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期教学计划3篇

学期教学计划3篇

学期教学计划3篇
学期教学计划篇1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以及角和直角。

1、万以内的减法是在百以内减法和万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数混合运算、乘加(减)或除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3、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口诀,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以及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进一步学习一个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

4、除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5、时、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会看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6、角和直角,教材通过实物图象,抽象出角,使学生知道角的
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2、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
两步计算式题。

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笔算,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4、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学
会用乘法演算出发(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5、认识钟面。

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时
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算。

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6、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饿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讲清算理,揭示规律。

(2)加强基本训练,大好计算基础。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饿能力。

(1)加强基础训练(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3、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
略。

学期教学计划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
⑵基本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程序.
2、过程与方法
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学习过程中对比我们常见的约分求公因式的方法,比较它们在算法上的区别,并从程序的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严谨,领会数学算法与计算机处理的结合方式,初步掌握把数学算法转化成计算机语言的一般步骤.
3、情感与价值观
⑴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
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⑵在学习古代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利用算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理性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难点:把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方法转换成程序框图与程序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研究一个实际问题的算法,主要从哪几方面展开?
算法步骤、程序框图和编写程序三方面展开.
2.在程序框图中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种?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在程序设计中基本的`算法语句有哪几种?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4.思考1: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
5. 思考2:对于8251与6105这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
由于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较大,利用上述方法求最大公约数就比较困难.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较简单的找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呢?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 辗转相除法
思考3:注意到8251=6105×1+2146,那么8251与6105这两个数的公约数和6105与2146的公约数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6105=2146×2+1813,同理,6105与2146的公约数和2146与1813的公约数相等.
思考4:重复上述操作,你能得到8251与6105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吗?
6105=2146×2+1813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以上我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就是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
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
第二步:若=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
第三步:若=0,则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0,则用除数除以余数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
……
依次计算直至=0,此时所得到的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思考5:你能把辗转相除法编成一个计算机程序吗?
第一步,给定两个正整数m,n(m>n).
第二步,计算m除以n所得的余数r.
第三步,m=n,n=r.
第四步,若r=0,则m,n的最大公约数等于m;否则,返回第二步.
INPUT m,n
DO
r=m MOD n
m=n
n=r
LOOP UNTIL r=0
PRINT m
END学期教学计划篇3
秋基本情况分析:
20××年秋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显示:七年级一班政治科平均分为58.4分,其中选择题平均得分为29.7分,简答题平均得分为11.7分,应用论述题平均得分为17分;七年级二班政治科平均分为60.8分,其中选择题平均得分为30.6分,简答题平均得分为12.1分,应用论述题平均得分为18.1分。

根据试卷反映,同学们答题时选择题
做的比较好,得分率为83%;问题出在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点答写后面的简答题和应用论述题,实际上就是不会把掌握的知识点灵活运用。

春教材分析: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册教材共有两个单元:正确认识社会和知晓国情。

一、正确认识社会:
1、社会、集体中的我。

2、缤纷复杂的社会。

3、有序的社会。

二、知晓国情:
1、我是中国小公民。

2、持续和谐发展。

3、中华民族大家庭。

4、我的中国心。

教学任务与目标:
一、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时间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二、期末成绩目标:
七年级1班:平均分62分,优生7人,及格30人以上。

七年级2班:平均分65分,优生10人,及格35人以上。

教学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点、重点;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因材施教;认真备课上课,规范书写教案。

2、多向校内外优秀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组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以点拨式、启发式教学为主,认真实践先进的洋思教学经验,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4、加强学生的答题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答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认真及时批改作业,通过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认真总结每次考试。

教学进度安排:
第二周:第9课1、2节,3节(上)(3课时)
第三周:第9课3节(下),第10课1节(上、下)(3课时)第四周:第10课2、3节,第11课1节(3课时)
第五周:第11课2、3、4节(3课时)
第六周:第12课1节,2节(上、中)(3课时)
第七周:第12课2节(下),第13课1节(3课时)第八周:第13课2节(上、下),3节(3课时)
第九周:半期考试复习(3课时)
第十周:半期考试,试卷评讲(3课时)
第十一周:第14课1节、2节(上下)(3课时)
第十二周:第14课3节,第15课1、2节(3课时)第十三周:第15课3节,期末复习:第9课(3课时)第十四周:期末复习:第10课(3课时)
第十五周:期末复习:第11课(3课时)
第十六周:期末复习:第12课(3课时)
第十七周:期末复习:第13课(3课时)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第14课(3课时)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第15课(3课时)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