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四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以形象为主要特点的汉语言,不可能像西方语言那样作过多的语言规则的理性分析,而应以整体和形象思维为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语言文字的理性规则,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语言实践,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民族语言的独特规则,从而能够。
A. 感知弱化师心自用B. 感知简化学以致用C. 感悟简化师心自用D. 感悟弱化学以致用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深入探讨,乐观与悲观却又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含义。
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也代表决定行为的方向和做人态度的取向。
悲观与乐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看法,直接产生不同的行为,导向不同的生活。
①假如见解正确,则受其指导的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②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见解为导向,以信仰为目标③真切笃实之知与明觉精察之行,永远是合一而不分的④盲目者必冥行,无知者必妄为⑤假如看法错误,行为自然也随之错误⑥这其中当然包含有知识和见解的成分,甚至是信仰的成份A. ⑥②①⑤③④B. ⑥②⑤①④③C. ③⑥⑤①④②D. ③④⑥②⑤①3.与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A. 赛龙舟赏月祭土神观花灯B. 祭土神观花灯赛龙舟赏月C. 祭土神赏月赛龙舟观花灯D. 赛龙舟观花灯祭土神赏月4.下列诗句中,与图中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 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 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 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他一生中最后的两个精彩表演是授计姜维用自己的木像吓退司马懿,以及留下锦囊妙计除去叛将魏延。
B. 《边城》中,祖父决意多做点事,等他把人渡完再回家吃饭。
这反映了翠翠和祖父相依为命,家境贫寒,祖父想多挣点钱来维持生计的现实。
C. 《老人与海》中,大海象征着世界和人生,大马林鱼象征着人想要达到的目标,而鲨鱼则代表着充斥于人类社会中的邪恶势力。
D. 《哈姆菜特》中笼罩着复仇的情绪:哈姆莱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人设计陷害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E. 《风波》中,七斤愚昧麻木、驯服盲从,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
而赵七爷无政治主见,报复心重,是陈腐守旧的封建顽固派的代表。
三、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2)______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3)悬泉瀑布, ______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4)______ ,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______ ,有所广益。
(诸葛亮《出师表》)(6)______ ,纫秋兰以为佩。
(《离骚》)(7)______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8)登山则情满于山, ______ 。
(《文心雕龙》)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贺新郎辛弃疾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
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
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
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1)简要分析上阙“被疏梅料理成风月”的作用。
(2)结合全词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8.简答题《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描写大观园中众女子和宝玉结社赋诗的情节,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方面有哪些作用?9.简答题“假洋鬼子”是《阿Q正传》《头发的故事》中,人们对钱秀才、N 先生的称呼,这个特定的称谓反映了当时民众什么样的状态?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54.0分)1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为国瑞兄弟善后尤凤伟出门的时候国祥的女人问句:黑下回家吃饭吗?他想了想又说也许吧,女人说身上带那么多钱,路上千万小心啊。
出了村头,满眼映进碧绿田野和青色山脉,春天的暖意阵阵扑面,国祥深深嘘了口气,他觉得一直紧揪着的心有些放开了,自从兄弟国瑞死后他的心就一直紧揪着。
在殿后村后他碰见从前的学生苗家起骑车从村里出来,看见他苗家起忙不迭地跳下车心翼翼问道:于老师……国瑞的案子……咋样了呢?他说国瑞死了。
