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sionSphereV100R005C10U1容灾与备份用户指南(服务器虚拟化)文档版本01发布日期2016-02-29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6。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网址:客户服务邮箱:support@客户服务电话:4008302118前言读者对象本文档介绍FusionSphere解决方案的容灾与备份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根据容灾与备份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案,并实现方案部署。
本文档(本指南)主要适用于以下工程师:l售前工程师l技术支持工程师l维护工程师l用户符号约定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修订记录修改记录累积了每次文档更新的说明。
最新版本的文档包含以前所有文档版本的更新内容。
文档版本 01 (2016-02-29)第一次正式发布。
目录前言 (ii)1 概述 (1)1.1 容灾与备份的基本概念 (2)1.2 容灾与备份方案总览 (2)2 城域双活容灾(基于VIS6600T) (9)2.1 方案简介 (10)2.1.1 城域双活容灾方案 (10)2.1.2 组网方案 (13)2.1.3 容灾原理 (17)2.1.4 约束与限制 (22)2.1.5 部署原则 (22)2.1.6 维护建议 (26)2.1.7 技术规格 (27)2.2 安装容灾系统 (28)2.2.1 安装与配置流程 (28)2.2.2 安装准备 (29)2.2.3 配置交换机 (33)2.2.4 配置存储 (34)2.2.5 安装FusionCompute (38)2.2.6 安装FusionManager (45)2.2.7 创建容灾虚拟机 (49)2.2.8 配置容灾集群资源调度 (49)2.3 容灾调测 (50)2.3.1 调测流程 (50)2.3.2 调测容灾切换 (51)2.3.3 调测容灾数据重新保护 (52)2.3.4 调测容灾切回 (53)2.4 维护指引 (53)2.4.1 配置虚拟机容灾 (53)2.4.2 取消虚拟机容灾 (55)2.4.3 添加容灾主机 (56)2.4.4 移除容灾主机 (58)2.4.5 添加容灾存储 (59)2.4.6 删除容灾存储 (59)2.4.7 计划性迁移VM (60)2.4.8 容灾演练 (61)2.4.9 容灾应用 (63)2.5 FAQ (72)2.5.1 配置主机优先使用近端存储资源 (73)3 城域双活容灾(基于V3系列存储) (76)3.1 方案简介 (77)3.1.1 城域双活容灾方案 (77)3.1.2 组网方案 (79)3.1.3 容灾原理 (81)3.1.4 约束与限制 (86)3.1.5 部署原则 (87)3.1.6 维护建议 (90)3.1.7 技术规格 (91)3.2 安装容灾系统 (92)3.2.1 安装与配置流程 (92)3.2.2 安装准备 (93)3.2.3 配置交换机 (97)3.2.4 配置存储 (98)3.2.5 安装FusionCompute (98)3.2.6 安装FusionManager (105)3.2.7 创建容灾虚拟机 (109)3.2.8 配置容灾集群资源调度 (109)3.3 容灾调测 (110)3.3.1 调测流程 (110)3.3.2 调测容灾切换 (111)3.3.3 调测容灾数据重新保护 (112)3.3.4 调测容灾切回 (112)3.4 维护指引 (113)3.4.1 配置虚拟机容灾 (113)3.4.2 取消虚拟机容灾 (115)3.4.3 添加容灾主机 (116)3.4.4 移除容灾主机 (118)3.4.5 添加容灾存储 (119)3.4.6 删除容灾存储 (119)3.4.7 计划性迁移VM (120)3.4.8 容灾演练 (121)3.4.9 容灾应用 (123)4 阵列复制容灾 (132)4.1 方案介绍 (133)4.1.1 阵列复制容灾方案 (133)4.1.2 组网方案 (134)4.1.3 容灾原理 (135)4.1.4 约束与限制 (139)4.1.5 部署原则 (140)4.1.6 维护建议 (141)4.1.7 虚拟机属性容灾指标 (141)4.2 安装及配置容灾系统 (143)4.2.1 安装及配置流程 (143)4.2.2 安装准备 (144)4.2.3 配置交换机 (147)4.2.4 配置存储设备 (148)4.2.5 安装UltraVR (148)4.2.6 创建容灾虚拟机 (149)4.2.7 添加容灾磁盘 (150)4.2.8 配置异步远程复制关系 (151)4.2.9 配置容灾策略 (152)4.3 容灾调测 (152)4.3.1 调测流程 (152)4.3.2 调测容灾切换 (153)4.3.3 调测容灾测试 (154)4.3.4 调测计划性迁移 (155)4.3.5 调测重保护 (156)4.3.6 备份配置数据 (157)4.4 维护指引 (158)4.4.1 容灾存储组管理 (159)4.4.1.1 修改容灾存储组 (159)4.4.1.2 删除容灾存储组 (159)5 主机复制容灾 (161)5.1 方案介绍 (162)5.1.1 主机复制容灾方案 (162)5.1.2 组网方案 (162)5.1.3 容灾原理 (164)5.1.4 约束与限制 (167)5.1.5 部署原则 (167)5.1.6 维护建议 (168)5.1.7 虚拟机属性容灾指标 (169)5.2 安装容灾系统 (170)5.2.1 安装及配置流程 (170)5.2.2 安装准备 (171)5.2.3 配置交换机 (174)5.2.4 配置存储设备 (175)5.2.5 安装VRG (175)5.2.6 安装UltraVR (175)5.2.7 创建容灾虚拟机 (176)5.2.8 添加容灾磁盘 (177)5.2.9 配置容灾策略 (178)5.3 容灾调测 (178)5.3.1 调测流程 (178)5.3.2 调测容灾切换 (179)5.3.3 调测容灾测试 (180)5.3.4 调测计划性迁移 (181)5.3.5 调测重保护 (182)5.3.6 导出配置数据 (183)6 两地三中心容灾 (185)6.1 方案介绍 (186)6.1.1 两地三中心容灾方案 (186)6.1.2 组网方案 (187)6.1.3 容灾原理 (189)6.1.4 约束与限制 (189)6.1.5 部署原则 (190)6.1.6 维护建议 (192)6.1.7 虚拟机属性容灾指标 (193)6.2 安装及配置容灾系统 (195)6.2.1 安装与配置流程 (195)6.2.2 安装准备 (197)6.2.3 配置交换机 (201)6.2.4 配置存储设备 (201)6.2.5 安装FusionCompute (201)6.2.6 安装FusionManager (208)6.2.7 安装UltraVR (212)6.2.8 创建容灾存储组 (212)6.2.9 创建容灾虚拟机 (213)6.2.10 添加容灾磁盘 (214)6.2.11 配置容灾集群资源调度 (215)6.2.12 配置异步远程复制关系 (216)6.2.13 配置容灾策略 (217)6.3 容灾调测 (217)6.3.1 调测流程 (217)6.3.2 调测计划性迁移 (218)6.3.3 调测容灾切换 (219)6.3.4 调测容灾测试 (220)6.3.5 调测容灾切回 (221)6.3.6 备份配置数据 (222)6.4 维护指引 (223)6.4.1 添加容灾主机 (223)6.4.2 移除容灾主机 (225)6.4.3 添加容灾存储 (226)6.4.4 删除容灾存储 (227)6.4.5 容灾存储组管理 (227)6.4.5.1 修改容灾存储组 (227)6.4.5.2 删除容灾存储组 (228)7 用户数据容灾 (229)7.1 用户数据容灾方案介绍 (230)7.2 用户数据容灾配置与调测 (235)8 虚拟机备份 (236)8.1 方案介绍 (237)8.1.1 虚拟机备份方案介绍 (237)8.1.2 组网方案 (240)8.1.3 备份与恢复原理 (245)8.1.4 约束与限制 (248)8.1.5 部署原则 (248)8.1.6 维护建议 (249)8.1.7 技术规格 (250)8.2 安装与配置备份系统 (252)8.2.1 安装与配置流程 (252)8.2.2 安装准备 (252)8.2.3 安装eBackup服务器 (253)8.2.4 配置eBackup服务器对接FusionCompute (260)8.2.5 创建eBackup备份存储 (262)8.3 备份调测 (263)8.3.1 调测虚拟机备份 (263)8.3.2 调测虚拟机恢复 (264)8.4 附录 (265)8.4.1 登录FusionCompute (265)8.4.2 添加上行链路 (269)8.4.3 创建端口组 (272)8.4.4 关闭虚拟机 (277)8.4.5 绑定主机 (279)8.4.6 启动/唤醒虚拟机 (280)8.4.7 使用系统内模板部署虚拟机 (281)8.4.8 向主机添加数据存储 (291)8.4.8.1 背景知识 (291)8.4.8.2 为主机添加存储接口 (295)8.4.8.3 向站点添加共享存储资源 (301)8.4.8.4 为主机添加心跳平面业务管理接口(虚拟化SAN存储) (306)8.4.8.5 为主机添加数据存储(使用共享存储) (311)8.4.8.6 为主机添加数据存储(使用本地存储) (314)8.4.8.7 如何处理FusionCompute主机上无法扫描到存储设备(VRM安装之后) (318)8.4.9 创建磁盘 (322)8.4.10 绑定磁盘 (325)8.4.11 创建用户 (327)8.4.12 创建用户 (330)8.4.13 操作系统兼容性列表 (332)9 用户数据备份 (336)9.1 用户数据备份方案介绍 (337)9.2 用户数据备份配置与调测 (342)9.2.1 配置简介 (342)9.2.2 配置准备 (343)9.2.3 配置过程 (344)9.2.4 特性调测 (345)A 术语 (346)A.1 A-E (347)A.2 F-J (348)A.3 K-O (350)A.4 P-T (351)A.5 U-Z (353)1概述关于本章1.1 容灾与备份的基本概念1.2 容灾与备份方案总览1.1 容灾与备份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容灾和备份容灾是指在相隔较远的异地,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统,互相之间可以进行健康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一处系统因意外(如火灾、地震等)停止工作时,整个业务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处,使得该系统承载的业务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