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咏喇叭王________叭,_____,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_____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______么真共假?眼见的吹____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1.词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喇叭、锁呐的特征。
2.赏析“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曲儿小腔儿大2.运用夸张,比喻手法。
(手法1分)“水尽鹅飞罢”意思是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翻译1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揭露了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和欺诈嘴脸,形象的写出了他们仗势欺人,欺诈鱼肉百姓的罪行。
(作用1分)3.对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的腐败官吏的鄙视和愤慨,对百姓的同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____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____关路。
望西都,意______。
伤心______处,宫_____间都___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和“怒”写得很生动形象,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答案:4.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
(翻译1分)“聚”“怒”用了拟人。
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动感。
“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两个字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形象写出“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
5.D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_______,当时_____今何处?只见草_______,水______,至今______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____,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注释:①骊山:在现在陕西临潼东南。
②阿房:即阿房宫,秦朝宫殿群,故址在现在陕西西安西南阿房村,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③萦纡:回旋弯曲。
5.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作者在《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试分析这两支曲子表达主题的角度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树林茂密,烟雾弥漫淹没了所有的遗恨。
7.《山坡羊·潼关怀古》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山坡羊·骊山怀古》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别云间夏完淳为明朝末年诗人,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
三年____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____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_____归来日,______空际看。
羁旅:长久漂泊外地。
南冠:古代南方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
8.你是如何理解题目中的“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里的“别”是难以再见的诀别、永别,一个“别”奠定感情的基调。
9.全诗既表达了作者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又流露出对行将永别的故乡亲人无限的依恋。
11.运用想象(虚写)。
(手法1分)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
(翻译1分)生动写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
表达了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
(作用1分)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________衣。
出______谁同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_______一时非。
_____死真吾志,梦中行______。
①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北行途经南安军大庾岭时所作。
南安军:地名,今江西大余。
②采薇: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最终饿死的典故。
12.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尾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
(回答两个方面即可)13.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手法1分)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杭斗争,宋朝还会复兴。
(翻译1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或答“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15.直抒胸臆(直接抒情),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
(15.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
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
这句诗用了伯夷、叔齐故事,商朝亡国后,室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终于饿死在山上。
从广东开始,文天祥就开始绝食,准备饿死在家乡,绝食八日依然没事,就继续进食。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一经,干___________四周星。
山河破________,______浮沉雨打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中的两个“零丁”意思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诗歌的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以“雨打萍”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前一个“零丁”是地名,指“零丁洋”,后一 个“零丁”指诗人孤苦伶仃的心情。
17.比喻,(比喻1分)南宋的江山像被风吹散的柳絮一样支离破碎,(翻译1分)形象写出了在元军的侵略下,南宋王朝无可挽回的败局,表达了作者极端悲痛之情。
(写出作者的感情1分) 18.“风飘絮”比喻当时支离破碎的南宋江山; “雨打萍”比喻沉浮不定、动荡不安的人生经历。
19.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____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______,狐裘不___________。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_______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_____。
中军置酒饮归客,_______________。
纷纷暮雪下_____门,__________冻不翻。
_____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___________。
20.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0.浩瀚的荒漠上冰雪已经积得很厚很厚,天空中惨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