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一、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耕.读羹.匙万象更.新亘.古不变B.标识.什.物箪食.壶浆拾.人牙慧D.堂倌.冠.名羽扇纶.巾冠.状动脉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幽远猗郁游目骋怀不落言筌B.爆仓碰瓷历行节约平心而论C.陨首颓圮束之高阁再所不辞D.松驰瞭望无精打采感恩戴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中国梦不是,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持续满足民生之需、持续增进民生。

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

A.空中楼阁步步为营福利注解B.虚无缥缈循序渐进福祉诠释C.虚无缥缈步步为营福利注解D.空中楼阁循序渐进福祉诠释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A.知名作家任职大学教授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中国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的关系长期脱离造成的。

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本应该具备正常关系,很多大学和作家也试图重建这种关系。

B.按照国际外交惯例,国家元首出访,第一夫人往往会陪同前往。

她们在外交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会增强公共外交的效能,有利于提升一国的“软实力”。

C.因为苹果公司在被曝中国市场售后服务“双重标准”后的态度,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失望。

即使苹果在其官网发出声明,否认保修存有“中外有别”,但仍未给出清晰的解释。

D.在今日视听产品和网络发达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抢救我们的文学感受力,需要从文学的阅读中汲取和培养思想的水平、精神的能量。

5.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

这部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同时也反映作者的道德理想。

B.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高老头》以高老头被女儿榨干钱财后悲惨死去为中心情节,以拉斯蒂涅的活动穿针引线,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联系起来,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在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如“爱情”“战争”“复仇”等,它们被称为作品的主题,也被称为母题。

换句话说,作品的主题也就是母题。

D.林冲是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

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我国古典戏曲理论的悲剧观苏国荣我国古代的悲剧,一般都是悲喜交集、苦乐相错的。

这个特征在古典戏曲理论中常有涉及。

被明代戏曲理论家李贽称为“惨杀”之书的悲剧《琵琶记》,就是根据宋朝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它写了一出旨在揭示“为功名误了父母”的悲剧。

为了揭示这个主题,它把赵五娘在农村如何受苦,公婆双双饿死,和蔡伯喈被招赘丞相家的富贵生活两相对照:一折写相府豪华生活的喜剧场面,一折写农村凋敝的悲剧境况;穷与富,悲与喜,参差相间,以富贵的欢乐,反衬穷困的悲惨。

我们说中国悲剧有这个特点,并不是说外国悲剧只写悲剧的苦闷,不写喜的欢乐。

亚里斯多德就说过:“悲剧是从幸福到苦难的变迁。

”既然要写幸福,就会写到欢乐。

但是希腊悲剧十分强调“庄严的风格”在全剧中的统一性,因而连它们在开场中也很少描写“幸福”,往往人物一登场就充满了悲剧气氛,而且很多悲剧是一悲到底的。

即使如此,我们仍认为“从幸福到苦难的变迁”是悲剧的一条普遍的规律。

从这个点来看,中国悲剧和西方悲剧并无什么不同。

但是,在体现这个普遍规律时,我国又带有自己特殊性,与西方悲剧是不同的。

西方悲剧写由喜(幸福)到悲(苦难)的变迁,一般是大起大落,突变性的,讲究情感形式的阶段性,层次的分明性,前后对比的强烈性的。

我国悲剧写由喜到悲的变迁,一般是渐变性的,波澜曲折的,在折与折之间苦乐相错、交替推移;甚至一折之中七情俱备;往往在结局大悲之后,还有一点安慰性的小喜。

中国有类似西方的悲剧(个别的),西方也有类似中国的悲剧(少量的)。

如莎翁的悲剧,对西方的传统悲剧就有大胆的突破,很像中国悲剧。

十八世纪的英国戏剧评论家约翰逊在《<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中说,莎翁的悲剧“既有善也有恶,亦喜亦悲,而且错综复杂,变化无穷”。

但是莎翁天才的创新,在当时并未为大家所赏识,而被认为是无知的表现,不懂得悲剧写作原则的结果。

甚至在二百年后,像约翰逊这样对他顶礼膜拜、并对这个艺术创新充分肯定的人,居然也说:“莎士比亚的剧本,按照严格的意义和文学批评的范畴来说,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创新。

”当前,莎翁的剧作已众口皆碑,谁还能否认被大家公认的“四大悲剧”是悲剧呢?即使莎翁等个别作家的悲剧在情感的结构形式上有类似中国悲剧的地方,但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至少结尾就不一样。

这些类似的地方,也仅仅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某一些作家身上的反映,并不是普遍的、稳定的表现。

而我国的古典悲剧,几乎绝绝大部分如此,长期如此,具有数量的普遍性和历史的稳定性;而且在戏曲理论界几乎是没有争议的,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悲剧的美学观点,这与西方的戏剧理论界持续诋诮莎翁的悲剧创新,还未将此形成为大家公认的民族悲剧的传统观点是不同的。

