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少女的红发卡(1-6)练习

(完整版)少女的红发卡(1-6)练习

《少女的红发卡》(1至6章)练习
一、填空题
1、《少女的红发卡》作者是程玮。

2、本书的三位少女的名字分别是:刘莎、叶叶、濛。

3、叶叶的爸爸是因经济案被警察带走了。

4、大家骗叶叶,说叶叶的爸爸去了美国。

5、李佳同是刘莎的钢琴老师。

6、李佳同把信丢在__饭桌下____ 。

7、麦克尔一周去大学工作__3____天。

8、高敏如是______小虎队_____的崇拜者。

9、唐伟决定把另一张票给__叶叶______。

10、叶叶是在英语考试进行了_半小时___后晕倒在教室里的,引起不小的骚动。

二、判断
1、刘莎很想成为一名钢琴家。

(×)
2、刘莎的衣服一向穿得很华丽。

(×)
3、刘莎期盼着参加圣诞晚会。

(×)
4、叶叶自行车车胎没气了,唐伟陪叶叶补好了胎再一起回去的。

(×)
5、叶叶是班上的英文小姐。

(√)
6、叶叶说忘记英语期终考试是装的。

(×)
7、刘莎请求唐伟帮助患有青春期抑郁症的叶叶。

(×)
8、刘莎一向属于那种有主见的女孩子;而叶叶,最缺少的正是主见。

(√)
9、叶叶醒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刘莎。

(√)
10、刘莎不知道叶叶和唐伟去看了演唱会。

(×)
三、选择
1、叶叶她患有( A )。

A青春期抑郁症B白血病C心脏病D自闭症
2、叶叶曾为了( B )而要割手腕。

A被同学欺负了B数学考试不及格C被妈妈批评D没评上三好学生
3、唐伟考入这所重点学校高中部时,他的分数全班( A )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十
4、叶叶给爸爸买的浅蓝色的贺卡上,画着( B )
A蝴蝶B风筝C红发卡D红丝巾
5、麦克尔是( C )人。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6、打碎的花瓶是叶叶外公外婆送给她妈妈的( D )礼物。

A生日B升职C订婚D结婚
7、刘莎说她的钢琴老师像( A )里的冯·皮特上校。

A《音乐之声》B《音乐家之歌》C《舞蹈之家》D《艺术家之声》
8、叶叶爸爸被警察抓时,叶叶在(D )买贺卡。

A超市B杂货店C新华书店D外文书店
9、唐伟和叶叶接近的原因是( C )
A叶叶成绩好B叶叶漂亮C叶叶的爸爸去了“美国”
10、( B )在圣诞晚会上朗读英文诗。

A叶叶和刘莎B叶叶和唐伟C唐伟和刘莎
11、在艺术学院里,最吃香的要数( D )专业的学生。

A美术B中文C法律D钢琴
12、李佳同对( B )系有一肚子的看法,他认为这是中国大学教育最大的失误。

A美术B中文C法律D钢琴
13、叶叶和唐伟报名参加了市科技中心的( C )。

A中文强化班B音乐强化班C英文强化班D美术强化班
14、濛是( D )的独生女儿。

A校长B数学老师C市长D市委书记
15、李佳同出生在一个( A )世家。

A钢琴B美术C教师D诗人
16、濛当时( B )岁。

A、37
B、27
C、47
17、“爸爸”写给叶叶的信上的字是( C )。

A、手写中文体
B、手写英文体
C、打字机打出来的英文体
18、爸爸走的时候是( C )。

A、春天
B、秋天
C、冬天
19、李佳同那天创下了最高纪录,一口气吃了( A )冰糖葫芦。

A、10串
B、5串
C、20串
20、为了进入角色,濛已经结实了一个( B )岁从中国来的教授。

A、30多岁
B、40多岁
C、50多岁
21、濛认为( C )不能够打动她。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22、李佳同以一天吃两顿( A )为乐。

