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
常见的贮粮害虫有米黑虫、黄粉虫、玉米象、豌豆象、蚕豆象、绿豆象、麦蛾、谷蠧、螨类等。

主要防治方法:
一、农业措施
1、密闭防虫。

用坛、缸、囤等贮粮的,可用塑料薄膜封口,扎紧并用稀泥密封。

密封后,
可利用粮食旺盛的呼吸作用,逐渐将氧气耗尽,造成一种缺氧后低氧状态,抑制害虫的繁殖,从而达到安全贮粮。

2、压盖防虫。

主要用于防止蛾类害虫,尤其是麦蛾。

将粮食压盖好,使蛾类成虫无法交尾
产卵,不能繁殖出幼虫危害粮食。

压盖时间在新收的粮食入仓后立即进行。

将晒干的沙子装入麻袋或塑料袋,平整地铺放在粮面上,使压盖严、紧、密、实。

也可在平整的粮面上铺一层牛皮纸,纸上均匀压盖10厘米—15厘米的草木灰。

3、花椒防虫。

用一个小布袋,内装10—15克新花椒,放入贮粮的坛内,若是用缸、囤贮
粮,可多放几袋,用盖盖好,可有效地防止害虫感染。

4、曝晒杀虫。

曝晒是以太阳辐射热作用于虫体,破坏虫体组织和生活机能,使害虫致死。

同时曝晒还具有防潮、防霉的作用。

小麦、玉米、豌豆、蚕豆等粮食有害虫可用此法。

选择炎热晴天,将粮置于容易升温的晒场上摊晒。

要薄摊勤翻,使粮温上升到48℃左右,并在这种温度下持续翻晒3—4小时,然后将粮食趁热聚堆,以保持堆内高温,即可将害虫晒死或闷死,待粮温下降到接近大气温度时,再除去杂质和死虫,然后入仓。

二、化学措施
用于杀灭贮粮害虫的药剂要经过严格选择,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易爆炸和燃烧;二是能杀死多种害虫,没有残毒或残毒极微。

目前农家使用的贮粮杀虫药剂主要是磷化铝。

此药有粉剂和片剂两种。

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汽产生磷化氢毒气,对害虫产生高效的毒杀作用。

1、粮面施药法要求粮堆高度在3米以下。

具体做法是先测量粮堆体积及仓房空间部位容积,
计算出用药总量。

根据每个投药点粉剂不超过200克,片剂不超过300克的要求,计算出投药点。

投药点应均匀布置在粮面上。

每个投药点要放置不能燃烧的瓦钵、瓷盆等装药器皿。

施药完毕后,密闭门窗,熏蒸结束放气后,及时清除药剂残渣。

2、布袋埋藏法主要用于散装粮堆。

按每点施药量将药剂装入小布袋内。

每袋装片剂30—45
克;装粉剂20—25克。

施药由里向外,用投药器把药包投入粮堆或深埋。

每个药包拴一根细麻绳,一端留在粮面外,以便熏蒸放气后,按麻绳标志取出药包。

3、气流熏蒸法主要是根据粮堆内气流状态,确定合理的施药部位,以提高药效。

该法是用
塑料薄膜密封粮堆,采用低药量熏蒸。

当平均粮温高于仓温3℃以上时,应在粮仓或粮堆下层施药;当平均粮温低于仓温3℃以下时,应在粮面施药;新入仓粮食各部位粮温接近,应采用均匀埋藏法,并在仓门及四角增加施药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