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解剖与胚胎学
右房室口位于右心室的后上方,呈卵圆形,口周缘为结缔组织构成的纤 维环,环上附有右房室瓣或称三尖瓣,按部位分为前瓣、后瓣和隔侧瓣。 乳头肌是从室壁突向室腔的锥状肉柱,有前、后、内侧(隔侧)三组, 分别称前、后、和隔侧乳头肌。前乳头肌较大,起于室前壁的中部;后 乳肌位置、大小不恒定;隔侧乳头肌最小,有时缺如。
心的外形和血管(后面):1主动脉弓、2动脉韧带、3 左肺动脉、4左心房、5左肺静脉、6左心耳、7 旋支、8左缘支、9左室后支、10 左心室、11 后室间沟、12 心尖、13 右肺动脉、14 右肺静脉、15 右心房、16 下腔静脉、17 右心耳、18 冠状窦、19 右冠状动脉、20 心 中静脉、21 后室间支、22右心室、23 上腔静脉、24 升主动脉、25 动脉圆锥支、26 右缘支、27 前室间沟、28 肺动脉干、29 动脉圆锥、 30 前室间支、31 外侧支、32 心大静脉、33 室间隔支
心腔
右心房位于心的右上部,壁薄腔大。其前部呈锥形突出,遮于主 动脉根部右侧,称右心耳。右心房可分为前、后二部,前部为固 有心房,后部为腔静脉窦。两部在心表面以叫做界沟的浅沟分界。 心房内面与界沟对应处,形成的一条纵形的肌肉隆起,称为界嵴。 固有心房内面有从界嵴向前发出的平行肌隆起,叫做梳状肌,右 心耳内面的肌隆起则交织成网。腔静脉窦内壁光滑,其后上部有 上腔静脉口,后下部有下腔静脉口,前下部有房室口。下腔静脉 口与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口,口的下缘有冠状窦瓣。在下腔静脉 口的前内侧缘有一镰状皱襞称下腔静脉瓣。在右心房的后内侧壁, 房间隔的下部有一浅窝称卵圆窝,为胎儿时期的卵圆孔在出生后
心脏的外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底居于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左、 右各有两条肺静脉注入左心房,上、下腔静脉分别开口于右心房 的上部和下部。
心尖 圆钝,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平对左侧第5肋间隙, 锁骨中线内侧1-2厘米处。
胸肋面朝左前上方,此面有一浅沟,自冠状沟向下达心尖右侧, 称前室间沟, 它是左、右心室表面的分界。胸肋面主要由右心房和 右心室构成,左心耳和左心室仅参与构成其左侧的一小部分。
闭锁形成的遗迹。
右心房内面观
心腔
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前下方,是心腔最靠前方的部分,靠近胸骨和左侧 第4、5肋软骨的后面。由于右心室的内侧壁-室中膈凸向右心室,故室 腔横切面呈半月形。
右心室腔按功能可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二部以室上嵴为界。流入道的 入口为右房室口,流出道的出口称肺动脉口。室上嵴是介于两口之间的 弓形肌性隆起。其作用是在心室收缩时帮助缩窄右房室口,室上嵴肥大 可引起漏斗部狭窄。
膈面膈心包与膈中心腱部相邻。有一浅沟自冠状沟延至心尖右侧 称后室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交点称房室交点。 膈面主要由 左心室后壁组成,右心室后壁只构成其一小部分。
心脏的左缘圆钝,又称左侧面,由左心室及其上方的左心耳构成, 斜向左下。右缘垂直,由右心房构成,向上延续为上腔静脉。下 缘近水平,较锐,大部分为右心室,仅心尖处由左心室构成。
右心室壁上还有纵横交错的肌隆起,称肉柱。右心室还有一束肌肉从室 中隔连至前壁前乳头肌根部,称隔缘肉柱(又称节制带 )。右心室腔向 右上延伸的流出道部分向上缘渐变细,呈倒置的漏斗形,叫做动脉圆锥 或漏斗。
心的体表投影及心界叩诊 A——主动脉瓣听诊区P——肺动脉瓣听诊区
T——三尖瓣听诊区 M——二尖瓣听诊区
心包
为包裹心脏及大血管根部的囊状结构, 由内、外两层构成。外层叫纤维心包,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上方附着于大血 管的根部并与血管外膜相续;下方附着 于膈的中心腱;前方与胸骨体间有胸骨 心包上、下韧带,以固定心包。内层为 浆膜心包,分为脏、壁两层。
心包及心包窦
心包
心包
心脏的外形
心脏外形近似倒置的圆锥形,比自身握 紧的拳头略大,长轴与身体正中线约成 45°角。可分为朝向右后上方的心底, 和朝向左前下方的心尖,以及对向胸廓 的胸肋面和坐于膈肌上的膈面。近心底 处有一环形的沟,称冠状沟是心房和心 室外面的分界。冠状沟前部被肺动脉隔 断,沟内有供养心壁的血管及脂肪组织。
心脏的外形及血管(前面)
心脏的外形及血管(后面 )
1主动脉弓、2动脉韧带、3 左肺动脉、4左心房、5左肺静脉、6左心耳、7 旋支、8左缘支、9左室后支、10 左心室、11 后室间沟、12 心 尖、13 右肺动脉、14 右肺静脉、15 右心房、16 下腔静脉、17 右心耳、18 冠状窦、19 右冠状动脉、20 心中静脉、21 后室间支、22右 心室、23 上腔静脉、24 升主动脉、25 动脉圆锥支、26 右缘支、27 前室间沟、28 肺动脉干、29 动脉圆锥、30 前室间支、31 外侧支、 32 心大静脉、33 室间隔支
心脏解剖与胚胎学
心脏解剖与胚胎学
心脏的位置与解剖 心脏的胚胎学发生 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畸形
心脏的大体位置与解剖
心的位置
心位于中纵隔内、裹以心包。约2/3在正中线的左侧, 1/3居于正中线的右侧。前方平对胸骨体和第3-6肋 软骨,后面平对第5-8胸椎。
心的毗邻
心前方的大部分为胸膜和肺遮盖,仅前下部有 一个三角区域(相当于左肺心切迹处)隔以心 包与胸骨体下半及左侧第4-5肋软骨相贴。心 的两侧面与左、右纵隔胸膜及肺的纵隔面相邻, 其间有膈神经、心包膈血管通过。心的后方有 胸主动脉、食管、胸导管、迷走神经及纵膈后 淋巴结等。心的下方为膈的中心腱,上方有进 出心的大血管。
心的体表投影
左上点: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约1.2厘米。 右上点: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右缘约1厘米。 右下点:右侧第6胸肋关节。 左下点: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1-2厘米,即心尖
搏动处。 左、右上点连线为心上界,左、右下点连线为心下界。
左上、下点微凸向左侧的弧线为心左界,右上、下点 间微凸向右的弧线为心右界。此外,由左侧第3胸肋关 节与右侧第6胸肋关节的连线,标志心房和心室的分界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