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俯卧位辅助通气治疗ARDS的护理PPT课件
俯卧位辅助通气治疗ARDS的护理PPT课件
7/21/2020
.
11
呼吸机的管理
俯卧位前调整好呼吸机管道支架位置,能 间断脱机者予100%氧吸人2rain后短时间脱离呼吸机,避免翻 身时牵拉气管插管而引起呛咳与不适。
7/21/2020
.
12
保持气道通畅
俯卧位通气有利于分泌物引流和促进呼吸。定时评估患者呼吸状况, 适时吸痰,其指征:患者频繁咳嗽,肺部听诊有痰呜音,呼吸机高 气压报警等。
7/21/2020
.
3
俯卧位通气作为ARDS治疗的辅助手段,不仅能改善大部分 患者的氧合状况,降低FiO 、PEEP水平,从而减少患者肺 损害和氧中毒的发生,且操作方便,更有利于气道通畅、减 少堵塞及痰液的引流,使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好转,对缩短病 程,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7/21/2020
.
4
7/21/2020
.
10
管道护理
在操作前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气囊充气并记录。翻身前, 注意气管插管位置的固定,防止插管牵拉、脱落、扭曲,导致气道 阻塞通气障碍。
翻身前整理好呼吸机管路,倾倒呼吸机冷凝水。暂夹闭各种引流管, 防止引流液返流。
翻身时要确保管路及气管插管或Fra bibliotek切套管的通常,防止脱出、打折 弯曲发生。翻身后及时打开引流管,确定管路位置并妥善固定,并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引流量。
俯卧位通气操作前的 准备及方法
7/21/2020
.
5
操作前准备
沟通:向患者或家属说明俯卧位通气的意义和方法,做好必要的解 释、沟通,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配合。
监测:操作在患者持续的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下进行。 保证氧气供给:充分吸净气道内分泌物(吸痰前给予2分钟纯氧吸人)。 管道:认真检查各种管道并妥善固定,将所有的管道置于床的对侧;
性避免压迫生殖器。
7/21/2020
.
7
护理措施
7/21/2020
.
8
生命体征的监测 管道护理 呼吸机的管理 保持气道通畅 营养支持 加强基础护理
7/21/2020
.
9
生命体征的监测
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 ,翻身时将电极片安置于背侧,记录翻身前后各参数值。
俯卧位通气时,应进行持续24 h的无创动脉血压、心电和血氧饱和 度的监测,必要时可在翻身前提高吸入氧浓度。在机械通气30 min 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各种参数适当调整,主要是看潮气量、频率 、氧浓度是否符合患者目前状态,以防低氧未改善、通气不足或通 气过度。
在吸痰前,给予100%纯氧吸人2~5 rain,防止氧饱和度下降,吸 痰时由深向外扭转提出,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7/21/2020
.
13
加强基础护理
各项基础护理按时并集中完成。 为减少特殊体位带来的不适,当把患者置于俯卧位时,尽量增加患
者腹部的空间移动,因为腹部在通气时上下移动,会带动横膈膜下 移,使肺部扩张。 要达到这个目标,应该在用面部垫专用的俯卧位头垫垫高头部的同 时,使患者双手向上,放于软枕上,并在其髋部及膝、踝关节处放 软垫,1 h后更换软垫位置。
7/21/2020
.
14
加强基础护理
受压部位涂抹赛肤润保护皮肤,保持床单的清沽平整,无屑元皱, 定时翻身,防止皮肤压疮的发生。
帮助患者活动踝关节、腕关节,保持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和肌肉 萎缩。
7/21/2020
.
15
课后补充: 俯卧位通气(2次/日,1次1h)
7/21/2020
.
16
谢谢聆听
7/21/2020
.
17
操作前2小时停止胃肠营养,检查有无胃内潴胃}后,夹闭胃管。 指导:指导患者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其需要,取得患者的配合
7/21/2020
.
6
操作方法
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翻身时4~5人一起进行, 患者头侧1人,保护气管插管及静脉管路不移位。 患者两侧各站2人,先将患者转为侧卧位,再转至俯卧位。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有助于观察呼吸道足否通畅及呼吸管路的情况。 双臂与身体平行,使患者的双手向上,放于软枕上,保持功能位置。 将枕头置于胸部,髋部及膝部,头部及膝踝关节处 软垫,防止压伤。 同时保证胸腹部有一定活动度,女性要让乳房处于舒适的位置,男
2015 俯卧位辅助通气治疗ARDS的护理
7/21/2020
.
1
AR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由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 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7/21/2020
.
2
俯卧位通气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机制:俯卧位时水肿液重 新分布,肺内气体重新分布使背侧萎缩气泡复张,全肺通气 情况得到改善,同时在肺灌注不变情况下,背侧肺通气增多, 可改善通气血流比,从而减少肺内分流,俯卧位时因心脏直 接指向胸骨,肺脏几乎不受心脏重量影响,从而改善通气与 血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