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洪秀全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囯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

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

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上,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族弟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使太平天国能继续坚持斗争。

颁布革命纲领。

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特别是在学医行医期间结识了不少国际友人华人华侨等为以后革命奠定了基础与支持。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

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

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康有为是参与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之一,自5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对他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评价较低,这是因为有两种说法一直为多数研究者所接受,一曰:康氏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跌入了帝国主义的圈套”,成为其“推行侵略政策的工具”,与洋务派主张的“以夷制夷”并无二致。

一曰: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氏的政治思想倒退到反对民权、膜拜君权的立场,最终堕落为保皇党,成了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

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探索救国之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甲午中日战争宣告它的失败;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戊戌六君子血溅菜市口宣告失败,辛亥革命学习美国的共和制,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还是失败。

直到新文化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歌名才焕然一新,从此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领导人民翻身的解放,当家做主起来。

所以说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从历史上来说,封建制度已经腐朽不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说明了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中国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可能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而后来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取得的胜利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

从人民来说,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让人民饱受受压迫、受剥削的痛苦,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不仅没有完全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没有实现民族的独立,反而将中国陷入战乱。

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建立了人民统一抗战的战线,坚持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建立由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