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微课设计方案

初中数学微课设计方案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营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绝对值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并追问一个数的绝对值究竟怎么定义
通过由具体的实例引出绝对值,并追问用自己的语言给绝对值下定义,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绝对值内涵。最终的定义当然还要回归课本。
(四)理解内涵,初步应用
1.式子∣∣表示的意义
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记作 ;
3.∣24∣= ∣—∣= ∣0∣=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绝对值定义的理解,重点放在对“距离”的理解上,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内容出处
人教版(2013版)七年级(上)数学 第一章第二节第四小节
适用对象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绝对值的表示法,会计算有理数的绝对值。
2)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理解绝对值的几何定义;理解绝对值非负的意义、理解字母a的任意性。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初中数学微课设计方案
微课设计方案
作者信息
姓名
。。。
单位名称
。。。。。。
微课信息
微课名称
《绝对值》第一课
选题意图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有理数,数轴与相反数等基础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绝对值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还为以后学习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以及有理数的运算作好必要的准备!所以说本讲内容在有理数这一节中,占据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
,0 ,2 ,-3 ,3
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已有的知识,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它们行走的路线填相同或不同),它们行走的距离
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由上面提问,10到原点的距离
—10到原点的距离
这时我们就说10的绝对值是10,—10的绝对值也是10;前面数轴上数的绝对是
3、思想目标:
通过对绝对值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用途
课中讲解或活动
制作方式(可多选)
演示文稿
微课设计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1、什么是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
3、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七)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设计亮点:
(请从教学方法、案例选取、媒体选择、互动设计、技术细节等方面来说明你的设计亮点,不超过300字。)
(六)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1.完成课本P11练习1、2、3
2.判断:
(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2,则这数是2 。
(2)|5|=|-5|。
。。。。。。略
在学生掌握新知后,及时进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检验知识是否掌握,另一方面巩固知识。为了调动课堂气氛,为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本环节采用小组PK,以及抢答的方式完成(小组内成绩越差者分值越高),其目的是以较简单的基础题来训练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从而为拓展打基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猜想、归纳,共同探讨交流,利用课件和图片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五)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例如:|3|=3,|+7|=7
|-3|=3,|-|=
那么|a|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研究,最终过渡到数a的研究,由浅入深,有特殊到一般。这个环节充分利用小组的交流、归纳、展示,老师最后再进行点拨来完成。让学生在探究中把教转化成学,把学会转化成会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