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七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现实型文学在再现现实时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反对主观随意 性。在人物塑造方面,力求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客观原因。 现实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是超时空的、理想化的, 而是存在于特定时代社会的具体环境之中的。
理想型文学的情感表现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而现实型文学 的情感表现方式主要是融汇在客观再现中,融汇在情节、场面、 人物的描写与刻画之中,作家不直接出现在作品中表露自己的主 观倾向。这是现实型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则。
理想型文学的理想境界是作家根据其主观情感逻辑去想象和 创造出来的,是对现实的升华,情感是动力。 如人物,在理想型文学中往往都是闪烁着理想的灵光的人物, 他们或暴烈英伟或超凡脱俗或姿色绝伦或豪迈强悍。作家往往赋 予了这些理想人物以出类拔萃的超人力量。 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斯梅琳达, 《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聊斋志异》中的一些狐狸鬼怪等等。
艾青
从诗人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气质上考察,诗人大多属多血 质和兴奋型、浪漫型性格,大多敢爱敢恨,敢哭敢笑,从不隐藏 自己的真实感情,大胆热烈地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在精神面 貌上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朝气和蓬勃的青春气息,所以又有人说诗 歌是‚年轻人的文学‛。
(3)丰富的想象性
诗歌创作过程中,激情鼓舞着想象,丰富的想象又燃烧着强 烈的激情,两者相互推荡,促使创作主体灵感爆发,创作出佳作。
美国学者劳· 坡林:‚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成是某种东西 的含义大于其本身。‛‚象征意味着既是它所说的,同时也是超 过它所说的‛。
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暗示性 暗示性是象征型文学突出的特征。暗示不同于现实型文学的 再现和理想型文学的表现。再现与表现都突出直接性,暗示则是 偏于以间接的方式来曲折地表达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 如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的《青鸟》。
诗歌的篇幅限制,也必然使诗歌在采取概括性的同时,还常 常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抽象的情思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 象。 如舒婷的《回乡》: 记忆如不堪重负的小木桥 架在时间的河岸上
(1)高度的概括性 诗的概括性主要指诗在有限的篇幅中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同 时又做到了简约凝炼,以少胜多,富有精炼之美。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意期唯多,字期唯少‛。
塑李 像渔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寻李白》: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一分 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 —— 巴尔扎克
又如《陈奂生上城》陈奂生住招待所那一幕:
在付出5元钱之前,陈奂生是那么自卑、纯朴,他发现自己住 在那么好的房间里,感到父母官的关怀,心里暖洋洋的,眼泪热 辣辣的,盖着里外三层新的绸被子,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怕把 地板弄脏,连沙发椅子也不敢坐,恐怕瘪下去就起不来。而在付 出了5元钱之后,他心里的想法完全变了,一种破坏欲、一种损人 不利己的心理便发作起来,他用脚踏沙发、不脱鞋就钻进被窝, 并算计着睡觉时间。
二、文学体裁的分类
(一)诗歌1.诗歌的Fra bibliotek义概括起来有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诗是文学、艺术的通称,如西方的诗学,就不仅指诗 歌理论,而是包含有美学、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的理论体系。 如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原名《论诗的艺术》,主要是讨论悲剧 和史诗问题。别林斯基说‚诗是艺术的整体‛,也是就广义而言 的。 狭义的诗歌是指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语词凝炼、结 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的文学样式。
中国古代文论中,没有‚象征‛这一术语,但中国古代的 ‚比‛、‚兴‛相当于西方的‚象征‛。‚比者,比方于物;兴 者,托事于物。‛ 比兴是借他物以婉转地暗示本意。这是象征的 根本特征,即以物托意的间接暗示性。 如《诗经》中,《硕鼠》象征横征暴敛的统治者。《离骚》 中以香草象征美人、君子,而以萧艾象征小人。 又如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二)朦胧性
朦胧,是指象征型文学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其朦胧性的 特点,主要是因其间接表现的暗示方式所决定的。
“最难理解的莫过于一部象征的作品。一个象征总是超越它的 使用者,并使他实际说出的东西要比他有意表达的东西更多。”
—— 法国现代作家加缪
象征型文学为了暗示某种深远的普遍的哲理或主观情思,在 文学意象的塑造上,常常对客体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变 形化、拟人化的意象。 作品中的变形、虚拟的假定性形象使审美意蕴具有了突出的 不明确性,因此它也就具有超出个别现象的更宽泛的意义,可以 为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的空间,促使读者去积极地思考、探寻 丰富的‚象外之象‛、‚象外之意‛、‚言外之意‛。
