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行四边形复习课

平行四边形复习课

课题第十六章平行四边形小结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掌握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利用上述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难点:发展学生进一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对边
对角
邻角
对角线
3.什么是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
4.怎样的四边形是矩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吗?
5.矩形所特有的性质是:内角_______对角线________对称轴________
6.什么是菱形?
7.菱形具备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吗?
8.菱形有何特性?
9.菱形是 __________对称图形,也是 ____________对称图形。

10.菱形的面积与两条对角线长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正方形是有一个是__________的菱形,也是一组___________相等的矩形。

12.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 __________ 、 ___________的性质。

13.正方形的四边__________,四个内角是__________,对角线____________.
14.正方形_________对称图形,也是_________对称图形。

15.正方形的对角线把正方形所分成的三角形都是__________三角形。

16.正方形的对角线长等于边长的_________倍。

二、精讲点拨
三、课堂检测
1.平行四边形成为菱形,则需增加的条件是: .(填一个正确的即可)
2.如果边长分别为4厘米、5厘米的矩形与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厘米。

3.菱形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5厘米、8厘米,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如图1:矩形ABCD沿AE 折叠,使D点落在BC边上的F 点处,若∠BAF=60°,求∠DAE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根据本节内容在下图中填入相应的图形名称。

(下图2)
五、课后作业
1.从菱形的一个钝角顶点向对边引垂线,且垂线平分对边,求(1)菱形的各角的度数。

(2)如果菱形的周长为20厘米,求菱形较短对角线的长。

2.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30厘米,对角线AC 交BD 于O ,三角形AOB 的周长比三角形BOC 的周长短3厘米,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边长。

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移动,且AE=CF ,则四边形 BFDE 不可能的是:
A 矩形
B 菱形
C 梯形
D 平行四边形
4.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纸片中,AC 垂直于AB ,AC 与BD 相交于O ,将三角形ABC 沿对角线AC 翻转180度,得到⊿ABC 。

(1)试确定四边形ACDB ’的形状。

(2)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S=12
求翻转后纸片重叠部分的面积 教学反思
E
F 图1 图2 / 图3
课题 第十六章小结与复习〈二〉
张玉良
[教学目标]
掌握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
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梯形与等腰梯形的性质。

难点:发展学生进一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梯形总可以看成是一个 与一个 的结合,这是我们解决梯形问题常使用的方法。

2.等腰梯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因而有如下性质:a : b :
3.如图1,梯形ABCD 中,AB ∥CD ,AD=CD ,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 ∠FEB=35°,则∠D= 。

4.如图2,梯形ABCD 中,AB ∥CD 、∠D =2∠B ,AD=a,CD=b ,则AB= 。

二、精讲点拨
三、课堂检测
1.如图3、梯形ABCD 中、AD ∥BC ,∠B 与∠C 互余,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请说明:EF=0.5(BC-AD )。

2.如图4、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DC ,梯形内部是否存在一点P ,使P 到四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若存在,请指出它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等腰梯形腰长与上底相等,下底是上底的2倍,则这个梯形各内角的度数是多少?
4.如图5、梯形ABCD 中,AD ∥BC ,∠C=90°,且AB=AD ,连接BD ,过A 作BD 的垂线,交BC 于E ,如果EC =3厘米,CD=4厘米,求梯形ABCD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A B C
D E
F
A B C
D 图1 图2
A B C D E M N F

3 图4
5.如图6、已知等腰梯形ABCD 的中位线EF 为6、腰AD 长为5,求它的周长。

6.如图7、梯形ABCD 中,AD 平行于BC 、DE 平行于AB 、梯形ABCD 的周长为40厘米,AD=6厘米、求三角形CDE 的周长。

7.等腰梯形两底的差等于底边上高的2倍,则这个梯形较小的底角度数 为 。

8.在等腰梯形中,已知梯形高为9厘米,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求梯形中位线的长。

9.如图8,再等腰梯形ABCD 所在平面内有一点P ,且PA=PD ,则PB=PC ,为什么:请将上述条件中的“等腰梯形”改为另一种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使“PB=PC ”仍成立。

教学反思
A B C D
E
E 图5 图6 图7
图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