因而不能因为外国某些作家某些悲剧与我国的悲剧有某些相似之处而否定我国悲剧的民族特征,正如我国有些悲剧也类似于西方而不能由此否定西方悲剧的特征一样。

此外我国古典悲剧还经常采用喜剧化的手法,即“寓哭于笑”的写法。

有的整本戏都以喜剧化的手法写悲剧。

川剧《拜新年》,写一个聪明俊俏的长工之女,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嫁与东家地主的儿子。

地主少爷比她小得多,而且是白痴,悲剧就在这个白痴的胡言乱语中展开了。

他见了丈母娘,不知叫什么好,妻子告诉他叫丈母娘。

他问:丈母娘是什么意思?答:是妻子的母亲,孩子的姥姥。

白痴说:又是这个,又是那个,这不成了杂种了!他歪着嘴斜着眼流着口水磕磕吧吧地说着,逗得满场观众笑声四起。

不过细想起来,这些话并不是为了抓哏逗乐随意胡诌出来的,而是非常符合这个平时能够任意胡闹的地主少爷的身份,而且又是白痴的语言。

能够想像得到,这个白痴的“杂种”之类的骂人之语,是从他父母那里学来的,是他们平时对长工惯用语,正如他口头语“岂敢,岂敢”也是从他的父母那里学来的一样。

这些喜剧的语言愈说得可笑愈见得长工女儿的可悲。

这种悲不是由青衣扮演出来的(她仅仅暗中擦泪,顶多仅仅“呜咽”一两声),而是由丑角扮演的喜剧性人物白痴表演出来的。

假如因为白痴的胡言乱语引起了满场的笑声而说它是喜剧,这就不免肤浅了。

我们判断一个戏是不是悲剧,主要的不是看手法,而是看内容;它是符合鲁迅所说的“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

这出戏的倾向性是明确的:丑把美给毁了,不平等的社会和婚姻制度把一颗纯洁而善良的少女的心撕裂了。

西方悲剧形成的历史和我国不同,根据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记载,希腊悲剧从酒神发展而来。

它最初的形式生动活泼,跟笑剧萨堤洛斯相似。

这个点和我国悲剧的起源很相似,以后的希腊悲剧“抛弃了简单的情节和滑稽的词句,经过很久才获得庄严的风格”。

喜剧性的角色在悲剧中分离出去,专司喜剧。

以后西方的悲剧基本上继承了古代希腊悲剧的传统,但是有些作家也在持续的创新,在悲剧中放进了丑角一类的喜剧角色,悲剧有了混合的成份,不过他们往往受到大家的非议,如法国的戏剧理论家弗郎西斯科·萨赛就认为莎翁的《麦克白》“是对着那群特殊观众的一种让步,这些观众今天是达官贵人,明天是喜欢空开玩笑的畅怀大笑的粗野的水手”。

我国古典的戏曲理论家,与萨赛等外国戏剧理论家的观点截然相反,他们也是从观众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认为戏曲只要符合广大观众的人情,任何感情都是能够动人的。

(节选自《中国古典悲喜剧论集》)6.下面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对中西悲剧情感结构形式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琵琶记》以富贵的欢乐,反衬穷困的悲惨。

这是中国悲剧中比较特殊的例子。

B .从幸福到苦难的变迁,是悲剧的一条普遍的规律,中西概莫例外。

C .西方悲剧的情感结构形式可概括为:D .中国悲剧的情感结构形式可概括为: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莎翁的悲剧,突破了西方的传统悲剧,归于中国的悲剧,既有善也有恶,亦喜亦悲,而且错综复杂,变化无穷。

B .我国古代的悲剧,有两个特点:就情感结构形式来说,一般都是悲喜交集、苦乐相错的;从写法上来说,我国古典悲剧还经常采用喜剧化的手法,即“寓哭于笑”的写法。

C .西方的悲剧的情感结构形式有类似中国的地方,但也有不同,如在结尾上就不一样,并且这些类似也只在某一时期某些作家身上体现,并不普遍。

D .中西悲剧的起源都很相似,但西方悲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庄严”,而中国悲剧中还保留了喜剧的角色。

8.下面是对中西戏曲(戏剧)理论的比较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 A .对于莎翁的悲剧“苦乐相错”这个天才创新的特点,虽然在当时并未为大家所赏识,但二百年后,约翰逊对这个特点非常推崇,认为这是悲剧的典范。

B .中国的戏曲情感结构形式在戏曲理论界几乎是没有争议的,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悲剧的美学观点,而西方的戏剧理论界却持续诋诮莎翁的悲剧创新。

C .因为川剧《拜新年》是悲剧,并且符合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原则,所以不能因为里面有很多喜剧成份而否定其悲剧的实质。

D .西方戏剧理论家对在悲剧中放进了丑角一类的喜剧角色往往持否定的态度;我国古典的戏曲理论家则认为:虽然悲剧的混合的成份不太好,但如果符合广大观众的人情,任何感情都是能够动人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况钟传况钟,字伯律,靖安人。

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

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

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一府大震,皆奉法。

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

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

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

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