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基础知识..
各种煤气的爆炸界限(着火浓度界限)
燃气系统
高炉煤气: 焦炉煤气: 转炉煤气: 液化石油气:
下限:30.84% 下限:4.72% 下限:18.22% 下限:2%
上限:89.49% 上限:37.59% 上限:83.22% 上限:8.92%
各种煤气的着火温度
高炉煤气:700℃ ~800℃ 焦炉煤气:550℃ ~650℃ 转炉煤气:530℃ 液化石油气:365℃ ~460℃
1.
2.
煤气的分类
煤气按产生的方式主要可分为:高炉煤气、 焦炉煤气,转炉煤气、铁合金炉煤气、发 生炉煤气。 按热值可分为高热值煤气、低热值煤气。
高炉煤气(BFG)
高炉煤气的产生
高炉是钢铁企业冶炼生铁的设备。高炉冶炼生铁的主要原料是铁 矿或烧结矿,在冶炼过程中,由于焦炭中的碳在炉内燃烧,开始由空 气过剩而逐渐变成空气不足的燃烧,而最终产生了高炉煤气。
随着氧化铁还原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中的CO及H2逐渐减少 CO2与H2O逐渐增加,到达炉顶的气体就是高炉煤气。
2. 高炉煤气的性质
高炉煤气是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重度为1.5千克/ 米3左右,发热量较低在750-1000大卡/米3之间,理论燃烧 温度为1500℃左右,着火点700℃左右。高炉煤气中含有 30%左右的CO,如泄漏出来极易造成人身中毒。高炉煤气 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到一定的比例,遇到明火或700 ℃以上的 高温就会发生爆炸。 组成如下: H2 :1.6% N2 :56% CO :24.3% O2 :0.2% CO2:17.9% 由于其发热值较低,所以很少单独在加热炉上使用,一般都与 高热值煤气混合使用,或者经过高温预热空气和煤气后使用.
发生煤气中毒事故的原因 1、煤气设备存在严重缺陷时,因煤气泄漏而发生中毒。 2、缺乏安全意识,在煤气设备附近休息、打盹、睡觉。 3、在停送煤气或煤气作业区域,不注意风向,或设备的残 留煤气处理不彻底,没有严格执行检测、检查制度。 4、在煤气区域作业,当煤气超标时,强行蛮干,不戴防毒 面具,不进行强制通风等。 5、用水封煤气管道、设备时,由于水压低,煤气倒串到水 管中,引起中毒。 6、煤气管网压力波动大,或煤气压力超过水封高度要求 时,造成水封水位被击穿,煤气泄漏。 7、煤气区域的管道、设备附近未设明显警示标志,致使他 人贸然进入煤气区域或乱动煤气设备设施。
为了利于抢救应先解开中毒者的衣扣、领扣、腰带、鞋带等一切阻碍 呼吸的装束,并且注意冬季对中毒者的保暖。
煤气爆炸事故
燃气系统
煤气爆炸是煤气的瞬时燃烧并产生高温、高压的冲击波, 从而造成强大的破坏力。空气、煤气混合物的爆炸特征 是其中煤气迅速燃尽,因而产生发热和瞬时急剧的膨胀。 煤气爆炸的条件是在一定容器内,煤气中混入空气或空 气中混入煤气,达到爆炸范围,遇明火、电火、或与达 到着火温度的物体相遇,或达到该煤气的燃点以上温度, 在上述两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爆炸。
煤气的发热量
煤气的发热量,是指完全燃烧一标准立方米煤气时所 释放出的热量。发热量有高发热量和低发热量之分。 高发热量:单位燃料完全燃烧后,将燃烧产物中的水 蒸汽冷却到零度的水所放出的热量也计算在内的发热 量,用Q高表示。 低发热量:单位燃料完全燃烧后,将燃烧产物中的水 蒸汽冷却到20℃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低发热量, 用Q低表示。 在副产煤气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煤气中所含的可燃 成分,将各种可燃成分的低发热量及百分比带入低发 热量公式,就可以计算出不同煤气的发热量。
转炉煤气(LDG)
转炉煤气的产生
转炉煤气是在钢铁企业转炉炼钢过程中,氧气顶吹转炉吹炼,由于 铁水中的碳的氧化、产生了炉气,其炉气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吹氧量及 铁水含碳量的多少。因为炉内温度很高,所以碳的主要氧化物是一氧化 碳,也就是转炉煤气的主要成分。
原理
转炉煤气是由氧气同铁水中碳、硫、磷、硅、锰和钒元素氧化生 成的炉气和炉尘组成。氧气通过氧枪,从炉口上方伸入到距铁水面上适 当位置,以及一定压力进行吹炼。氧气在熔池内与铁水激烈搅拌,使铁 水中的各种元素及少量铁受到氧化,从铁水中分离出来,除碳以外的氧 化物,大部分逗留在渣中。铁的氧化物,特别是其中的氧化亚铁,与铁 水中的碳化合产生大量的CO,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在吹炼过程中,从 转炉中喷出的气体,即为转炉煤气。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FeO + C = Fe + CO
1.
原理
经过热风炉预热到高温的空气进入高炉后,与白热状态 的焦炭相遇,鼓风中的氧气,水蒸气与焦炭发生一系列的化学 反应。 如C+O2=CO2 ,C+O2=CO,C+H2O=CO+H2,CO2+C=CO. 生成气与铁矿石(包括烧结矿,球团矿)中的氧化铁起还原反 如下:
Fe2O3+CO(H2)=Fe3O4+CO2(H2O), Fe3O4+CO(H2)=FeO+CO(H2O), FeO+CO(H2)=Fe+CO2(H2O),
1. ① ②
2.
