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供应链:是围绕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运输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第二章
物流网络:是由固定的物流设施组成的具有物流能力的物理结构。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供应物流:指物质生产者、持有者至使用者之间的物流,即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销售物流: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生产物流: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进货物流:是生产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辅料、外加工件的采购与接收过程。
出货物流:指经包装送入成品仓库储存,产成品搬运出库,将产成品转移到流通环节。
第三章
供应链营销:就是供应链建
立、维持、强化整个供应链
活动中的客户关系并使之
商品化,识别不同的服务市
场,设计营销方案,以顾客
的满意为中心来优化供应
链的活动和管理。
市场领导者:指该企业在相
同的产品市场上,拥有最大
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它在产
业界具有影响其他竞争者
的强大力量,而这些影响力
量可能表现在价格的制定
上、产品标准或规格的判定
上、配销渠道结构上等。
效率:指评估企业资源投入
与产出的关系。
渗透性定价:是最初以低价
进入新市场而获得更大的
占有率的定价策略。
第四章
精益生产:即企业把客户、
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
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
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
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
的供应链。
企业资源计划(ERP):在
MRPⅡ和JIT的基础上,通
过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物
流及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
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以及
供应商的制造资源结合在
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求
制造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思
想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第五章
供应链需求管理:就是以供
应链的末端客户和生产需
求为核心,有计划的利用各
种资源,协调和控制需求,
以实现供应链上供需平衡
的业务活动。
牛鞭效应:由于供应链的信
息流从末端向源端传递时,
信息扭曲会逐级放大,导致
需求信息的波动越来越大。
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
在图形显示上如同一条甩
动的牛鞭,因此被形象的称
为牛鞭效应。
供给计划:用于决定何时、
何地、为何种需求提供的供
给,以实现供与需的平衡,
满足客户的订单与需求。
第六章
供应链伙伴关系:是指为了
实现特定目标而在供应链
内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独
立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
协调关系。
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的实
际需求方和物流的实际供
给方之外的第三方,它部分
或全部利用第二方的资源,
通过合约向第一方提供物
流服务,它是业务外包在物
流业务中的具体表现。
OEM生产模式:主要是指
拥有自主产权的企业利用
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
负责产品的设计开发、市场
营销等专业业务,而把具体
的生产加工业务委托给其
他EMS企业承担。
业务外包:就是将企业的资
源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以
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而将
那些不属于核心的或企业
不擅长的业务外包出去,利
用他人的资源,包括利用他
人的技术、时间和资金三个
方面的资源。
第七章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以客
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经
营理念,目的在于改善企业
与客户之间关系,在企业的
市场、销售、服务与技术支
持等与客户相关的领域广
泛实施,通过为不同类型的
客户定制不同的服务,吸引
和保持更多的客户。
供应商关系管理:是一种新
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目
的在于改善企业与供应商
之间的关系,实施于围绕企
业采购业务的相关的领域,
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
紧密的业务关系,整合双方
资源和竞争优势来共同开
拓市场,扩大市场需求和份
额,降低产品前期居高不下
的成本,实现双赢的企业管
理模式。
呼叫中心:是集电话、传真
机、计算机等通信、办公设
备于一体的交互式增值业
务系统。
第八章
安全库存:它是指当不确定
因素已导致更高预期需求
或导致完成周期更长时的
缓冲存货,安全库存用于满
足提前其需求。
中转存货:也叫渠道存货,
它代表着正在转移或等待
转移的储备在运输工具中
的存货。
现有存货:是指实际储存在
特定配送设施中的存货数
量。
再订货点:是指用来明确启
动补给订货策略时的货品
单位数。
独立库存需求:是指需求变
化独立于人的主观控制能
力之外,其数量和出现的概
率是随机的,不确定的。
相关库存需求:是指需求数
量和需求时间与其他相关变量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
财务管理:是一项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利用资金、成本、收入等价值形式组织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价值形成、实现和分配,并处理在这种价值运动中的经济关系的综合性管理活动。
现金流的现值:是指现金流量用当天的贴现率表示的价值。
第九章
第十章
波动库存:由于不能准确预测销售数量、生产数量和时机而持有的库存。
预期库存:是指为迎接一个高峰销售季节、一次市场营销推进计划或一次工厂停产期而预先建立起来的库存。
批量库存:以大于目前所需要的数量来获得物品,由此造成的库存就是批量库存。
运输库存:指由于物料必须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而产生的库存。
屏障库存:对于大量使用价格易于波动的原料的企业,可以通过低价时大量购进而实现可观的节约,这种库存叫屏障库存,也叫投机库存。
损坏/报废成本:是指库存物资可能受潮、风干,由于搬运而弄脏或其他方式的损坏,因而不再可销售或不再可利用而导致的维修或报废成本。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是一种战略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他以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
同步优化运行。
批量规模:是指供应链的某
一个阶段在既定的时间内
所要生产或采购的产品数
量。
缺货成本:是指如果订货时
没有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可
供发货,就可能失去销售的
机会或可能增加额外的费
用。
安全库存:是指在给定时
期,为满足顾客需求而保有
的超过预测数量的库存。
第十一章
运输:就是为了将产品从生
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
中而发生的产品的空间位
移。
送奶线路:是指一辆卡车将
从一个供应商那里提取的
货物送到零售店时所经历
的线路,或者从多个供应商
哪里提取货物送至一个零
售店时所经过的线路。
第十二章
快速响应:是一种全新的业
务方式,它体现了技术支持
的业务管理思想,即在供应
链中,为实现共同的目标,
各环节间都应进行紧密合
作。
CPFR模型:是一种建立在
贸易伙伴之间密切合作和
标准业务流程基础上的经
营理念,CPFR研究的重点
是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
承运商及零售商之间协调
一致的伙伴关系,以保证供
应链整体计划、目标和策略
的先进性的模型。
有效顾客响应:是应用于食
品行业,分销商和供应商为
消除系统中不必要的成本
和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效
益而进行密切合作的一种
供应链管理方法。
第十三章
供应链产品质量:是指供应
链各节点企业生产的产品
或零部件的质量。
满意度指标:是反映供应链
上、下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
绩效评价指标。
准时交货率:是指上层供应
商在一定时间内准时交货
的次数占其总交货次数的
百分比。
供应链产销率:指一定时间
内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已销
售产品数量之和与已生产
产品数量之和的比值。
第十四章
信息分类编码:就是将具有
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信
息合并在一起,把不具有上
述共性的信息区别开来,并
在此基础上,赋予信息某种
符号体系,一般用代码加以
表示。
定义识别:指事先给识别对
象赋予一个标识代码,通过
获得其ID代码并与数据库
相联,以实现对管理对象的
正确识别。
电子商务:就是指借助于互
联网进行商业贸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