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旅游学概论课程 第三章 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课程 第三章 旅游者
• • • • • • • • • •
(9)到亲朋好友曾到过的地方 (10)避寒、避暑 (11)增进身体健康 (12)参加体育活动 (13)参与冒险活动 (14)取得技高一筹的本领 (15)追求适应性 (16)考察历史 (17)社会动机(了解国内外大千世界) (18)经济因素
2、美国学者罗伯特•W•麦金托什 : (1)社会动机 (2)文化动机 (3)身心动机 (4)经济动机
二、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一)北美国家的定义 距离标准 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 (二)欧洲国家的定义 时间标准 以英国、法国为代表
• (三)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 原则上与国际旅游者的定义一致 • (四)我国国内游客的界定 • • 国内游客: 国内旅游者 • 国内一日游游客
• 非国内游客: • (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 (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 (3)调遣的武装人员; • (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 (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 (6)到境内其他地方定居的人员; • (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8、去瞻仰 自己祖先的 故土 9、去访问 自己的家庭 或朋友曾经 去过动 13、经济 14、冒险 15、胜人一筹的 本领 16、顺应时尚 17、参与历史 18、了解世界的 愿望
加拿大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
单位:%
动机类型 平均分值 3.95 热带雨林 3.94 原生的未受干扰的大自然 3.87 了解大自然 3.69 鸟类 3.68 湖泊和河流 3.66 绿树和野花 3.58 风景和野生生物摄影 3.52 哺乳动物
可随意支配收入对旅游的影响: 能否成为旅游者 旅游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 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对旅行方式的选择 逗留时间的长短等
(二)闲暇时间(有“闲”) 1、人的时间构成 谋生活动时间:工作时间 生理活动时间:吃饭、睡觉等 家务活动和社会活动时间: 余暇时间:个人可随意支配时间
2、闲暇时间的分布及和旅游的关系
(二)旅游动机的产生
•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 旅游动机与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 实现 需要 实现理想和抱负 尊重需要 尊敬、赞美、受人赏识 社会需要 友谊、爱情、归属感 安全需要 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健康保障 生理需要 衣、食、住
• 2、单一性与复杂性需要的平衡理论 • 3、旅游需要的基本类型 • (1)探新求异的需要 • (2)逃避紧张现实的需要
美国家庭收入参加国际旅游状况分析
• • • • • • • • 收入 5000美元以下 5000-10000美元 10000-15000美元 15000-20000美元 20000-25000美元 25000-50000美元 50000美元以上 每1000个家庭中横渡 大西洋旅行户数 4 9 20 47 108 253 753
• 2、其他因素对旅游动机的影响 • (1)性别 • (2)年龄
• 家庭年龄与旅游需求: • 韦尔斯和格巴(Wells and Gubar,1966年)
• • • • • 童年阶段 青春时代 婚姻生活阶段 空巢阶段 老年阶段
• 年龄与出游需求:负相关 “青 年人旅游业”; • 年龄与游憩动机:年龄较大的人偏 好于文史类景点,对娱乐游戏类的 偏好较低; • 年龄与出游影响因素:30-50岁的游 客应孩子的要求而出游的比重最高; • 年龄与消费:30-50岁的中年游客消 费水平最高;
每日闲暇 每周闲暇 公共假日 带薪假期
(三)其他客观因素
1、旅游者身体状况 2、旅游者家庭人口状况
3、旅游目的地社会条件 政治环境 经济制度 社会治安等 4、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 时空距离 道路交通状况 入关签证 服务效率等
二、主观条件
(一)旅游动机的概念 旅游动机——指促发一个人有意于旅 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 在的心理原因。
(三)旅游动机的类型
• • • • • • • • • 1、美国学者约翰•托马斯的18种动机: (1)体察异国人民的生活状态 (2)参观游览旅游风景名胜 (3)了解新鲜事物 (4)参加一些特殊活动 (5)摆脱日常的例行公事 (6)过一下轻松愉快的生活 (7)体验某种浪漫生活 (8)返回到自己的出生地
12 喜欢呆在家里
11 个人经济无保障 7 4 4 1 1 感到不安全 其他及无回答
10 缺少钱
5 1 6 找不到旅伴 买不到车(机)票 订不到住处 选不出一个目的地 家里不支持
11
3.5 3.5 2.4 1.4
1.4
未作回答
5
四、认识决定旅游需求的主客 观因素的意义
• 客观因素是保证条件 • 主观因素才是根本的内因 • 旅游动机的激发: • 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功能和旅游 产品体系,塑造旅游地的整体吸引力; • 以优质的服务诱发旅游动机; • 以营销引导消费。
• (3)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 • 旅游动机的强弱 • 旅游感受的深浅 • 旅游项目的选择