焦炉煤气的性质
净化的焦炉煤气是无色的,有臭味的有毒气体。重度在 0.4-0.5千克/米3之间,发热量在4000大卡/米3左右,着火 温度为550-650℃,理论燃烧温度2150 ℃左右。焦炉煤气 与空气混合到一定的比例遇到明火或550以上的高温就会发 生强烈的爆炸。 焦炉煤气成分为例: H2 :52.2% CH4: 23.3% N2 :6.6% CO :7.4% O2 :0.1% CO2:7.4% CnHm: 3% 虽然其成分中含有CO的量比较少,但是也会造成人身 中毒事故。从上面可以看出,由于其成分中大部分是含有高 发热量的H2和CH4,所以其具有很高的发热量。
燃气系统
发生煤气爆炸事故的原因
煤气来源中断,管道内压力降低,造成空气吸入,使空气与煤气 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遇火产生爆炸。 煤气设备检修时,煤气未吹扫干净,又未做化验,急于动火造成 爆炸。 炉窑等设备正压点火。 违章操作,先送煤气,后点火。 烧嘴关不严,煤气泄漏炉内,点火前未对炉膛进行通风处理。
燃气系统
国标规定的一氧化碳浓度与对应的允许工作时间
CO浓度/ppm (1×10-6) 24 40
CO浓度/mg· m-3 30 50
允许工作时间 可以长时间工作 可以工作1小时
100
200
80
160
可以工作0.5小时
可以工作15~20分钟, 但间隔时间2小时
燃气系统
CO中毒的症状及处理 一般可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三种情况。
煤气的基础知识
目录
煤气的组成 煤气的分类 高炉煤气 焦炉煤气 转炉煤气 发生炉煤气 煤气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煤气的组成
1.
2.
3.
4.
任何一种副产煤气都是由一些单一气体组成。其中可燃气体的成份 有CO、H2,和其他气态碳氢化合物CnHm以及H2S。不可燃的气体 成分有CO2,N2和少量的O2。 各种单一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甲烷(CH4):无色气体,微有葱臭味,重度0.715千克/米3。,难 溶于水。Q低=35671千焦/米3(8530大卡/米3 ),与 空气混合可 发生爆炸,爆炸范围5.4%-15%,着火温度650-750℃,火焰呈 微弱亮光,当空气中甲烷的浓度达到25-30%时才有毒性。 乙烷(C2H6):无色无味气体,重度1.341千克/米3 ,难溶于水。 Q低=63690千焦/米3(15230大卡/米3 ),空气中的爆炸范围 5%-12%,着火温度520-630℃,火焰有微光。 氢气(H2):无色无味气体,重度0.0899 千克/米3 ,难溶于水。 Q低=10747.5千焦/米3(2570大卡/米3 ),空气中的爆炸范围 4.2%-7.4%,着火温度580-590℃。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气体,重度1.250千克/米3 。 Q低 =16269千焦/米3(3020大卡/米3 ),空气中的爆炸范围12.4%75%,着火温度644-658℃,火焰呈兰色。CO具有很强的毒性, 空气中含有0.06%既有害于人体,含0.20%时可使人失去知觉, 含0.4%时即可导致死亡。
1、轻度中毒:出现头痛、头昏、头沉重感、恶心、呕吐、全新疲乏无力、 耳鸣、 心悸、神志恍惚。可直接送附近卫生所或医院治疗。
2、中度中毒:呼吸困难、心率加速,昏迷。立即在现场补给氧气,待中 毒者恢复知觉,呼吸正常后,送医院治疗。 3、重度中毒:大小便失禁、停止呼吸。应立即在现场实施人工呼吸,中 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准用车送往医院治疗未经医务人员允许,不得 中断对中毒者的一切急救措施。
发生炉煤气
发生炉煤气的简介
发生炉煤气不是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煤气。 它是由专门的造气装置耗煤产生的煤气。在一些特钢 企业,没有副产煤气,煤气的主要来源就靠发生炉煤 气供给。发生炉煤气是由固体燃料(煤、焦炭)在发 生炉内的加热过程中,通入空气及蒸汽使之不完全燃 烧而产生的煤气。净化后的发生炉煤气是无色的,有 焦炉煤气味道的可燃气体。含CO在20%左右,发热 量为900-1500大卡/米3,着火点650-700℃,理论 燃烧温度为1300 ℃,同样具有毒性,和空气混合一 定浓度可发生爆炸事故。爆炸范围15%-80%。
煤气爆炸事故的预防
首先要杜绝煤气和空气混合而产生爆炸范围内的混合气体。 其次要避免高温和火源接触爆炸性混合物气体。
燃气系统
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 煤气爆炸后未引起煤气管道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 向设备内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以防止二次爆炸和着火,在 彻底切断煤气来源前,有关用户必须停用煤气。 煤气爆炸后引发煤气管道着火时,严禁切断煤气来源,应 按着火事故处理。 煤气爆炸事故后造成煤气大量泄露时,应指挥无关人员撤 离现场,以防止煤气中毒事故发生,同时组织切断煤气来 源,进行设备吹扫和处理工作。 在爆炸地点40米内严禁有火源和高温存在,以防着火事故。 煤气爆炸事故在未查明原因前不得引送煤气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