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03-06级)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03-06级)

2006级预防医学专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otolaryngology)学分:1总学时:30学时理论学时:20学时见习学时:10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外科学总论适应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教材:1、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参考教材:2、孔维佳主编,耳鼻咽喉科学(7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王正敏、陆书昌主编,现代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演变发展而来,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该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进展,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与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常见病“四炎一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史,检查者和病人的位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查治疗综合工作台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临床应用。

(2)掌握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习的内容及生理功能,常见耳鼻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急重耳鼻咽喉疾病和耳外伤的处理,耳鼻咽喉治疗操作、手术及耳鼻咽喉的常用局部药物的使用方法。

(3)掌握下列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喉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鼻出血;变应性鼻炎。

2、基本技能:(1)了解显微手术技术,X线、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在耳鼻喉科的应用。

(2)熟悉通过接诊病人,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常规的耳鼻喉科专科检查,初步拟定合理的诊疗方案,作好门诊病历的书写。

(3)掌握耳鼻喉常用检查方法:额镜和立灯的使用;外鼻检查法;鼻窦、颈部触诊;前、后鼻镜检查法;体位引流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简易嗅觉检查法;鼻腔与鼻窦内窥镜检查法;口咽检查法;外耳检查法;耳镜检查法。

三、学时安排四、考核考核方式: 理论考试笔试,见习课采用考勤和书写见习报告评定成绩。

成绩构成: 理论考试90%,考勤成绩10%。

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篇总论理论0.5学时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习的内容及生理功能。

2.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常见病“四炎一聋”。

3.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史。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习的内容及生理功能。

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常见病“四炎一聋”。

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4.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史。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二篇鼻科学理论4.5课时第一章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目的要求]1.熟悉外鼻支架、外鼻静脉血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结构。

2.熟悉鼻窦分组及各鼻窦开口部位。

3.了解鼻腔动脉血供、神经分布、鼻粘膜分区。

4.了解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腔和口腔的毗邻关系。

5.了解鼻的生理功能及其对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外鼻支架、外鼻静脉血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结构(鼻前庭、固有鼻腔:内、外侧和顶、底四壁)2.鼻窦分组及各鼻窦开口部位,前、后组鼻窦的划分,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

3.鼻腔动脉血供、神经分布、鼻粘膜分区。

4.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腔和口腔的毗邻关系。

5.鼻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嗅觉功能共鸣;反射作用;鼻窦的生理功能。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七章鼻腔炎性疾病第一节急性鼻炎[目的要求]1.掌握急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了解急性鼻炎与流感、变应性鼻炎、急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病因:病毒感染为首要病因,鼻病毒最常见。

2.临床表现:初期鼻干燥、灼热痒感和喷嚏;后期鼻塞、流涕、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全身症状。

3.并发症: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鼻前庭炎;其他感染。

4.鉴别诊断:流感;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急性传染病;鼻白喉。

5.预防:(1)增强机体抵抗力。

(2)避免传染治疗。

6.治疗(原则: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同时预防并发症)(1)全身治疗:发汗;中成药;全身应用抗生素;其他治疗。

(2)局部治疗:鼻内用减充血剂;穴位针刺。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二节慢性鼻炎[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了解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的病因和病理。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病因: 局部原因;职业及环境因素;全身因素。

2.临床表现:鼻塞;多涕。

3.治疗(原则: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1)病因治疗。

(2)局部治疗:鼻内用糖皮质激素;鼻腔清洗;鼻内用减充血剂;其他治疗。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八章变应性鼻炎[目的要求]熟悉变应性慢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发病机制:致敏;介质细胞脱颗粒;发敏。

2.临床表现:鼻痒;喷嚏;鼻涕;鼻塞;嗅觉减退。

3.诊断:详细采集病史;主要症状;前鼻镜检查;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变应性激发试验。

4.治疗:(1)脱敏疗法:避免与变应原接触;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2)药物疗法: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减充血药;抗胆碱药;其他。

(3)手术疗法:不应作为首选治疗。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章鼻中隔疾病[目的要求]1.熟悉鼻中隔偏曲的定义。

