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1.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4.04亿,互联网普及率28.9%,手机上网网民2.33亿,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为3.46亿,农村网民数10681万。

2.如何理解中国农村网民的增长:a. 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09年12月底,已经达到10681万人,但其增长速率放缓。

.在导致农村互联网增速放缓的因素中,“农村地区网络基础知识匮乏,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农村上网成本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仍较高”是最重要的三大原因。

b. 农村网民结构偏向年轻化、低学历.c. 广大农民通过网络了解天下大事,交流、沟通信息,使网络发挥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优化了农村地区的信息结构,缩短了城市与农村的思想差距。

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本身的“双刃剑”特征以及农村上网环境、上网群体的特殊性,相对于城市“网吧”目前的集中式管理以及日趋严格、完备的制度,农村地区目前上网呈自由、管理呈空白状态,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3、互联网新技术关键词核心技术:是服务器+客户端,基本思想是网络信息共享IPv6: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

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

IPv6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

每个人将拥有更多IP地址。

P2P:P2P是英文Peer-to-Peer(对等)的简称,又被称为“点对点”。

“对等”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

P2P还是英文Point to Point (点对点)的简称。

它是下载术语,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这种下载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点是对硬盘损伤比较大(在写的同时还要读),还有对内存占用较多,影响整机速度。

语义网:语义网是Semantic Web的中文名称。

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

Web2.0:定义: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应用,是一种平台,是一种趋势。

一般来说We 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

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特征:1、多人参与2、人是中心3、可读可写互联网4、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RSS:RSS也叫聚合RSS是在线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Vblog:vBlog是使用java语言实现的单人博客程序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二、网络应用基础互联网发展历史:1.在冷战中初具模型2.在教育科研中发展3.突破性发展因特网在中国:1994年4月28日,中国正式联入因特网。

第一阶段,单一的电子邮件连接阶段(1986-1993)第二阶段,基于TCP/IP协议的全功能连接阶段(1994-现在)1987年9月20日22时55分,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中国四大互联网络1.中国科学技术网络2.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4.中国金桥信息网网络新闻媒体▪1994年4月28日,中国大陆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1995年4月,中国新闻社开始以国际互联网为技术平台向外发布新闻。

▪1995年5月17日,中国国家邮电部宣布向公众开放国际互联网各项业务。

▪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率先将自己母体的新闻信息搬上了互联网。

▪1995年1月12日,第一家走上国际互联网的中国杂志是《神州学人》;▪1996年12月,第一家走上国际互联网的国内广播电台是广东人民广播电台▪1996年12月10日,第一家走上互联网的国内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1997年1月1日,第一个走上国际互联网的官方网络新闻平台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所建立的“中国互联网络中心”。

2000年2月15日,台湾第一家网络原生报纸(即网络新闻媒体)《明日报》诞生。

这是中国第一家网络新闻媒体,也是全球化视野之下华语文化圈的第一家网络新闻媒体。

2001年2月21日宣布倒闭。

明日报——传播特性的探索明日报停刊原因分析一、大环境《明日报》开站后不久,让全球互联网业一再兴奋的“那斯达克”终于给出“脸色”,致使网站裁员乃至关站之风至今劲吹。

网络市场环境毕竟还未成熟到能够支持网络原生媒体生存的程度。

二、烧钱快《明日报》由于是网上内容原创者,因此它不可能靠从“母体”获得新闻,也不可能主要靠编辑“整合”其他信息源获得新闻,为了保证自己原创的数量可观的新闻,就必须维持人数可观的记者团队和规模采访活动(例如在内地也轮流派驻记者)。

此外,为了体现和发挥网络媒体的特性,不断推出新的项目、新的服务,而每一项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尽管他们在发展中一直清醒地控制着规模三、赢利难免费获取信息的观念在网络世界大行其道,所有的网站都在寻找一种赢利的模式,但至今成效甚微。

传统媒体赢利的主要方式——广告,对网络媒体的收支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据资料显示,《明日报》每月营收仅三四百万元台币,而每个月光是花在人事支出、租金、网络管理等营运成本的支出就将近两千万元台币。

在激烈的竞争中,干得越快越多越好,赔得也就越快越多越惨。

四、人员结构分配不合理千龙新闻网——发展规划探索3月7日,北京千龙新闻网开始启动,5月8日正式推出,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家网络新闻媒体,5个中央级重点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和中国国际互连网络新闻中心网络新闻传播的特征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网络新闻传播的全球性网络新闻传播的交互性网络新闻传播的海量性网络新闻传播的多媒体性、共享性、不负责任性等等(可根据以上特征分析网络互动与草根文化的形成、网络红人现象的理解的原因)网络把关人的几种形式:第一种方式:群体“把关人”群体“把关人”主要包括政府、网站和网络新闻工作者等。

