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运筹学课后答案——谢家平

管理运筹学课后答案——谢家平

管理运筹学——管理科学方法谢家平第一章第一章1. 建立线性规划问题要具备三要素:决策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

决策变量(Decision Variable)是决策问题待定的量值,取值一般为非负;约束条件(Constraint Conditions)是指决策变量取值时受到的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保障决策方案的可行性;目标函数(Objective Function)是决策者希望实现的目标,为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表达式,有的目标要实现极大值,有的则要求极小值。

2.(1)设立决策变量;(2)确定极值化的单一线性目标函数;(3)线性的约束条件:考虑到能力制约,保证能力需求量不能突破有效供给量;(4)非负约束。

3.(1)唯一最优解:只有一个最优点(2)多重最优解:无穷多个最优解(3)无界解:可行域无界,目标值无限增大(4)没有可行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是空集无界解和没有可行解时,可能是建模时有错。

4. 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为:目标函数极大化,约束条件为等式,右端常数项bi≥0 , 决策变量满足非负性。

如果加入的这个非负变量取值为非零的话,则说明该约束限定没有约束力,对企业来说不是紧缺资源,所以称为松弛变量;剩余变量取值为非零的话,则说明“≥”型约束的左边取值大于右边规划值,出现剩余量。

5. 可行解:满足约束条件AX =b,X≥0的解,称为可行解。

基可行解:满足非负性约束的基解,称为基可行解。

可行基:对应于基可行解的基,称为可行基。

最优解:使目标函数最优的可行解,称为最优解。

最优基:最优解对应的基矩阵,称为最优基。

6. 计算步骤:第一步,确定初始基可行解。

第二步,最优性检验与解的判别。

第三步,进行基变换。

第四步,进行函数迭代。

判断方式:唯一最优解:所有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负数,即σj< 0无穷多最优解:若所有非基变量的检验数σj≤ 0 ,且存在某个非基变量xNk 的检验数σk= 0 ,让其进基,目标函数的值仍然保持原值。

如果同时存在最小θ值,说明有离基变量,则该问题在两个顶点上同时达到最优,为无穷多最优解。

无界解:若某个非基变量xNk 的检验数σk> 0 ,但其对应的系数列向量P k' 中,每一个元素a ik' (i=1,2,3,…,m)均非正数,即有进基变量但找不到离基变量。

无可行解:当引入人工变量,最末单纯型发表中的基变量含有非零的人工变量,即人工变量不能全出基,则无可行解。

7. 单纯形法需要有一个单位矩阵作为初始基。

当约束条件都是“≤”时,加入松弛变量就形成了初始基,但实际问题中往往出现“≥”或“=”型的约束,这就没有现成的单位矩阵。

需要采用人造基的办法,无单位列向量的等式中加入人工变量,从而得到一个初始基。

人工变量只有取0 时,原来的约束条件才是它本来的意义。

为保证人工变量取值为0,令其价值系数为-M(M 为无限大的正数,这是一个惩罚项)。

如果人工变量不为零,则目标函数就不能实现最优,因此必须将其逐步从基变量中替换出。

对最小化问题,在目标函数中人工变量的系数取M。

8.9.10.(1)C1<0,C2<0,且d≥0(2)C1=0,C2<0 或C2=0,C1<0,a1>0(3)C1> 0,d>0,a2>0,d/4>3/a2(4)C2>0,a1≤ 0(5)x1为人工变量,且C1为包含M 的大于0 数,d/4>3/a2;或者x 数,a1>0,d>0。

11.2为人工变量,且C2为包含M 的大于012. 设xij为电站向某城市分配的电量,建立模型如下:13. 设x1为产品A的产量,x2为产品B的产量,x3为副产品C的销售量,x4为副产品C的销毁量,问题模型如下:第二章1.(2)甲生产20 件,乙生产60 件,材料和设备 C 充分利用,设备 D 剩余600 单位(3)甲上升到13800 需要调整,乙下降60 不用调整。

(4)非紧缺资源设备 D 最多可以减少到300,而紧缺资源—材料最多可以增加到300,紧缺资源—设备 C 最多可以增加到360。

2.设第一次投资项目i为x i,第二次投资项目i设为x i' ,第三次投资项目i设为x i′ 。

3.设每种家具的产量为4.设每种产品生产x i5.(1)设x i为三种产品生产量通过Lindo 计算得x1= 33, x2= 67, x3= 0, Z = 733(2)产品丙每件的利润增加到大于6.67时才值得安排生产;如产品丙每件的利润增加到50/6,通过Lindo计算最优生产计划为:x1=29 ,x2= 46 ,x3= 25 ,Z = 774.9 。

(3)产品甲的利润在[6,15]范围内变化时,原最优计划保持不变。

(4)确定保持原最优基不变的q的变化范围为[-4,5]。

(5)通过Lindo 计算,得到x1= 32, x2= 58, x3= 10, Z = 707第三章1.原问题和对偶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问题,前者从产品产量的角度来考察利润, 后者则从形成产品本身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角度来考察利润,即利润是产品生产带来的,同 时又是资源消耗带来的。

