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哲 名词解释

马哲 名词解释

实践: 1. 就人和动物的区别来看,是人类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就人自身来看,
是人根本的存在(生活)方式。

2. 具有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基本特征。

3. 本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4. 狭义的实践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广义的实践
(与“理论”相对的活动)包括人与对象的主客体活动,即生产劳动、
科学实验和人与人的主体间的活动,即交往活动。

5. 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方面的实践活动。

6. 人与对象之间,人改造对象、世界的活动。

社会关系:1. 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活动而形成的联系。

2. 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

3. 社会关系的观点是从社会关系来看待物质世界,将世界理解为社
会关系的前提条件、要素环节和产物后果。

4. 是物的超感觉本质。

5. 体现在、承载与物上。

6. 吃饭的过程是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7. 实践和社会关系互为前提、相互作用,共同结合为社会生活的有
机整体。

社会总体:1. 所有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结成一个整体。

2. 所有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结成一个整体。

3. 社会总体、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中的个体和局部。

4. 包括文化的实践-社会关系(精神活动和精神关系)、政治的实
践-社会关系(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和经济的市价-社会关系(经
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5. 包含社会的总体性和历史的总体性两个维度。

其中,社会的总
体性包括共时性、空间性,是横向的;历史的总体性包括历史性、
时间性,是纵向的。

资本主义:1. “资本主义”就是资本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形态。

2. “资本主义”是现代社会的整体性生产体系。

以“资本生产”
为“中轴’而运转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整体性社
会生产体系。

3.资本的生产包括文化生产(精神产品、精神关系、文化制度、文
化组织的生产再生产;教科文、意识形态)、政治生产(政治
权力、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组织的生产与再生产;阶级
统治,政府治理)和经济生产(物质产品、经济关系、经济
制度、经济组织的生产与再生产;分工、交换、雇佣,市场经
济)
4. “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的整体性“世界体系”,不仅指一种国
家制度、意识形态类型,不仅在一国内部,还存在于跨国家、
超国家层面,是一种支配着现代世界运行的整体性的“结构系
统”、“世界体系”。

5. “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的一种“发展方式”、一种“文明形态”。

资本:1. 资本具有不断“自我增殖”的本性:逐利性。

具有无止境的吮吸活劳
动,追求更多剩余价值的趋势,是力图超越自己界限的一种无限制、
无止境的欲望。

2. 资本支配着现代生产,资本支配的现代生产不仅是既有价值的保存过
程,而且还生产了新的价值,是价值的自我倍增过程。

3. 资本的实质是现代的“生产关系”,包括现代的劳动分工关系,现代
的市场交换关系,现代劳资雇佣关系。

4. 资本天然不是物,是生产关系,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体现为物。

资本的
三种基本物化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5. 资本是总过程,是总体,人和个人的日常生活嵌套在资本流通的总过
程中。

6. 资本是一种垄断性的支配权力——以对“物(劳动条件)”的垄断性
占有为中介,而形成对“人(劳动力)”的支配。

7. 资本的多重形态表现为:人格化的资本家个人、肉身,拜物教意识和
意识形态;社会化为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社会权力;物化为商品、
货币和生产资料。

资本的总体化逻辑:
1. 资本关系无止境地自我扩张,竭力去渗透一切,去统治一切,资本不断膨胀
为总体,通过不断地“总体化”进程,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总体性存在”。

2. 资本广泛渗透并全面主宰: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各个层面,渗透于
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个人(身体-个性-心理)等各个领域。

3. 资本逻辑,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个人各个生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和个
人的生产,都根本上服从于资本逻辑。

4. 资本全面主导、全面统合。

整个现代社会、现代世界体系是以资本关系的自
我生产为“中轴”而结构起来并持续运转的。

5. 资本总体化沿着向外膨胀和向内吸纳两个方向同时进行。

资本如“癌细胞”
全身蔓延扩散,侵占社会细胞、社会组织,直至整个社会机体。

同时又如“漩涡”“黑洞”般无穷尽地吸入自然社会资源、社会关系、活劳动。

6. 资本的总体化趋势为资本日益膨胀为“社会总体”,社会总体日益被资本所
吞噬、支配。

资本的二重性逻辑:
1.资本的生产过程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物的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生产。

2.生产关系的生产即价值增值过程是主导,支配着或是物化为物的生产即劳动
的过程。

3.生产关系的生产具有无限性,而物的生产是以人的需要为目的,在前者的支
配下从“有限”变为“无限”。

4.在资本二重性中,价值增殖过程支配劳动过程:使用价值生产不是为了满足
人的需要而生产,生产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

5.资本的二重性使人物化,也使人格化。

资本的矛盾性逻辑:
1.资本的矛盾性逻辑表现为创造文明同时对抗分裂异化。

现代文明进步,是在
对抗分裂的社会形式中进行的。

2.资本一方面发展生产力,同时又使生产力发展片面化。

3.资本使生产力社会化,却又坚持资本主义所有制。

4.资本使生产力极度发展,却使社会关系对抗分裂。

5.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
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资本逻辑的“界限”:
1.资本无止境的价值增殖拉动使用价值生产过程,必然遭遇内外“界限”。

2.当资本逻辑触及自然生态界限,超越自然生态能够承受的极限,将造成永久
性损害。

因为当自然力量本身被激发出来,它将失去控制,充满风险。

3.当资本逻辑触及社会生态界限,将在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社会信任、道德
伦理领域造成一系列问题。

4.当资本主义超脱社会和自然双重界限的时候,它的发展已经不能承受,系统
将整个崩溃。

5.资本主义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文明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