政府是网络传播中的最终把关人。

网站作为网络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仅次于政府的网络信息“把关人”。

网络新闻工作者包括网络编辑和论坛版主第二种方式:个体“把关人”个体“把关人”主要指的网民个人。

如何理解网络把关人群体把关人以其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始终担负着引导、提高个体把关人的作用;反过来,个体把关人对群体把关人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在个体把关人的监督之下,传统媒体的把关者依靠对信息的独断权而造成的信息腐败亦难以继续存在。

如何理解网络新闻传播的自由性?一、时间自由二、空间自由三、信息自由四、言论话语权自由传播工具本身的多种特征(1)广泛的传播面。

(2)多媒体化的信息传播,可以涵盖以往任何一种媒介所有的传播信息形式(3)海量的信息,比以往任何一种媒介所包含的信息都要多的多(4)不断增强的互动性,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可以有即时的,跨时空的,频繁的交流。

实时互动,无边界交流和反馈,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关利器。

(5)突破线性限制的超连接方式(6)灵活多变的传播模式,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界限模糊,一个人可以充当多种角色(7)极强时效性(8)最广泛的影响,最低成本的投入(9)网络媒介传播还具有一定的匿名性传统新闻媒体上网全球视野的传统新闻媒体蜂拥而入,大致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前后的分水岭。

①1987年,美国的《圣何赛信使报》(San Jose Mercury News)率先将它的内容上网,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基于国际互联网的电子报纸。

②②90年代中期,万维网及浏览器的推出,音频、视频“流”媒体技术的开发,不仅掀起了报刊媒体上网的高潮,也激发了广电媒体上网的热情,传统媒体随后纷纷“触网”。

“报网一体”:报纸作为导读和索引,提供原创性信息资源;网站放手挥洒网络的即时交互、信息无限与便于查询等特性,提供便捷的信息反馈渠道,基于此而作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报道。

报纸和网站在品牌、策略、利益上的一体化,各自张扬鲜明的形象和特色。

1995年中国互联网进入商业化,开始出现DOTCOM公司门户(网易,1997;搜狐,1998.2.25;新浪,1998.12.1)民间商业化网站对新闻网站的触动1、民间商业网站从根本意义上触动了媒体网站、网络新闻媒体乃至传统媒体的习惯理念与一成不变的经营手法。

2、商业网站更多的体现了民众的世俗化视角与平等性姿态,尤其是服务性理念。

2)商业网站显现新闻价值的尺度与自我宣传●商业网站优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商业利益与网民的共同兴趣;●商业化的宣传做得非常出色,设置多种服务、论坛、聊天增加点击率。

5)商业网站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新浪提供合作对象所需的网络空间与基础的技术服务,还出手资助相关费用,以种种方式与传统新闻媒体合作,弥补商业网站缺失媒体身份又间接拥有了媒体所不可或缺的新闻采访功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各个主打方向的新闻资源,把本来采集新闻的费用通过签约的传统媒体(或记者)曲折迂回地获取最大经济的新闻资源。

网络新闻标题罗列在一起的新闻标题一般仅仅只能从标题来判断新闻内容是否需要再读,因而这一点就成了衡量网络新闻标题内容的一个内在的主导性特征。

空间的疏离性使得那些平庸的新闻标题遭受到异常的冷落,因此网络新闻标题必须在有限的一句话里,把悬念做足以勾引人们阅读时欲罢不能的原始兴趣网络新闻标题的个性特点1.行文的单行化2.措词的简洁化3.细腻的人性化4.用意的煽情性5.内涵的诱惑性6.浓厚的人情味表达编辑意图与评价的编辑手段网络新闻的编辑手段,应该有引导阅读和表达意见的双重功能。

(1)以时间为手段来评价稿件的重要性(2)利用网页特点形成“强势”网页中,体现强势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图像,用给稿件配发图片的方式,可以吸引读者的视线,并促使他们阅读正文。

在网页中,文章的标题文字对形成强势也有较大作用。

(3)给予不同的新闻不同的级别,在不同的页面层次上调阅(4)用稿件集合形成群体优势,表达编辑的意图在网页上,稿件集合是形成群体优势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它的作用,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还可以增加某些稿件的吸引力,使人们对此给以更多关注。

(5)通过对读者来稿的取舍,形成舆论导向。

在网络中,舆论可以通过读者自己的讨论来形成,但是这其中编辑仍然要对舆论发展方向起到引导作用。

网络新闻专题定义:所谓网络新闻专题,就是在深度报道的理念指导下网络新闻等相关信息的有机组合,也是网络各种传播方式的有机组合。

它通常围绕某个新闻事件或社会上存在的某种现象和状态,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运用消息、通讯、背景资料、述评、评论等文体,调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表现形式,并结合电子公告板(BBS)等互动手段,通过页面编排与栏目制作,进行连续、全方位、深入的报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