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2011年上海电力设备行业信用分析报告第一部分行业概况1 行业界定1.1行业定义电力设备是指用于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的设备,主要包括电站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组等发电设备和变压器、开关、电容器等输变电设备。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2002》,电力设备制造业包括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C3511)、汽轮机及辅机制造(C3513)、水轮机及辅机制造(C3514)、其他原动机制造(C3515)、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C3911)、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C3921)、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C3922)、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C3923)、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C3924)、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C3929)和电线电缆制造(C3931)。
1.2行业细分子行业、主要产品电能从生产到消费一般要经过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四个环节。
因此,按照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先后顺序,电力设备一般分为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
一、发电设备发电设备主要包括电站锅炉、汽轮机、水轮机、火力及水力发电机等,具有生产周期长、设备庞大、原材料需求多、占用资金量大、以单定产、单件小批等特性,是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机械制造行业。
由于我国电力供求缺口较大,电厂建设将长期保持高速发展,为发电设备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一般来说,发电设备按照所使用的原料又可以分为火力发电设备、水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和核电发电设备。
二、输变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包含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
一次设备行业主要包括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电力开关及电线电缆等,是电力输送的“硬件”设备;按电压等级分,110KV 以上为高压产品,110KV 以下产品则为中、低压产品。
二次设备主要是针对电网自动控制、保护和调度而言的,是电力输送的“软件”设备,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和高科技开发,很大程度上由国内自主开发。
2 行业地位电力设备制造业是我国电工电器行业的重要子行业,近年来电工电器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电工电器行业主要包括发电设备制造业、输变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电工器材制造业,电力设备业是电工电器行业的重要子行业。
2011年,电工电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4506.74亿元,同比增长26.98%;完成销售产值43315.35亿元,同比增长26.48%;产销率为97.32%;完成出口交货值5991.98亿元,同比增长19.22%。
2011年,电工电器行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发电设备同比增长14.03%。
其中,水轮发电机组同比上升32.18%,汽轮发电机同比上升13.86%,风力发电机组则出现10.42%的负增长,电站锅炉同比增长0.53%。
输变电产品中,变压器产量同比增长6.86%,其中大型电力变压器增长8.11%,高压开关板增长17.59%,低压开关板增长为22.75%。
电工电器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态势,产销呈现快速增长、衔接良好的势头,尤其是主导产品——发电设备产量增势趋于平稳,输变电设备摆脱一位数低幅增长已进入两位数增长阶段。
从图1可以看出,除2006年电工电器工业总产值占机械工业总产值比重略有下降外,我国电工电器行业占机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1年我国电工电器业对机械行业贡献提升,在十二个子行业中,对总产值增长拉动较大的行业依次是:电工电器、汽车、石化通用和基础件等行业,贡献率均在9%以上,其中电工电器行业贡献率最高达27.94%。
总的来说,我国电工电器行业在机械工业中所占比重比较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图1 2001-2011年电工电器工业总产值占机械工业总产资料来源:中国工业机械联合会同时,我国电工电器行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从2001年的2.75%上升至2011年的9.44%,从近10年电工电器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电工电器行业的发展速度快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电工电器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图2 2001-2011年电力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资料来源: Wind资讯3 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3.1 行业运行现状3.1.1 国内运行状况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拉动电力需求高速增长。
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强盛的象征,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也是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的经验总结。
工业是经济起飞的引擎,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力。
城市则是伴随工业发展形成的人口集中、生产要素集聚的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空前增强,工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
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1年的49%。
图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资料来源: Wind资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GDP 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发电量也持续上升,2011年全年发电量相当于1978 年的17.9倍。