2.了解鼻中隔偏曲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讲课时数]0.5学时[教学内容]1.病因:组成鼻中隔的诸骨发育不均衡为主要病因。

2.临床表现:鼻塞;鼻出血;头痛;邻近器官症状。

3.治疗:手术矫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一章鼻出血[目的要求]1.熟悉鼻出血的常见病因和常见出血部位。

2.掌握鼻出血的治疗与常用的止血方法。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出血部位:(1)出血部位大多数和在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

(2)儿童鼻出血几乎全部发生在鼻腔前部。

(3)青年人虽以鼻腔前部出血多见,但也有少数严重的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

(4)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鼻出血部位见于鼻腔后部。

2.病因:(1)局部原因:外伤;肿瘤;炎症;其他。

(2)全身病因: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风湿热;中毒;内分泌失调等。

3.治疗:(1)一般原则。

(2)局部止血方法:烧灼法;填塞法;血管结扎法;血管栓塞法。

(3)全身治疗:镇静剂;止血剂;维生素;贫血或休克者应纠正贫血或抗休克治疗。

(4)手术疗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三章鼻窦炎性疾病第一节急性鼻窦炎[目的要求]1.了解病因。

2.掌握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3.熟悉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病因:(1)全身因素:过度疲劳;受寒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致全身抵抗力降低。

(2)局部因素:鼻腔疾病;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创伤性;医源性;气压损伤。

2.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

(2)局部症状:鼻塞;脓涕;头痛或局部疼痛。

3.诊断:局部红肿和压痛;前鼻腔检查;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性穿刺。

4.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1)全身治疗:注意休息;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特应性体质者给以抗变态反应药物;邻近感染病灶应针对性治疗。

(2)局部治疗:鼻内用减充血剂和糖皮质激素。

(3)体位引流。

(4)物理治疗:局部热敷、短波透热或红外线照射等。

(5)鼻腔冲洗。

(6)上颌窦穿刺冲洗。

(7)额窦环钻引流。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二节慢性鼻窦炎[目的要求]1.了解病因。

2.掌握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轻重不等,时有时无。

(2)局部症状:流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视功能障碍。

2.诊断:病史+临床检查3.治疗:(1)滴鼻剂。

(2)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3)置换疗法。

(4)手术治疗。

(5)全身治疗。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三篇咽科学理论3学时第一章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目的要求]1.掌握咽的分部,各部分重要解剖结构及其邻近器官的关系。

2.熟悉咽淋巴环之构成与临床意义。

3.熟悉腭扁桃体的解剖结构,了解其血液供应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4.了解咽壁构造和一些重要的咽筋膜间隙的部位与临床意义。

5.了解咽的生理机能,了解扁桃体的免疫机能及其临床意义。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咽的分部,各部分重要解剖结构及其邻近器官的关系。

2.咽淋巴环之构成与临床意义;腭扁桃体的解剖结构。

3.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言语形成;吞咽功能;防御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二章咽的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颈部扪诊和口咽检查法。

2.了解鼻咽部及下咽部检查法。

[讲课时数] 0.2学时[教学内容]1.口咽检查法。

2.鼻咽检查法: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内镜检查;鼻咽触诊。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四章咽炎第一节急性咽炎[目的要求]熟悉急性咽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讲课时数] 0.2学时[教学内容]1.病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环境因素。

2.临床表现:先咽部干燥,灼热、粗糙感;继咽痛明显;全身症状轻。

3.诊断:病史+临床检查4.治疗:病因治疗;注意休息。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二节慢性咽炎[目的要求]熟悉慢性咽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讲课时数] 0.3学时[教学内容]1.病因:(1)局部因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及辛辣食物。

(2)全身因素:贫血;消化不良;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

2.临床表现:全身症状不明显,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和微痛感。

3.诊断:病史+临床检查4.治疗:(1)去除病因,增强体质。

(2)中医中药,宜滋阴降火。

(3)局部治疗。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五章扁桃体炎第一节急性扁桃体炎[目的要求]1.了解病因学及分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