为了表现概括性,诗歌不可能像小说那样对生活事件作具体 细致的描绘,只能选择一些最具生发性的感觉、情绪、典型的细 节或情节加以表现,所以古人讲究‚炼意‛和‚炼句‛,‚炼‛ 就是为了达到言简意深。 如白居易《长恨歌》写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木兰辞》 写花木兰,白居易写琵琶女,都是运用概括性的手法,只选择一 些典型的细节和情节来表现人物一生的主要经历和遭遇。
三、象征型文学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 形态。 象征的第一层含义:指甲事物与乙事物之间有着重要而密切 的关系,甲事物就代表或暗示着乙事物。 象征的第二层含义:是用小事物来暗示、代表一个远远超出 其自身涵义的大事物,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暗指某种抽象的不能 感知的人类情感或观念。 由此,象征是小事物与大事物的统一,是具体物象与抽象情 思的统一,简言之,象征是以小见大,以具体表抽象,以有形表 无形。
二、理想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 学形态。理想型文学的典型样式是浪漫主义文学。
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表现性 表现,是指把内心的主观世界(如情感、理想、幻想等)以 形象呈现出来。 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理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现实型文 学反映人类社会实际存在的现实生活,而理想型文学则是超越现 实,艺术地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世界, 表达作家的主观愿望。 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叙事诗《阿诗玛》。
现实型文学中的真实并不意味着不允许虚构,是在符合真实 前提下的艺术虚构。其中的人物形象,是在现实原型的基础上经 过作家加工塑造,成为读者眼中的‚熟悉的陌生人‛。出现在现 实型文学作品中的,几乎全都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情世态和日常生 活中普通人的生活命运,绝少有虚幻离奇的神仙妖怪和超尘脱俗 的英雄豪杰。
文学概论
第七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
一、现实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 形态,换言之,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再现性
再现,是指对外在的客观现实作如实刻画或模拟,它要求立 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而且忠实于现实,揭示现 实矛盾,触及人生。
如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诗中富丽的想象、倾泄的情感和 急湍的旋律,着意渲染出一种大痛苦、大欢乐的景象,揭示出彻 底的创造与新生的时代精神。《女神》中的许多诗篇想象大胆奇 特,如《地球,我的母亲》,‚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你的化身:雷 霆是你呼吸的声威,雨雪是你血液的飞腾。‛在《天狗》中,作 者想象要把日月吞掉,甚至把整个宇宙都一口吞掉。《女神》中 的自我‚如烈火一样的燃烧‛,‚如大海一样的狂叫‛,‚如电 气一样的飞跑‛,诗人炽热的激情,激发他展开想象的翅膀,在 宇宙天地间自由翱翔。
(2)强烈的抒情性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 秋,喜柔条于芳春‛,说明了文因情生,情以物感的道理。 刘勰《文心雕龙》的‚情采‛和‚明诗‛中都论及诗歌的抒 情性。他指出:‚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 然‛ ,“昔诗人什篇,为情感造文。‛
白居易对诗的抒情性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他在《与元九书》 中指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 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鲁迅先生:‚诗歌是本以抒发自己的热情的‛。 郭沫若:‚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诗人是感情的宠儿‛。
席勒曾说他的创作就是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 真实‛。 乔治· 桑说:‚艺术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而是对于理想 的真实的追求。‛
乔 治 桑
席 勒
理想型文学的主观理想精神,在文学反映方面体现为对现实 矛盾的情感评价的侧重。理想型文学与注重客观再现的现实型文 学不同,它极大地突出了文学的抒情表现功能。理想型文学的情 感态度常常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不像现实型文学 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对事物的描绘之中。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诗歌分为不同的类别。按内容, 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形式,可分为歌谣、乐府诗、古体诗、 近体诗、自由诗等;按时代特征可分 为建安体、永明体等。在诗歌发展史上,形 成了名目繁多的诗体,比如风谣、骚赋、乐 府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散曲、自由诗、 十四行诗等。
2.诗歌的特征
又如理想型文学中的环境,也是主观诗意性的环境,不讲求 环境的真实,而是有意安排特殊的虚幻的环境。注重民间文学, 喜欢借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编造离奇的情节,描绘奇人、奇 事、奇境,虚构出一个理想的世界,用词也很华丽,带有诗的激 情和音乐美。
(二)虚幻性
现实型文学以写实的方式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写,理想 型文学则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追求外表的真实, 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细节的真实对作品的真实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实型文 学的真实,首先应该是细节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