• (4)社会文化因素 • 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 • 宗教 • 相关群体 • 社会阶层 • 社会制度
• 三、旅游需求的决定因素与抑制因 素 • (总结)
限制人们外出旅游度假的因素(表格)
法国的限制(1964年)
自我中心型
近自我中心型
中间型
多中心型
近多中心型
安乐小康型 自我中心型 自向中心型
追新猎奇型 多中心型 异向中心型
1 、希望旅游目的地是熟悉的 地区 2 、喜欢在旅游地进行常规性 活动 3 、向往阳光和海水,浪漫气 氛 (如希望在阳光下娱乐场所活 动) 4、活动量要小 5、驾汽车前往目的地 6、要求旅游设施齐备 7、希望有熟悉的气氛 8、旅游活动要有严密的计划
“追求漫游”,“追求阳光”,“追求因子”,“逃 逸因子”,“变换环境”,“观赏文化景观”, “寻求新的体验”,“感受历史”,“了解别人的 生活”,“寻求冒险与刺激”,“品尝新奇的食品 和酒品”,“浪漫”,“摆脱、放松”,“远离日 常生活,变换生活环境”,“增加体验,感受变 化”,“恢复体力”,“体验外国文化,观察世 界”,“猎奇”,“疗养”,“增长见闻”,“寻 求未受污染的环境”,“城市观光”,”观赏野生 动物“,“将皮肤晒成健康的褐色”,”探险“,” 实现个人癖好“,”参加节日及文化盛会“,“锻 炼、参与运动或游戏”,“寻求放松的氛围”, “追求迷人的气候”,“享受阳光,避开坏天气”,
驱使人们观光旅游的18种重要动机
教育与 文化
1、去看看别的国 家的人民如何生 活、、工作和娱 乐 2、去某些地方观 光 3、去获得新闻界 正在报道的事件, 并进一步了解 4、去参与特殊活 动
休息与 娱乐
5、摆脱单 调的日常生 活 6、好好地 玩一下 7、去获得 某种与异性 接触的浪漫 经验
种族 传说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者
学习目的: 1、掌握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的概念 2、认识成为现实旅游者应具备的主客 观条件
第一节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概念性定义:对本质属性的概括 技术性定义:实际工作需要,可操 作性,量化指标或标准
(一)国际联盟定义
1937年,外国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 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旅游者: 非旅游者: 缺陷: 1、对动机未加限制; 2、时间上无限放大; 3、忽视了当日往返的边境旅游;
• 3、日本学者田中喜一: • (1)心情的动机 • (2)精神动机 • (3)身体动机 • (4)经济的动机
• 4、中国学者屠如骥将海外来我国大陆旅 游者的动机归纳如下: • (1)求实的动机 • (2)求新的动机 • (3)求名的动机 • (4)求美的动机 • (5)求胜的动机 • (6)求趣的动机 • (7)求知的动机 • (8)求情的动机 • (9)求健的动机
第二节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
一、客观条件 (一)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有 “钱”) 1、可支配收入——总收入-纳税 2、可随意支配收入——总收入-纳 税-社会保障消费-日常生活消费
• 人们的消费规律: • 贫困型——温饱型——小康型—— 豪华型;
• 人均GNP 800-1000美元 • ——国内旅游动机 • 人均GNP 4000-10000美元 • ——邻国旅游动机 • 人均GNP 超过10000美元 • ——洲际或全球旅游动机
第三节 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一、消遣型旅游者(休闲、娱乐、度 假) 1、比例大 2、季节性强 3、自由度大 4、停留时间长 5、对价格敏感
二、差旅型旅游者(商务、专业访问) 1、频率高 2、季节性弱 3、自由度小 4、讲究服务质量、消费高 5、对价格不敏感
三、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期中考试题
•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0年, 中国共接待外国游客6700万人次,比上 一年增加了32.3%,已占整个亚洲旅游市 场的48%。预计到2015年,中国接待的外 国游客将达到1.3亿,成为很多国家游客 的首选地。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 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客源输 出国。 • 试分析,哪些因素保证了中国有这 样的旅游发展潜力。
(二)罗马会议定义
“游客”
消遣类
“旅游者”
工商事务类 “短程游览者”
(三)我国的统计口径
1、海外游客:
外国人 华侨 港澳台同胞
海外旅游者 海外一日游游客;
两种类型:
• 2、非海外游客:
• (1) 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随 行人员。 • (2) 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外交人员以及随 行的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者。 • (3) 在我国住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 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 • (4) 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 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旅客。 • (5)边境地区往来的边民。 • (6)回大陆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 • (7) 已在我国大陆定居的和原已出境又返回我 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侨民。 • (8)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