死了?苗家起瞪圆了眼,说咋这么快,从抓到现在不是才两个来月吗?他说时候不好,从重从严从快。
国祥适才刚放松的心遇见苗家起又揪紧起来,他不由在心里骂道你个混账国瑞是自作自受哩,一向是鼠胆,咋刚进城就作起了大孽呢。
盗窃文物你不知道这是犯大罪的吗?自从兄弟犯事,这话他不知在心里骂过多少回了。
快到高岗村头国祥跳下了车,舅舅家住在村头,进到屋里一会儿,表弟先锋就过来了,他是农村里头一拨丢下锄头干实业的人。
这遭为国瑞的事儿他很痛快地出借了一个大数。
富了还没忘亲戚情分,这一点让国祥感动。
关于国瑞已死的消息,前几天他在城里已给先锋打过电话,国祥问过先锋几句生意上的事儿,便抠抠索索从怀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纸包,双手递给先锋,声音发颤地说:钱虽没用上也替国瑞谢你了先锋。
先锋说国祥哥你得吃饭,不吃饭不行啊。
他没说什么。
先锋和舅舅见他执意要走,只好作罢。
到了院子推起自行车,这时先锋问道:国祥哥,要不要我给国瑞兄弟扎点什么?舅舅说就叫先锋扎一点吧,国瑞他干混账事儿不就是为置办结婚“大件”么?人死了打发他个满足吧。
国祥不语,觉得眼前又升起一团白雾。
只听先锋说道:要不我扎台彩电再配上台 CD吧。
国祥说那谢你了,说毕推起车子跌跌撞撞地出了门。
从高岗去埠后是山路,从记事起每年正月都带着兄弟从这条路上走亲戚。
成人后兄弟俩就骑车走亲戚了,三蹬两蹬就从家到了舅舅家,再三蹬两蹬又从舅舅家到了二姨家。
进门看到二姨夫一家人在吃饭,他知道到晌午了。
看见他手端酒盅的二姨夫即问:国祥你吃饭了吗?他顺口说吃了。
就问起国瑞的案子。
他不想在人家吃饭的时候报出个凶信儿,说等吃过饭再说吧。
国祥一直对二姨夫的印象不佳。
上次来借钱二姨夫说往案子里使钱是不正之风,不能犯这个错误。
当二姨坚持要借他又提出存折只差半个月到期,无奈只有等。
兄弟死后他对二姨夫一直耿耿于怀,甚至觉得就是为等这份钱才耽误了兄弟的命。
好容易等到吃完了饭,涨红着脸的二姨夫边剔牙边问案子的情况。
他说国瑞死了。
二姨夫稍微愣了一下,说我说过使钱是没有用处的,这不人财两空了嘛!国祥说没使上钱。
这期间二姨一直怔怔的,好像没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后来“哇”的一声哭嚎起来,眼泪鼻涕一把一把抓,很伤心。
他劝了二姨几句,便从怀里掏出同样报纸包着的钱,搁在二姨夫的身前。
同样是走到院子时两眼红红的二姨提出要为国瑞扎几样“大件”。
他说别的都有了,要扎就扎台洗衣机吧。
走出二姨家,国祥眼前又是白茫茫的一片。
出了埠后村他看出天阴得重了,整个春季都是坏天气,一般说来坏天气不会对他这个教书匠有什么影响,但今年是个例外,为弟弟国瑞的事他一直在坏天气里奔波,包括为国瑞善后的此刻。
想到再过一会儿他就会把今天要还的最后一份钱送到大姑夫手里,就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大姑夫是个很厚道的人,家境不富裕,钱是闻知消息自己送上门的。
尽管钱数不多,但他是很感激的。
此刻,轻松心情转而又让他往善后的事上想,他首先想到的是能否为弟弟结门“冥亲”,让弟弟在冥世里不是孤身一人。
想结冥亲也难哩。
想到这一抹悲凉又升上心头,他重重地叹了口气。
这一带的道路高低不平,他骑车下得一个大坡,便看到道路左侧赵家夼水库。
水库阴沉沉的水面与阴沉沉的天空在远处连成一片。
这瞬间他感到自己是站在天涯海角,孤立无助。
他想。
其实从兄弟死后他便告诉自己不能再教书了,连自己的亲兄弟都没教育好,还有什么脸面教别人家的孩子呢?书是一定不能教下去了。
能养鱼最好。
国祥重新上路天色更加昏暗,他粗略计算还剩下七八里路,多加点腿劲儿天全黑前赶到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今晚是非住下不可了。
想到这他脑子里陡然跳出这样一个问题:要是大姑夫也提出要为国瑞扎点什么的话,那让他扎样什么呢?他觉得应该预先想一想,反正时间充裕,可以好好想一想…(选自《人民文学》1998年第7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小说中大量的景物描写,写天气,写路况,既是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更是为了烘托国祥的心理,表现人物内心的惶恐不安与悲伤茫然。
B.小说中多次写为国瑞“扎点什么”,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又巧妙补充了相关情节,还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作品的社会环境。
C.小说中两次写二姨夫说往案子里使钱是不正之风,就是为了表明二姨夫见过世面,知法懂法,而且有先见之明,与其他亲戚形成对比。
D.小说包含了作者悲悯的人文情怀,通过纠结了亲情、道德、灵魂等复杂矛盾的人物行为细致入微地剖解了其背后的隐痛。
(2)请简要分析于国祥这一人物形象。
(3)作为优秀农村题材小说,本文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请结合文中的社会环境,探究其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个题。
一个“熬”字益人生王晓河莫言说,回老家与侄子们交谈,他们竟然不明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含义,因为他们从没有弯腰割过麦子;刘震云说,他姥姥割麦比别人快,诀窍就是弯下腰不直起来,直腰次数越多腰越疼。
正是“干活原本无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
人生态度千万种,一个熬字万事销”。
这个“熬”字很传神。
人生马拉松,很多要靠熬。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工作多是重复,熬才能出头;后浪催前浪,人生进进退退,熬住才能有作为;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熬得住,才有柳暗花明。
心灵励志作家黄桐在《人生总要慢慢熬》中告诉年轻人:“当好事降临,不用得意忘形;当坏事来袭,不必惊慌失措。
”人生中的“幸”或“不幸”,其实没有定数。
没事,慢慢来,熬过去,是你的,总会有。
粥多熬黏稠,汤多熬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