对偶变量的值 y i 表示第 i 种资源的边际价值,称为影子价值。

可以把对偶问题的解 Y定义 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源引起的目标函数值的增量。

2.若以产值为目标,则 y i 是增加单位资源 i对产值的贡献,称为资源的影子价格(Shad ow Price )。

即有“影子价格=资源成本+影子利润”。

因为它并不是资源的实际价格,而是 企业内部资源的配比价格,是由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状况来决定的,并不是由市场来决定, 所以叫影子价格。

可以将资源的市场价格与影子价格进行比较,当市场价格小于影子价格时, 企业可以购进相应资源,储备或者投入生产;当市场价格大于影子价格时,企业可以考虑暂 不购进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1)最优性定理:设 , 分别为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且 C = b ,则 ,a 分别为各自的最优解。

(2)对偶性定理:若原问题有最优解,那么对偶问题也有最优解,而且两者的目标函数值 相等。

(3)互补松弛性: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 X 、Y 为最优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4)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对应于原问题最优单纯形法表中,初始基变量的检验数的负值。

若 −Y S 对应原问题决策变量 x 的检验数; − Y 则对应原问题松弛变量x S 的检验数。

4.表示三种资源的影子利润分别为 0.89、4.89 和 0,应优先增加设备 C台时以及增加材 料可获利更多;14.89>12,所以设备 C可以进行外协加工,200.89<210,所以暂不外 购材料。

5.(1)求出该问题的最优解和最优值;∗ T**x1= x2= x4= 0, x3= 2, x5= 6, Z = 4(2)该问题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和最优值:y1= 2 ,y2== 0 ,w = 4(3) 分别为2、0,对产值贡献的大小;第一种资源限量由 2 变为4,最优解不会改变。

(4)代加工产品丁的价格不低于2×2+0×3=4。

46. (1)设四种产品产量为x i,i= 1,2,3,4(2)影子价格分别为2、1.25、2.5。

对比市场价格和影子价格,当市场价低于影子价格时购进。

(3)原料丙可利用量在[900,1100] 范围内变化,原最优生产方案中生产产品的品种不变(即最优基不变)。

(4)若产品 B 的价格下降了0.5 元,生产计划不需要调整。

第四章1.纯整数规划、0-1 规划、混合整数规划。

2. (1)首先不考虑整数条件,求解整数规划相应的线性规划问题。

若相应的线性规划问题没有可行解,停止计算,这时原整数规划也没有可行解。

(2)定界过程。

对于极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当前所有未分枝子问题中最大的目标函数值为整数规划问题上界;在满足整数约束的子问题的解中,最大的目标函数值为整数规划问题的下界。

当上下界相同时,则已得最优解;否则,转入剪枝过程。

(3)剪枝过程。

在下述情况下剪除这些分枝:①若某一子问题相应的线性规划问题无可行解;②在分枝过程中,求解某一线性规划所得到的目标函数值Z 不优于现有下界。

(4)分枝过程。

当有多个待求分枝时,应先选取目标函数值最优的分枝继续进行分枝。

选取一个不符合整数条件的变量xi作为分枝变量,若xi的值是bi* ,构造两个新的约束条**件:x i≤[b i] 或x i≥[b i]+1,分别并入相应的数学模型中,构成两个子问题。

对任一个子问题,转步骤(1)。

最整数解为:x1=4, x2=2, z = 3404. 解:设,t ij为个人对于个任务的时间耗费矩阵,则目标函数为:约束条件为:解之得:x= 1 ,x= 1 ,x= 1,x= 1 ,其余均为0,z=70,即任务A由12213344乙完成,任务B由甲完成,任务C由丙完成,任务D由丁完成。

5. 解:设在第i天应聘的雇员人数为x i。

数学模型为:解得:x1=0,x2=4,x3=32,x4=10,x5=34,x6=10,x7=4,Z=94。

第五章1. 解:建立目标约束。

(1)装配线正常生产设生产A, B,C型号的电脑为x1, x2 , x3(台),d +−1为装配线正常生产时间未利用数,d1为装配线加班时间,希望装配线正常生产,避免开工不足,因此装配线目标约束为(2)销售目标优先满足老客户的需求,并根据三种电脑的纯利润分配不同的权因子,A, B,C三种型号的电脑每小时的利润是,,,因此,老客户的销售目标约束为再考虑一般销售。

类似上面的讨论,得到(3)加班限制首先是限制装配线加班时间,不允许超过200h,因此得到其次装配线的加班时间尽可能少,即写出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经过Lingo计算得到x1= 100,x2= 55,x3=80。

装配线生产时间为1900h,满足装配线加班不超过200h的要求。

能够满足老客户的需求,但未能达到销售目标。

销售总利润为100×1000+55×1440+80×2520=380800(元)。

2. 解:假设三个工厂对应的生产量分别为300,200,400。

(1)求解原运输问题由于总生产量小于总需求量,虚设工厂4,生产量为100个单位,到各个用户间的运费单价为0。

用LINGO软件求解,得到总运费是2950元,运输方案如下表所示。

(2)下面按照目标的重要性的等级列出目标规划的约束和目标函数。

设xij工厂i(i =1,2,3)调配给用户j( j = 1,2,3,4)的运量,c ij表示从工厂i 到用户j的单位产品的运输费用,a j( j = 1,2,3,4)表示第j个用户的需求量,b i(i =1,2,3)表示第i个工厂的生产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