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09药材班整理一.名词解释1.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举例:酒制大黄;吴茱萸制黄连。
2.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增强药效,相当于中药配伍中的相须、相使。
举例:盐水制知母、黄柏;酒制仙茅。
3.走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中药,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
质地返软、发粘,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举例:苦杏仁、桃仁。
4.对抗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炮制品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方法。
举例:丹皮与泽泻、山药、白术、天花粉等同贮;花椒与蕲蛇、白花蛇、蛤蚧、全蝎等同贮;人参与细辛;土鳖虫与大蒜。
5.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6.火力:是指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一般分为文火、中火、武火及文武火。
7.炒炭存性:炒炭时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
花、草、叶等药材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8.复制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中药,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分步操作,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为度。
二.选择题1.《黄帝内经》中“治半夏”即为修治过的半夏。
“角发”,“燔治”即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
“口父咀”是当时的切制饮片。
3.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首先提出了炭药止血理论,“十灰散”是该书的方剂之一。
4.中药炮制教材多用的分类方法: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
而药典采用新三类法(净制、切制、炮炙)。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目前药品生产、使用、检验的基本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级炮制标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为部颁标准。
6.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
举例:吴茱萸制黄连;姜制栀子:以热治寒——反制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酒制仙茅(热者益热);胆汁制黄连(寒者益寒)——从制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
生地(甘寒,主清),——熟地(甘温,主补)天南星(辛温、燥湿化痰)----胆南星(苦凉、清热化痰)7.酒炒性升,姜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8.生升熟降:莱菔子、柴胡、砂仁。
升降熟升:黄柏、大黄。
升者益升:黄连、黄芩。
降者益降:黄柏、杜仲。
9.归经变化:“盐制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入脾”。
10.去毒的途径:(多选)1)降低或消除毒性成分。
如马钱子、巴豆等2)使毒性成分发生转变。
如川乌、草乌等3)辅料的解毒效果。
如藤黄、天南星、半夏等11. 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遇热活性降低,而生物碱又是其有效物质,故以生用为宜,尽量不加热处理。
12.苷类成分再酸性条件下易水解,故含苷类药物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
13.炮制杀酶保苷的药:苦杏仁、槐花、芥子、黄芩、酸枣仁。
含挥发油类中药应抢水洗,阴干,例如薄荷、荆芥。
14.含鞣质药物露置空气中有时泛红,是因被氧化成鞣红所致,如槟榔、白芍等。
忌铁器。
15.牵牛子树脂具有泻下去积作用,经炒制后部分树脂破坏可缓和泻下作用。
16.有毒蛋白质可通过加热处理,使毒性蛋白变性而消除毒性。
如巴豆、苍耳子。
17.无机化合物多易溶于水,注意与水接触时间,尽量少泡多润。
如夏枯草含有大量钾盐,经长时间水处理,大大降低其降压、利尿作用。
18.炉甘石生品不入药用,煅制后,其成分由碳酸锌变为氧化锌,具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的作用。
19.色泽变化:黄芩冷浸后变绿——黄芩苷水解,黄芩素氧化为绿色;槟榔、白芍切后暴晒变红——泛红——鞣质氧化聚合。
20.水分要求:一般炮制品的水分含量宜控制在7%--13%;蜜炙品含水分不得超过15%;烫制后醋淬制品含水量不得超过10%。
21.对于那些有效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或没有准确定量方法的炮制品采用浸出物法。
而测定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评价炮制品质量的最可靠、最准确方法。
22.中药炮制品贮藏中的两大难题:发霉和虫蛀。
23.风化:芒硝、硼砂。
潮解:芒硝、大青盐等。
24. 去心者免烦,去核者免滑,去瓤者免胀,去芦者免吐。
代表药材:去心:牡丹皮、地骨皮、桑白皮等。
(巴戟天、远志不再要求去心)去核:山茱萸、金樱子、乌梅、龙眼肉、诃子等。
去瓤:枳壳、化橘红、瓜蒌皮、青皮等。
去芦:牛膝、西洋参、续断等。
人参可不去芦(除作注射液用之外)。
25.软化方法及适用药物:26.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方法、适用对象、举例)27.极薄片: 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皮切细丝,叶切宽丝。
28.人工干燥控制条件:一般药材小于80℃、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以不超过50℃为宜。
