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语教学心理学试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英文课程名称: Psychology in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课程编号总学时数:32 学分数:2理论教学时数:32 实践教学时数:0执笔者:编写(修订)日期:一、课程的性质《外语教学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下外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外语,又要研究外语教师如何传授外语。
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一方面,它有自己的核心概念和范畴群;另一方面,它也要综合应用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和研究外语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现象,总结心理规律。
二、教学的对象作为一门专业课,外语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英语教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
这些学生已经完成了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课程的学习,对普通心理学专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一般具备了接受外语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教学的目的外语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有关外语教育与学习的本质、过程、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有较深入的理解;形成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指导研究学校外语教育,指导学生外语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本课程围绕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展开,可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三章是第一部分,这是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学习理论的基础部分,包括心理学与外语教学、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第四到八章是第二部分。
主要内容是外语教学中涉及到的心理语言学理论,`包括掌握外语的心理分析、外语的感知、外语的理解、外语的表达和语言材料的记忆。
第三部分包括第九到十三章,主要内容是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同课型具体涉及到的心理分析,如:外语词汇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语音、语法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口语教学的心理分析、外语阅读教学的心理分析和外语写的教学的心理分析等。
第四部分包括教与学的主体:第十四章关注学习者,主要涉及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个别差异。
第十五章关注教学者,讨论如何提高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读物本课程采用朱纯编的《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为正式教材。
教学参考书:Wilga M.Rivers.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六、内容选择及教学的指导思想(一)突出外语教育心理学的现代特色,注重学术性和操作性的结合。
本课程以学习和指导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贯穿始终,确保学生学习有较高的学术性和交流性。
(二)注重内容全面而有重点本课程强调围绕心理语言学、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去分析和研究问题。
教学内容强调逻辑性和清晰的线索,以此更加明确地反映全面。
(三)联系中国学校外语教育实际七、教学要求1、准确理解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
2、努力作到将心理语言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4、注重学生外语教学心理学知识的建构过程。
提高学生自我心理教育的能力。
5、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八、各章主要内容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第一节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影响及其演变第二节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本章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外语教学心理学?本章复习思考题1.外语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2.名词解释:心理学、习得第二章学习理论的发展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3.格思里的接近条件作用4.赫尔的系统行为理论5.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第二节认知学习理论1.格式塔理论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3.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4.认知理论的新发展第三节社会学习理论及其他1.观察学习2.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3.学习的神经生理学本章讨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章复习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学习(广义)学习(狭义)强化正强化负强化)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同化图式认知2.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3.(试分析日常对学习的片面理解。
)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5.试分析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6.简述社会学习的理论。
7.简述操作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和主要规律8.简述强化的类型和技巧。
9. 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
10. 试分析发现学习的优点和条件。
