将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并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实现高效能的管理运行,达到高质量的服务水平,让学校领导和利用者满意。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对高校档案工作本质的要求。

高校档案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贯穿于编研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一切从学校工作发展、学校师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满足学校各项工作和广大师生对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文化的需要,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和档案人员的全面发展。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在贯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的同时,应由粗放管理方式向精细管理转变,服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

增强服务意识,增强超前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增强全局意识,变单一服务为全面服务。

强化服务内涵,变粗放服务为细致服务。

对利用者推行人性化服务,通过热情的服务态度,让利用者满意,为利用者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查询环境。

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熟悉馆(室)藏档案资源,为利用者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快捷的综合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四、以提高编研质量,丰富馆藏为工作目标在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加快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提高档案馆(室)服务能力,已成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内在需求和组成部分。

加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与信息资源的建设,提高档案信息存储能力,是加快档案编研工作,提升高校档案馆(室)服务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加强高校档案工作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编研工作并举,以建设保障档案编研资料的开发。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的迅速及信息资源的共享,都置于网络环境下,给档案编研工作带来了冲击,也给档案编研载体、编研模式、编研技术等带来了新的思路。

在编研资料的提供利用上,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来宣传和呈现档案编研成果。

档案编研成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研人员的素质高低和管理力度的大小,从事编研工作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高校档案编研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编研工作上做有心人,富有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掌握档案业务技能,掌握相应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

与时俱进,有所创新,不局限于史料汇编的老路子,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55办公室业务201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