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13%。
29.火候判断的方法:对比看、听爆声、闻香气、看断面。
30.芥子炮制原理:炒芥子缓和辛散走窜之性,避免耗气伤阴;鼓起爆裂,质变酥脆,利于粉碎和有效成分煎出;同时杀酶保苷,利于保存药效。
31.决明子:生品泻下作用强,炒后保肝,泻下作用减弱。
32.莱菔子:是生升熟降的典型代表。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炒制——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33.炒苍耳子中火加热、去刺。
通过加热,能使毒性蛋白变性,破坏其毒性。
34.王不留行中火炒,要求爆花率达到80%以上。
35.山楂中总黄酮和总有机酸经炮制后成分被破坏,含量降低。
36.槟榔浸泡时间长会导致生物碱(槟榔碱和槟榔次碱)损失严重。
37.蒲黄炭——净蒲黄,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
38.荆芥炭有止血作用,活性部位为:脂溶性提取物。
39.固体辅料分为:米炒20%、土炒25%-30%、砂炒、蛤粉炒30%-50%、滑石粉炒40%-50%、麸炒(烟起时再炒)10%-15%40.党参生品——长于益气生津。
米炒——气味焦香,增强和胃、健脾止泻的作用。
蜜制——甘缓,增强补中益气作用,又可润燥养阴。
41.白术生品——健脾燥湿,利水消肿,常用于痰饮,水肿,以及风湿痹痛。
麸炒品——缓和燥性,气味芳香,增强健脾消胀作用。
土炒品——缓和燥性,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42.马钱子粉中士的宁的含量规定为0.78%-0.82%,;生马钱子中士的宁含量1.2%-2.2%。
43.鸡内金中火加热。
酶活性:淀粉酶降低,蛋白酶增高。
醋制后氨基酸总量提高。
44.龟甲:龟背甲和腹甲成分相同,但含量有差异,腹甲含量略高,砂炒醋淬品也以腹甲为高。
认为龟上甲和龟下甲不能等量代替使用。
45.穿山甲炮制品种之一:醋山甲。
46.蛤粉炒适用于胶类中药。
47.蛤粉炒阿胶至无溏心时取出。
蛤粉炒阿胶祛痰,蒲黄炒阿胶止血。
48.刺猬皮炮制用滑石粉炒。
49.肉豆蔻炮制(煨法)后挥发油含量下降,毒性成分肉豆蔻醚、黄樟醚含量降低。
50.炙法辅料用量:黄酒10%-20%,米醋10%-30%,炼蜜20%,生姜(干姜)10%(3%)51.炙法中特殊顺序总结:1)先炒药,后喷酒:五灵脂。
2)先炒药后喷醋:乳香、没药、五灵脂。
3)先炒药后喷盐水:知母,车前子。
4)先炒药后加蜜:百合(5%)。
52.加酒闷润过程中应加盖。
53.土炒白芍——白芍:灶心土=100:20,增强柔肝和脾、止泻作用。
54.土炒当归——当归:土粉=100:30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当归炭——以止血和血为主。
55.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当归尾最高,当归头最低,有抗血栓作用。
56.柴胡特殊炮制品种:鳖血柴胡57.醋炙柴胡——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皂苷含量增加。
58.四制香附香附:黄酒:醋:生姜:食盐=100:10:10:5:259.撞去粗皮:黄柏、厚朴。
发汗:杜仲,厚朴60. 油炙法中淫羊藿需羊油炙。
作用是温肾助阳。
61.制备姜汁时,药汁与中药用量为1:1。
62.姜竹茹需现用现制63.远志,用甘草水制64.煅法分类:眀煅,煅淬,暗煅(密闭煅、闷煅、扣锅煅)。
明煅法适用于矿物类药物如石膏、自燃铜等。
煅淬法适用于质地坚硬药物如贝壳、化石类药物。
暗煅法适用于需综合制炭的药物如血余炭、棕榈等。
65.白矾主含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66.煅石膏成分:硫酸钙CaSO4;石膏成分:含水硫酸钙[CaSO4·2H2O]67.自然铜经火煅后二硫化铁分解成硫化铁,经醋淬后表面部分生成醋酸铁,使药物中铁离子溶出量增加,有利于发挥铁离子作用。
FeS2→FeS→Fe(Ac)268.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煅后分解生成氧化锌ZnO。
69. 制炉甘石(1)黄连汤制炉甘石:黄连=100:12.5(2)三黄汤制药:黄连:黄柏:黄芩=100:12.5:12.5:12.570.蒸、煮、燀是一类“水火共制”的方法。
既有需用液体,包括:清水、酒、醋、药汁;也有包括固体的,如豆腐。
71.熟地黄——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
生地炭——入血分凉血止血。
熟地炭——补血止血为主。
随着地黄炮制,梓醇含量不断降低。
多糖物质转化成单糖。
72. 制何首乌何首乌:黑豆=100:10;黑豆10Kg熬制成黑豆汁25Kg。
原理: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少,游离蒽醌开始增加;磷脂和糖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补益作用更加突出。
73.桑螵蛸应武火蒸至“圆气”后取出。
74.苦杏仁最优炮制工艺:置10倍量沸水中略煮,加热约5分钟。
75.生半夏刺激性成分:尿黑酸、草酸钙针晶、3,4-二羟基苯甲醛。
76.生天南星---有毒,多外用,也有内服,其性辛温燥烈,以祛风止痉为主,多用于破伤风。
制南星---毒性降低,燥湿化痰作用增强,多用于顽痰咳嗽,(每100Kg天南星,加白矾2Kg),天南星:生姜:白矾=100:12.5:12.5胆南星---毒性降低,缓和燥烈之性,药性由温转凉,味由辛转苦,功能由温化寒痰转为清化热痰。
以清化热痰,熄风定惊力强。
天南星:胆汁=100:40077.发芽法选种:发芽率在85%以上;温度:20℃30℃(18℃-25℃);湿度:42%-45%;发芽:芽长出0.2-1cm左右时。
78.生麦芽—消食和胃,疏肝通乳。
炒麦芽—性偏温而气香,具有行气、消食、回乳之功。
焦麦芽—增强消食化滞,止泻的作用,可用于食积腹泻。
79.每100kg大豆黄卷,用淡竹叶2kg,灯心草1kg。
80.发酵法温度:25℃-35℃(30℃-37℃);相对湿度:70% -85%(70% -80%);PH :4—7.681.大豆黄卷属于发芽法;淡豆豉属于发酵法。
82.六神曲面粉:杏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 =100:4:4:7:7:7麸炒神曲—六神曲:麦麸=100:1083.制霜法分为去油制霜(杏仁霜、巴豆霜)、渗析制霜(西瓜霜)、升华制霜(砒霜)、煎煮制霜(鹿角霜)。
84.巴豆霜脂肪油含量18%-20%85.提净法制芒硝,使用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