第三章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第一节心理语言学的发展1.心理语言学的诞生2.心理语言学的重大进展2.1 转换生成语法引起的震动2.2各种学科的新汇合第二节体现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几个方面1. 语言(Language)和言语(Speech)2. 语言的结构(Structure of Language)3. 语言的功能(Function of Language)4. 语言和思维(Language and Thought)5. 语言的运用6. 第一语言的习得7. 第二语言的学习本章讨论1.你如何理解“思想不是在词中体现,而是在词中完成”2.你是如何理解“内部言语说”中“内部言语”的?3.索绪尔是如何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本章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1.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心理语言学的诞生。
2.心理语言学家感兴趣的首先是人的言语活动,亦即个人运用语言如何在心理上成为可能的问题。
.3.语言是个人心理现象,而言语则是社会现象。
4.沃夫假说强调语言反映现实的结构,是极端的语言决定思维论。
5.沃夫假说强调语言与思维是等同的。
.6.维戈茨基认为,内部言语就是自言自语,它等同于思想。
7.维戈茨基认为,内部言语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只有语法形式的无声言语。
8.皮亚杰认为,语言随智慧运算阶段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发展是智慧发展的结果。
. 9.言语理解是一个将言语表层结构转换为深层结构,然后再转换成初始的言语思维最深层的语义表象的译码过程。
10.由于整个话语的意义等于各单句意义的总和,故理解单句的意义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名词解释语言、言语、内部言语同化调节第四章掌握外语的心理分析第一节对外语知识和技能的分析1.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关系2.各种言语技能之间的关系第二节掌握外语言语技能的三个层级1.领会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2.复用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3.活用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第三节掌握外语言语技能的类型特点1.感性直觉类型2.理性逻辑类型第四节掌握外语过程的神经生理基础第五节外语能力分析1.掌握一定语言规范的能力2.语感3.外语思维本章讨论:1.知识与技能有什么区别?2.试论语感的心理特征以及有助语感形成的若干因素。
3.简要评述有关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几种不同观点。
4.感性直觉类型和理性逻辑类型各有什么特点5.外语思维是学好外语的条件吗本章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1.学习外语,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外语熟练。
2.活用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表现为创造性地再现语言材料。
3.利用背熟的语言材料讲话或写话,是领会式掌握外语言语技能。
4.从掌握外语言语技能的类型来看,自觉推理地使用语言知识是理性逻辑类型的特征。
5.当一个人还不理解某词时,这个词还只是第一信号刺激物。
6.词本身作为外在刺激物,与其他物理性刺激物有着本质的差别,因为词仅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7.通过翻译来掌握外语,不能说已掌握外语,因为外语词并未成为第二信号刺激物。
8.就思维形式而言,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在操不同的语言时是完全不同的。
9.能够运用外语思维不是掌握外语的条件,而是掌握外语的结果。
10.知识是由技能转化而来的,知识实际上等同于技能。
二.名词解释知识、技能、语感、领会式掌握、复用式掌握、活用式掌握、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五章外语的感知第一节感知外语过程中各种感觉的作用1.言语听觉2.言语视觉3.言语动觉4.言语知觉中各种感官的相互作用5.语感的形成第二节言语知觉1.知觉的特点2.言语知觉的过程3.言语知觉中感觉与思维的统一4.言语中感知和理解的关系本章讨论:1.知觉的特点是什么。
2.讨论言语中感知和理解的关系。
本章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1.就语言和言语而言,心理语言学家主要对后者感兴趣。
2.在生理上,感知必须以大脑的第二信号系统为前提。
3.语理解在生理上乃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在心理上则以领悟所感知到的对象为特征。
4.语的感知可归结为第一信号活动的过程。
5.言语听觉、言语视觉和言语动觉,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感知觉。
二.名词解释感觉知觉知觉选择性知觉整体性知觉恒常性知觉的意义性.第六章外语的理解第一节内部词汇的检索1.影响内部词汇检索的因素2.内部词汇的语义结构第二节句子的理解1.句子理解中的结构、功能和加工2.句子的处理第三节话语的理解1.话语的连贯性2.话语微观结构的模式3.图式与话语处理本章讨论:1.哪些因素影响内部词汇检索?2.如何理解格赖斯会话原则3.图式与话语处理有什么关系?本章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图式词汇检索言外内容命题主题结构内部词汇的层级网络模式、扩展激活模式语义特征模式第七章外语的表达第一节计划表达内容1.话语计划2.句子计划3.成分计划第二节言语计划的执行1.计划与执行2.发音程序本章讨论:1.话到嘴边现象说明了什么2.说话者在计划表达内容时,有必要考虑哪几个方面?3.塞尔就允诺行为提出的四条规则是什么?:本章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发音程序预置型口误反复型口误混合型口误简化型口误误派生第八章语言材料的记忆第一节记忆的一般原理1.输入和编码2.储存3.输出和恢复第二节不同层级语言单位的记忆1.词汇的记忆2.句子的记忆3.语段的记忆第三节遗忘与改善记忆1.关于遗忘产生的两种解释:消退说、干扰说2.影响遗忘进程的几种因素与改善记忆的途径本章讨论:1.记忆的一般过程是什么?2.什么是词的认识深度?如何提高词的认知深度?3.在以再认为主的的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词汇记忆4.在以重现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词汇记忆5.哪些因素影响遗忘进程?本章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1.一般说来,人们在短时记忆阶段主要依靠听觉编码。
2.在以再认为主的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生词意义。
3.外语学习者对句子的记忆,应努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表层形式。
4.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认知和重现是信息的提取过程,或称恢复或输出。
5.在外语学习中,学生是通过无意识记来获得系统的语言知识的。
二名词解释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意理识记机械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即时记忆广度、重现再认遗忘的干扰说消退说第九章外语词汇教学的心理分析第一节词的结构1.词的感性基础2.词义与概念第二节词义的揭示1.不同语言的词之间的相互关系2.揭示外语词义的方法第三节词汇的习得1.内部词汇的积累2.关于词汇习得的教学法考虑本章讨论:1.为什么说词汇学习在形、音、义全面掌握的要求下应特别重视语音?2.外语词的被习得有何表现?3.何谓类概念?何谓种概念?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