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失信者黑名单

失信者黑名单

失信者黑名单
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陈梦云 20112697
失信者黑名单,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2013年10月1日施行。

意味着全国法院将建立“失信者黑名单”制度,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被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

“黑名单”公布方式,包括各级法院通过公告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发布会等方式。

司法解释规定了具有6种情形之一的被执行人将被纳入“失信者黑名单”。

这6种情形分别是: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信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国之基。

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诚信在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下社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问题日益严峻,制假贩假现象屡禁不止,商业欺诈现象屡见不鲜,其在司法执行领域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藐视法律、恶意逃债,不但损害了司法权威,加剧了“执行难”,损害了债权人利益,也破坏了社会诚实信用和经济健康秩序。

2006年党中央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对扭转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诚信道德规范是软约束,强调自律,着眼于“劝善抑恶”;而法律信用规范是硬约束,强调他律,更多的着眼于“惩恶扬善”,在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诚信“黑名单”与经济利益、个人名誉、就业机会、生存空间的直接挂钩将会对失信者以极大的震慑,同时“黑名单”的强制规范更可以起到事前预警的作用,法律的外在约束力将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道德自律,从而使诚信原则深入人心。

公布“失信者黑名单”具有三重价值:
1、信用惩戒是第一重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信用就是一个企业或个人的声誉,它为企业和个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格上的利益,还有经济上的利益。

声誉受损、名誉扫地,必然带来经济利益的损失,这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而公开是一切信息价值最重要的社会分享形式。

2、权益保障是第二重价值。

惩戒失信者的目的不是为惩戒而惩戒,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推动解决“执行难”,避免判决“打自条”,使胜诉方“赢了判决,输了官司”。

公布“失信者黑名单”可以让其他社会成员充分分享司法提供的信用资讯,在信用危机面前采取更加主动的自救措施。

企业和个人在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时,都可以事先在“失信者黑名单”中进行查询,将信用情况作为是否交易的重要参照和考量,以此来降低交易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权益不受损失。

3、诚信治理是第三重价值。

诚信失范近些年已经蔓延到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带有相当的普遍性,相当一部分人“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

为此,有人把它同环境问题、腐败问题并称为中国社会的三大污染源。

现在,人民法院勇立潮头先行一步,以公布“失信者黑名单”为突破口,为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积累了制度经验。

以司法服务社会的职业责任感和
社会良知,在参与社会诚信服务与管理中发挥了新作用。

如果各系统和部门都来重视社会诚信建设,将信用信息由权力资源转变为权利资源,实现全社会共享。

质朴淳厚的诚信之风就不远了。

我国社会诚信建设任重而道远,诚信“黑名单”的发布是建立并完善社会失信惩戒机制的重要一步,将失信者公诸于众,使其无所遁形,将会有力地约束每个人自觉维护信用,加速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