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道路与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市政道路与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平安县道路与排水工程(II标段)施工组织设计青海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八月十四日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述平安县古城大道二期位于平安县中心城区西南侧,与南环路、安夷路、互助南路、杨家路交叉,就是平安县内一条东西向道路,规划为城市主干道,本次工程范围为南环路~杨家路,桩号为K0+000~K0+593、23,道路全长593、23m,红线宽度为30m,设计速度为40Km/h。

1、道路部分:工程车行道采用1、5%的横坡,设计时速为40Km/h。

路基横断面型式为:4、5m(人行道)+9、75m(车行道)+1、5m(中央分隔带)+9、75m(车行道)+4、5m(人行道),红线宽度30m。

机动车道自下而上依次铺筑:25cm天然砂砾【竣工设计弯沉为149、2(0、01mm)】+30cm水泥稳定砂砾(掺水泥5%)【竣工设计弯沉为37、3(0、01mm)】+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8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竣工设计弯沉为29、8(0、01mm)】+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竣工设计弯沉为26、7(0、01mm)】,路基顶面验收弯沉为232、9(0、01mm),结构层厚度67、6cm。

机动车道两侧的侧平石选用花岗岩块材,侧石规格25×15×80(30)cm,侧石外露高度15cm,道路直线段采用80cm侧石曲线半径小于15m或圆角部分,采用30cm的侧石。

平石规格12×30×80(30)cm,道路直线段采用80cm平石;曲线半径小于15m或圆角部分,采用30cm的平石。

侧平石下设置10cmC15水泥混凝土基座以及10cm碎石或合格旧料。

2、给水部分:本工程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心线南侧12、5m,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中心线北侧12、5m,局部加宽段雨污水管道管位距机动车车道边线2m,位于人行道下。

污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当管道覆土厚度小于3m时采用Ι级钢筋混凝土管道;当覆土厚度大于等于3m时采用Π级钢筋混凝土管道。

管道连接采用密封圈承插口。

雨水口连接采用管径为d300的Π级钢筋混凝土管道,基础采用120度素混凝土基础,雨水连管坡度大于等于1%。

所有雨污水检查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方井,雨水检查井每隔1~2座设沉泥池,落底深度300mm;检查井井盖采用钢纤维制品,井座及爬梯采用球墨铸铁材质,人行道上井座采用轻型,车行道采用重型。

本工程雨水管道雨水暂排至杨家路d400已建雨水管道。

3、道路照明部分:本工程道路属于城市主干路,平均照度为20Lx,照度均匀度0、4,照明功率密度值LPD小于0、85W/m2。

供电电源:本工程按三级负荷设计,采用一路10kv电源供电,照明负荷计算计算容量约14、52kv,预留交通信号用电,景观用电与广告用电20kw,设一座10/0、4kv 箱变,位置在桩号为k0+300处的绿化带内。

箱变电站需经当地电力部门及路灯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订货及及施工,10kv外线由电力部门负责施工,设计分界点为箱变内10kv进线电缆接头,电缆头以下为我方施工范围。

路灯灯杆设计在人行道上,离机动车道侧0、5m处,灯杆采用普通的热镀锌等径杆,机动车道侧灯悬臂1、5m 机动车道侧灯具仰角为10度。

路灯间距35m。

线路敷设:照明电缆在人行道下敷设穿直径80PVC管保护,过道路穿直径100热镀锌厚壁钢管保护,本工程仅预留信号灯电缆保护管。

电缆保护管管口应无毛刺与尖锐棱角。

钢管两头应做成喇叭口,确保管内洁净,不得漏入水泥砂浆及碎杂物,且每根管内应预留8#铅丝一根,过道路保护管埋深1、0米。

路灯供电线路采用380V/220V三相四线电缆,配线回路力求三相负荷距相等。

照明电缆采用VV-1KV 5×16;道路灯杆内照明线采用铜芯塑料护套线BVV-0、75KV 3×2、5。

电缆在杆内接线,接头采用自融性防水指标。

灯杆维护门内设专用照明接线盒。

接地保护:道路照明工程采用TN-S制保护接地系统,配电箱落地安装,安装基础要求良好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配电电缆至每根灯杆应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灯杆、灯具等不带电金属物体均需与PE线可靠连接,沿电缆保护管内敷设专门接地保护线。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第一节场地布置平安县古城大道二期道路全长为593、23m,施工区较为狭窄,项目多且工期短。

经过全盘考虑后,施工场地原则上分为生活区域及施工生产区域两大部分布置。

具体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第二节现场组织安排本公司为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现场的人员组织、劳动力配备情况如下:1、组建精干高效的现场项目经理部(见承包人工地组织机构图)。

从公司抽调经验丰富、技术业务精通、事业心与责任感强的技术人员充实各部门,使整个经理部的职责就是: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内外协调、全面负责。

