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婚姻法修正案的讨论

关于婚姻法修正案的讨论

———关于婚姻法修正案的讨论■主持人:胡欣婚姻法修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10月 23日上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开始审议婚姻法修正草案,这标志着婚姻法修改已进入最高立法机关的审议程序,这部法律最终完成修改工作指日可待。

婚姻法的修改,关系千家万户,备受各界关注。

修改后的婚姻法在内容上将作怎样的调整?它有什么新特点?在未来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它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一系列问题都为人们瞩目。

《人民论坛》杂志社邀请有关专家、法律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座谈讨论。

对话人:陈新欣: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晓芳: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江晓阳:卫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博士)胡欣:我们想知道,这次修改婚姻法的背景是什么?它增加了五项新条款,涉及财产分割、离婚条件和家庭暴力等问题。

那么,这里面曾经有过什么样的讨论呢?这些修改意味着什么呢?陈新欣:婚姻法试拟稿,我看到时已经是第四稿了。

1997年 12月曾围绕试拟稿(专家稿)召开过研讨会,不同意见主要集中于是不是设立配偶权,制裁“第三者”。

多数意见认为,“婚外情”是一个复杂现象,不那么简单———一个坏女人想进入家庭,把第一者挤走,跟第二者结婚。

我做心理咨询工作已有 9年,接触到的个案非常多,看问题就不一样了,不只听“秦香莲”一面之词了。

大千世界, 12亿人口,不是想出一个招儿把什么人惩罚一下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解决的。

婚外恋不仅仅是一个道德的问题,它同生理、社会等等问题搅和在一起。

惩罚是否一定公道、合理?是否一定要闹到离婚那一步?法律本不应是给人造成不幸的东西,如果造成不幸的结局,法律反倒缺乏了真正的道德基础,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捉奸成风。

我在想,法律是否应“难得糊涂”,宜粗不宜细?至于要不要抬高离婚的门槛———提高限制制度以降低离婚率,从试拟稿到高法的十四条到人大法工委修正案的五条,很多社会学家认为是更严了。

过去是“有责离婚”即“过错离婚”,婚外情、性功能障碍、判刑等等属这一类。

1980年的婚姻法改为无过错离婚,只要夫妻二人都同意,不说原因也可以判离婚。

江晓阳:双方到法院办手续,先写起诉书,交诉讼费立案以后开庭。

在双方都同意离婚又没什么财产纠纷、子女抚养纠纷和居住问题的情况下,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的程序进行调解,双方不同意撤诉,最快的在外面等 20分钟,当即在电脑上起草,然后拿给庭长,签完字后,调解书就可以拿到了。

就是这么快。

简单地说,就是办一个法院的文书。

当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离婚的时候,司法程序要走半年。

先立案、交诉讼费,然后开庭审理,讲到双方关于对婚姻关系事实有无争议时出现分歧,包括财产争议啦、抚养争议啦、夫妻感情争议啦,一般判决不准予离婚。

然后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半年之后可以第二次起诉, 90%左右的案子在这一次都可以被认定“感情破裂”而判决离婚。

实际上,认为修正案所谓“提高门槛”就在这个地方。

以时间为客观尺度,“感情破裂”的标准从“半年”拉长为“ 3年”。

吴晓芳:我想纠正一下。

我们最高法院虽不审理离婚案,但我问过区法院、县法院,知道他们在一审中在一方坚决要求离婚而另一方坚决不同意的情况下,一般判决不准予离婚。

我认为这不符合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和最高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十四条)的本意。

根据婚姻法,如果确有感情破裂、事实婚姻等等,即使一方坚决不同意也应判决离婚。

而一审审判人员有他们的想法:案子多,审期有限,另外有些人要死要活的,拿着敌敌畏,判离婚我立马死在这儿。

法官为难,干脆判不准离婚。

我曾问过我们的研究室,得知一审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占这类案件的 19%,而半年之后这其中 90%被判决离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嘛!陈新欣:可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加大离婚的难度。

修正案的那几条:遗弃、虐待、失踪、判刑,最后才有“其他导致夫妻关系破裂的事实”。

那么,最重要的因素,比如“性格不和”、“经济问题”、“第三者插足”、“教育子女意见不一致或与老人关系不和”、“恶习”都放在“其他”中,而把很少出现的“失踪”、“遗弃”列为一、二、三、四、五、……吴晓芳:都认为修改婚姻法是限制离婚,媒体在炒,没有这个意思嘛。

婚姻法修改工作从 1994年开始由民政部牵头搞,一直有这方面的呼吁,要修改离婚的法定条件,因为 1980年的婚姻法中“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这个表述不恰当、不科学、不规范。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不是调整感情的。

“感情”是心理学的概念,今天爱得昏天黑地,明天恨得咬牙切齿———感情这个东西不好把握。

世界各国婚姻法条款中都没有用“感情”这个词的,用的是“夫妻关系”或“婚姻关系”。

1989年高等法院对于婚姻关系确已破裂的司法解释(十四条),大家认为执行得不错,就想吸收进来,采用国际通行的概括列举相结合的例示主义的立法原则,把司法解释上升为法律。

法律无权限制离婚,法院只应对双方解除婚姻关系这一事实加以认定,侧重点应当在于怎样把财产分割得更公平、怎样把孩子抚养得更好这样的问题上。

婚姻法应当属于私法领域,国家权力不要浸透得那么多。

胡欣:看来人们有一点误会,以为这个修正案只是为了限制什么,或像通常那样站在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立场上加强对弱势者的法律援助。