A、甲菜
B、乙菜
C、丙菜
23、早在两个星期以前,报纸就登出消息,( A )将来本市举行演唱会。

A、童安格
B、费翔
C、刘德华
24、中考时,唐伟以全市总分( B )的成绩,进了市内最好的中学。

A、第一
B、第三
C、第二
25、唐伟谎称自己是( B )。

A. 老师B、晚报记者C、警察
26、林蹦蹦买来( A ),递了一个给刘莎。

A、两根雪糕
B、两串糖葫芦
C、两包话梅
27、童安格最后演唱的歌曲是( C ).
A、故乡的云
B、读你千遍也不厌
C、耶利亚女郎
28、刘莎告诉林蹦蹦她是( B )。

A、大学生
B、中学生
C、辍学少女
29、李佳同叹息自己像( C )小说里的人物一样不潇洒。

A、岑凯伦
B、金庸
C、琼瑶
30、按地段划分,唐伟所上的初中被人称为( A )。

A、流氓中学
B、一流中学
C、重点中学
四、片段赏析
(一)
刘莎走在小巷里。

小巷里安静得要命。

偶尔走过了一个收破烂的老头,长长地吆喝(hēhè)一声:“收破烂喽!”突然就停住了。

有一个门打开了,飞快地伸出一个头往外张望一下,又飞快地缩回去。

门又关上了,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收破烂喽!”声音慢悠悠地远去,一点一点地消失在午后的宁静里。

刘莎低低地哼着歌,声音细细的,连她自己听了都不好意思。

她没有再接着哼下去。

寂静往往有着巨大的威慑(nièshè)力。

怪不得班主任蒋老师最大的法宝就是走进教室一声不响,不响到所有人都不好意思再说话,一个个抬起头看她为止。

刘莎把滑下来的书包带往上拉拉,继续往前走。

本来,她们几个女生约好放了学一起到外文书店去买贺年卡。

可刘莎妈妈一个电话追到学校,非让她早点回家,说给她找的钢琴老师今天下午要来,她只好回来了。

既没有买不成贺年卡的遗(憾撼),也没有(既即)将与家庭教师见面的激动。

一肚子的无喜无悲,活像个修炼到家的老太婆。

说实在的,学钢琴,请钢琴教师,都是妈妈的一厢情愿。

刘莎知道妈妈很小的时候就渴望当个钢琴家,穿一身长长的黑丝绒的夜礼服,像公主一般昂着头走向舞台正中的钢琴。

可惜那年代人人都很穷,买不起钢琴。

于是,实现妈妈钢琴梦的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到了刘莎头
上。

这其实是很变态的一件事。

刘莎对钢琴并没有多大兴趣,她常常退后一步安慰自己,幸好妈妈那时候做的是钢琴梦,如果她做梦想当个少林女杰,杀富济贫,刘莎如今就得投奔少林寺去学一手好拳脚了。

那不更糟?这样想想,倒也就心平气和了。

1、用“√”勾出括号中正确的汉字和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厢情愿:_指请钢琴老师来教她学钢琴是妈妈的意愿,并没有考虑她是否同意__________ 心平气和:_指刘莎常常退后一步安慰自己来抑制自己对学钢琴的不满情绪_____________ 3、片段开头是对小巷安静环境的描写,你觉得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以动衬静,渲染了一种午后寂静的氛围,同时也以此巧妙衬托了刘莎在母亲的一厢情愿之下安排她学钢琴,她常以退后一步安慰自己,使自己达到一种心平气和的心态。

4、对刘莎妈妈一厢情愿让刘莎学钢琴这件事你怎么看待?谈谈自己的观点。


(二)
早晨的到来是缓慢而不易察觉的,像一条喧哗的小溪沿着河道慢慢流过来似的。

先是这家那家的门轻轻打开了,外面的小巷里传来一阵阵脚步声,咳嗽声。

接着张家李家地互相打开了招呼早啊早上买什么菜啊不知谁家的收音机打开了。

女播音员中气十足地开始播送新闻。

于是,像听到什么口令似的,原先压低的嗓门,踮着走路的脚尖一下子放开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闹(喧哗)发现(察觉)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中气十足:_形容女播音员精神饱满,状态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文中的比喻句,句中用_一条喧哗的小溪沿着河道慢慢流过来来比喻_早晨的到来。

4、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