2、调配专业水平高的作业队伍投入项目。

根据工程规模及工程特点,组建管道施工队、道路施工队,分别承担各项目施工,并配备套相配的机械设备。

要求各作业队与项目部高度一致,从全局出发,相互配合,搞好各工程的施工。

3、根据工程的规模与特点各施工队的工作范围作如下划分:道路队负责全段道路及其附属工程的施工。

管道队负责全段雨水箱涵、雨、污水、给水、电力电讯管道的施工。

第三节水电供应施工用水、电均从附近乡村或单位接至本工程范围内50∽100米,施工用水采用Ф100管从联接点接至施工区,生活区用水采用Ф75管接入,用电则在全线布设供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布设。

第三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第一节施工测量放线本工程分项工程多,施工中相互交叉且施工场地狭窄,测量放样工作量大。

为保证工程各结构物平面位置的放样及高程准确,根据工程特点,拟采取如下测量方案:1、测量设备设置:设置道路及管线测量组各一组,配备水准仪2台,经纬仪1台,红外线全站仪1台。

2、设置坐标控制网及水准点:为保证施工测量的连续性与一致性,在施工现场设置足够数量的互相通视的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水准点。

根据设计图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敷设三级坐标控制点并与已交底坐标控制点联网做闭合测量,闭合角度差在允许范围内平差分配得各控制坐标点。

这些桩点设置在施工现场浇灌砼保护,用钢筋桩面刻十字丝保存。

每60∽100米设一水准点并作导线测量,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平差分配得各水准点高程。

设置的坐标控制网及各水准点每隔一月左右做一次复核测量,防止各点的沉降或碰动。

3、主要分项目工程测量工作要点:根据所设置坐标控制网,直接测放各工程构筑物的平面位置,但须同时用其它坐标控制点进行交汇复核,根据所设置各水准点可以方便进行施工高程测量。

第二节道路工程本工程机动车道路面厚度67、6cm,车行道面层为25cm天然砂砾【竣工设计弯沉为149、2(0、01mm)】+30cm水泥稳定砂砾(掺水泥5%)【竣工设计弯沉为37、3(0、01mm)】+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8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竣工设计弯沉为29、8(0、01mm)】+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一、路基级配砂砾垫层(1)施工程序路基填筑前,先做全幅不少于100m的压实试验段,以确定压实设备的组合方式、压实遍数、松铺厚度、松铺系数及含水量的控制范围等。

并将压实试验成果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大面积推广应用,做为后续施工的依据。

(2)施工方法路基填筑采用“四区段、八流程”(四区段为: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验区;八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各边坡整修)工艺水平分层分段填筑,由低洼处填起,逐步过渡到一个平面再大面积的填筑,特别注意填挖与沟坎接荐处要分层挖成台阶碾压密实,消除质量隐患。

利用全站仪,通过控制导线测设道路中心控制桩点,根据设计横断面放出填筑边边线并用白灰线示出,利用推土机进行表土清理,自卸汽车运输至弃土场或垃圾场。

为了减少测量工作,避免每层填筑后使用仪器,可在第一次边线放出后,将边线控制桩统一外放1m,打入木桩,并测定其标高,以做为分层填土临时控制桩使用。

由于实际填碎石土高度分多层,大于95%的压实度标准将就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

为此,我们将采用大吨位压实机械,严格控制含水量与适当减薄厚度的方法与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方法1)、工程概况本工程基层为水泥稳定砂砾结构,根据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以往工程实践经验,根据要求采用拌机拌与,压路机压实的方法。

水泥稳定砂砾中掺加10%(重量比)粉煤灰。

2)、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1准备下承层下承层都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验收。

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能在上铺筑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

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如5—10m)应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2测量在底基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对应断面的路肩外侧设指示桩。

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层边缘的设计高。

○3备料A集料。

分层采集集料,则应将集料先分层堆放在一场地上,然后从前到后(上下层一起装入汽车),将料运到施工现场。

料中的超尺寸颗粒应予筛除。

B材料用量。

根据各段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压实度(换算为压实密度),计算各路段需要的增加的干集料质量。

根据料场集料的含水量与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根据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层的厚度与预定的干容量及水泥剂量,计算每平方米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需用的水泥质量,并计算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计算每袋水泥的纵横间距。

2、运输及摊铺○1运料运料时,要注意:对预定堆料的下层在堆料前应先洒水,使其湿润。

不应过分潮湿而造成泥泞;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由远到近将料按计算的距离(间距)卸置于下承层中间或上侧。

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避免料不够或过多;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集料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应过长。

运送集料较摊铺集料工序宜只提前1—2d;在同料场集料做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时,如路肩用料与稳定土层用料不同,应采取培肩措施,先将两侧路肩培好。

路肩料层的压实厚度应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

在路肩上,每隔5—10m 应交错开挖临时泄水沟。

○2摊铺集料在摊铺集料时,应注意: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

人工摊铺混合料时,其松铺系数可参考下表的值;在摊铺集料前,应先在未堆料的下承层上洒水使其湿润,不应过分潮湿而造成泥泞;对能封闭交通的道路,摊铺集料应在摊铺水泥的前一天进行。

摊料长度应与施工日进度相同,以够次日加水泥、拌与、碾压成型为准。

对不能封闭交通的道路以及雨季,宜在当天摊铺集料;用平地机或其它合适的机具将集料均匀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