看来我们需要跳出来,首先考察一下我们的社会发展阶段,考察婚姻家庭发展的趋向,采用更加现实更加规范的概念和表述改写我们的法律。

陈新欣:关于财产,是修正案的重要内容。

过去,家庭财产是很少的,一台电视机就是大财产了。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 20多年的发展,很多家庭已经拥有不动产、股票等等高数额财产,百万大款、亿万大款都有了。

夫妻离婚时财产变得很重要了。

最近碰到一个案子,这家财产全是丈夫掌握,家里有多少钱妻子不知道。

后来出现第三者,妻子问我该怎么办,我说那你就准备离婚,但为了保护你自己的权益,离婚之前你要把家里的财产搞清楚,然后不失时机赶快起诉以免财产转移。

她让儿子把她丈夫的财产单据全都复印了,一看有七八十万,而她丈夫在这之前跟她讲,离婚只给她 5万。

她去法院起诉,她丈夫大惊失色。

法院判定他给女方 39万,他非常不情愿。

他找了很多借口说钱是借的,上诉到二审法院,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现在财产问题已经上升为特别敏感的问题。

婚姻法修正案在财产方面有突破,规定可以选择约定财产制,也可以选择 AA制。

我还听说一件事情:一个中学女教师变成大款了。

她结了婚过一两年离婚分一半财产;然后又结了婚,过一两年离了又分一半,结了三次婚,大概分了 20多万,就是说通过婚姻来谋财。

还有些人怕结婚,因为有巨额财产,和别人结婚总以为别人图谋自己的财产,不相信爱情。

如果婚前有财产约定,我的这 100万都是我的,你要是爱我,我们就结婚;要是离了,财产不分给你,那也许会有真正的爱情。

修正案专门设立了一方特有的财产,比如说婚前财产,再比如说医疗费或是残疾人生活补助费,或者遗嘱中特别指定的财产继承人的财产。

吴晓芳:财产日益多样、丰厚,夫妻财产关系也日趋复杂,因而这次修正案对财产分割的规定更细化了。

夫妻共同财产制、个人特有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的规定,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情况。

另外,我们这个国家目前还是男性化社会,还是男方挣钱多。

要体现保护妇女权益的原则,所以修正案规定:夫妻双方结婚以后,房屋经过 8年、贵重物品经过 4年就会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其实这就是为了保护女性设立的。

比如说一个农村的小丫头,到了结婚年龄,和一个大款结婚了,经过 4年,家里的摄像机呀、电视机呀什么的,就都转化为共同财产了。

比如说大款房子是 100万买的吧,那么小丫头就可以分 50万。

江晓阳:婚姻法修正案确立了过错赔偿原则,具体规定为: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应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因一方重婚、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无过失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隐藏、转移、变卖、毁损的夫妻共同财产,或一方伪造债务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总体上说,女性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特别从经济收入看是这样。

如果婚姻法中没有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条款,在财产分割时不多一点保护女方,妇女就吃亏了。

陈新欣:然而,过度的保护于事无补,法律还是要讲平等。

过度保护会形成依赖,妇女还是要自立自强。

规定的保护太多,她自己就不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了。

江晓阳:法律对妇女儿童的保护是基于这样一个无可否认的现实:当今社会,丈夫还是“养家的”,近年来有妇女回到家庭的趋向,甚至出现了“全职太太”。

妻子从事的家务不表现为“薪水”,但无疑它构成家庭财产。

胡欣:在财产分割方面对女方的倾斜,体现了对传统观念的纠正。

纠偏是为了还原平等。

应当好好读一读西蒙娜·德·波普瓦的《第二性》,这本书半个世纪前出版时震惊了世界,一周内销售一空,其英译本发行量是 200万册。

波普瓦那样理智和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社会中女性的种种不平等,指出这种不平等被内化为女性的自卑:屈从、被动、自我迷失……她甚至分析了凶悍妻子对丈夫的驾驭欲,认为管住丈夫、保护处境正是处境注定的依赖性的表现,事实上她仍是弱者。

现在好多家庭是“气(妻)管严”,这并不说明妻子地位提高了。

波普瓦认为,结婚应当是两个完整的、独立的人的自由结合,而不是一方的撤退。

吴晓芳:恩格斯说一夫一妻制既然是财产关系的产物,那么它必然走向消亡。

私有制、国家都要消亡,包括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未必合理,所以我们在感情的问题上要采取宽容的态度。

这次法工委的修正案,实际上采取了折中的态度。

对此曾有过激烈的争论,有人主张一方有婚外性行为,对方抓到证据就可以要求赔偿。

现在的条文是:因一方重婚、虐待、遗弃另一方而导致离婚的,受害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补偿。

在表述上,修正案采用了“夫妻双方应当相互忠实”的倡导性的文字。

我们的法律对个人的隐私权保护得不够。

重婚、嫖娼是犯罪,而侵犯隐私权也是可以定罪的。

依我看能把官员腐败嫖妓这样的事管住就可以了,婚姻中感情的变化这样的事你管不了。

有统计说目前婚外恋的比例是 25%— 40%。

胡欣:这真让我吃惊,但是我仍然认为有质量的婚姻是稳固的。

像波普瓦和萨特,没有婚姻,没有责任和义务的约束,但他们之间的伴侣关系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吴晓芳:有人说爱的最高境界是“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我爱你,包括你的背叛和你的所有缺点。

我分享你的爱,比如妻子抚养丈夫情人的孩子,这是不是高尚的情怀?胡欣:噢,我刚刚明白这首歌的语法逻辑,我太不同意了!倘若这样,封建社会的贞洁牌坊是最神圣的,自残、殉葬是最道德的,这太悲哀了!爱不是自我牺牲,而是获得幸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