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意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一、讲究导入艺术,激发创新情趣
一堂课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正如人们所说的“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的艺术特征能引起学生的认识欲,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一个充满魅力、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学习世界,创造一个乐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情趣,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因此,我在导入时,讲究导入的艺术。
二、讲究读的技巧,启迪创新意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
在教者导入新课后,让学生独立细读教材,细读教材就是逐字逐句地自学阅读材料,做到一想:教材主要讲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解?二想:教材中大致讲了哪几个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自己如何理解?三总结:即把解题规律、解题步骤等用语言概括总结出来。
四拓展:从眼前的新知识,你还能想到什么?还有什么不同解决方法。
通过这四个环节,不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且能锻炼学生养成钻研教材的习惯,同时
提高学生思维的抽象概括、整理、比较和求异能力。
三、注重合作与讨论,培养协作能力
学生自学以后,由于知识水平不同,认知能力各异,有的学生已经能把教材深刻理解,有的却只是一知半解,有许多疑问等待解答,有的还一片模糊,不知所以然。
研究一番,说说各自心得或疑惑,目的在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使信息的多向交流产生效应。
因此,教师要及时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亲密协作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56.28÷0.67的计算中,学生是这样讨论的:“通过自学讨论,我知道这是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从书写形式看,它与旧知识一样,而新知识点在除数是小数,我喜欢书中小林的想法,我认为这样的计算道理在于……”另一个同学说:“我知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有学生问:“为什么要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而不先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说自己的想法。
四、重视汇报,培养创新习惯
小组讨论后,为达成统一交流,形成综合探究能力,这就需要组织全班级交流,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展示学生创新才华。
汇报内容可以讲述自己对新知识的获取过程,也可以谈自己学后对教材的所思所悟或创新想法等。
对这些汇报内容采取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最优答案。
此时,教师的任务是通过鼓励评价学生为学生学习加油喝彩,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坚定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对学生汇报中反馈的学习困难给予适当帮助。
五、鼓励质疑与挑战,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在汇报后,我十分注重质疑与挑战这一环节。
在这个环节里,主要让学生提出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和交流合作中不懂的问题或听
了汇报后,在理解时产生了新的疑问,或者是学生认为针对本课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自己已知答案,故设疑挑战同学或老师。
老师也可根据学生在汇报中理解不透的地方,设疑挑战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个环节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师生兴趣倍增。
学生通过参与质疑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敢说、敢问的学习品质,也促使学生不断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
六、讲求练习法,培养创新技能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掌握与运用规则可能是人类最主要的一种智慧技能。
要把规则掌握牢固,运用娴熟,就必须反复练习。
”由此可见,练习过程就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把握“练”这一关,遵循整体性、循序渐进性,面向全体新颖原则,设计有目的、有针对性。
在练习中,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新颖的解题方法,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技巧。
七、重视自测与评价,培养创新意识
自测与评价是通过学生自己对习题的思考完成过程,实现自学知识后的实践与反思。
这一环节既要使学生享受到有待努力之处,还要在每一环节末尾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还想学会什么?努力的方向是什
么?”通过这样的自测与评价,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
以上七个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永宁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