图4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GDP和发电量增长情况资料来源: Wind资讯进入21 世纪,电力建设投资明显加速,发电装机容量从2001年至今,年均增长率接近12%。
图6 近10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资料来源:Wind资讯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保持较快增长,发电设备产量已雄踞世界之首。
2001年以后,国内发电设备产量开始高速增长,从2006 年起,产量超过一亿千瓦,连续6 年发电设备产量居世界之首。
图7 近10年中国发电设备产量资料来源: Wind资讯火电设备,超超临界成为主流。
改革开放前,我国已经能够完全自主研制高压、超高压、亚临界电站锅炉、冲动式汽轮机、双水内冷、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等6-300MW 火电机组,同时初步形成了哈尔滨、上海、东方等三大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图8 近10年中国火力发电设备产量资料来源: Wind资讯水电设备,机组向巨型化迈进。
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有了显着的进步,前后经历了刘家峡、龙羊峡、岩滩、广蓄等一批单机容量30 万kW 级型机组投入运行后,单机容量40 万kW 的李家峡,单机容量55 万kW 的二滩,特别是30 多台单机容量70 万kW 的三峡、龙滩机组顺利投产;正在建设中的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等电站,单机容量从70 万kW 向着80 万kW 乃至100 万kW 机组发展。
通过“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这三步,我国大型水电机组的制造能力和水平已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97 年7 月,三峡左岸电站14 台70 万千瓦大型机组国际招标采购结果出炉:三峡总公司与法国阿尔斯通、瑞士ABB(发电设备部分现已并入阿尔斯通)签订8 台机组合同,由哈电分包并联合设计、接受转让技术;与VGS (德国伏伊特、西门子和加拿大GE)签订6 台机组合同,由东电分包并联合设计、接受转让技术。
三峡右岸电站共安装12 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
法国阿尔斯通、哈电、东电三足鼎立,各自包揽4 台。
通过三峡工程建设,我国大型水电装备制造业仅用了短短7 年的时间,实现了30 年的大跨越,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开始到来。
图9 近10年中国水力发电设备产量资料来源: Wind资讯与此同时,随着宝泉、惠州和白莲河三个抽水蓄能电站通过统一招标和技贸结合的方式引进抽水蓄能机组的研发和设计技术,以及其后的黑糜峰、蒲石河等抽水蓄能电站机组作为后续依托项目,使得抽水蓄能机组设备国产化的步伐大大加快。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已进入大容量、高水头、高扬程的时代,机组设备制造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大大促进了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发展。
风电设备,跻身全球十强。
我国2001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仅为57兆瓦,到2011 年达到20665兆瓦,跻身世界风电装机大国行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风力发电国。
图10 近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资料来源:中国风能协会我国从1985 年开始研制并网型风电机组,产业化的道路也由最早“引进采购”发展到目前的“引进消化+自主研发”。
目前,我国已全面掌握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
全国已经生产或准备进入大型风电机组制造的整机生产企业有80 多家,产品已安装到风电场的约30 家,初步形成了入围全球风机制造十强的华锐、金风、东汽等龙头企业。
与2003年相比,中国企业数量从0家上升到4家,表明中国风电行业已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总体而言,电力设备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行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用电提供电力成套设备的重任,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
中国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将向优化电源机构趋势发展,即优先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而对煤电则“立足优化结构、节约资源、重视环保、提高技术经济水平”。
未来一段时期,可再生和新能源发电设备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中国发电装机容量中得比重将逐步增加。
输变电工程推动了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输变电进入特高压时代。
输电和变电设备是电力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一国电力工业的先进程度。
我国电力工业从220 千伏、330 千伏,发展到500 千伏的电压等级,都曾向发达国家购买了大量技术和设备。
从1998 年开始,我国认识到输变电制造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政策上予以了大力支持,并明确重大工程一定要结合设备国产化的目标。
这其中标志性的项目是三峡输变电工程、750 kV输变电工程、特高压输电工程等。
三峡输变电工程极大地推进了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2009 年1 月,我国首条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投入商业运行。
2010 年7 月,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向家坝-上海±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竣工投产。
通过特高压示范工程实践,我国具备了批量生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所有特高压交直流设备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图12 近十年中国电力电缆产量及增速资料来源: Wind资讯总之,随着电力工业进入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信息化,在电力结构方面,调整了发电、输电、配电之间的关系。
在发展电源的同时,高度重视电网建设,使输电网、城网、农网均得到极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输变电产业整体质量的提升。
我国电力建设,历来是重发电,轻输配电,主网架结构较为薄弱,配电网老化,区域电网间交换量较小,联络线多采取单会先的周边联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