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回顾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回顾
1. 两党如何选出各自党内的总统候选人
2. 两党内初选的具体情况 3. 最终总统的产生 4. 总结
Part. I
美国两党如何选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
★初选有两种主要形式:
• “党代会” (Congress of party representatives ) 即在各州以选区为单位召开基层代表会议,选出参加 县一级党代会的代表,县党代会选出州党代会的代表, 州党代会再选出全国党代会代表. ( 基层代表会议→县党代会→洲党代会→全国党代 会) • “个人投票初选” (Individual voting primaries ) 各州选民直接向总统竞选人投票,间接产生参加全国 党代会的代表。
· 增强公立学校 增加美军讲阿拉伯语、 · 提高美国军队工资 汉语和朝鲜语人数 · 设立新国内安全情报 机构
THE LAST CHALLENGE
PROCESS
9月-11月
全国竞选:总统候选人在全国展开竞选运动,其中包括到各州作 竞选旅行、广泛会见选民、发表电视演说、进行电视辩论等。 11月 全民投票选民普选“总统选举人”,选哪个政党的“总统选举人” 也代表了选民对总统的选择。在选票上通常写的是两党总统候选 人及“总统选举人”候选人。 12月 选举人团投票,当选选举人于各自所在州的首府投票选举总统与 副总统。获得270张选举人票者当选美国总统。
民族党
• 在角逐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候选人提名期间, 爱德华兹于2008年1月30日宣布退出总统竞选。
• 开局:希拉里领跑优势被追平 • 民主党,奥巴马和希拉里从一开始就并驾齐驱,难分高下。奥 巴马首先在艾奥瓦州赢得首场初选,希拉里则在同为“大选风 向标”的新罕布什尔州扳回一局。不过,这个结果对开战前领 跑的希拉里来说,已属不妙。 • 僵局:民主党陷入内耗 • 随后,民主党陷入拉锯战,经过超级星期二的厮杀、奥巴马十 连胜、希拉里连扳三局,民主党内斗战越演越烈。这种内耗对 原本优势明显的民主党可不是好事,党内面临基本盘分裂,希、 奥的支持者甚至声称,将不会在最终的总统大选里投竞争对手 的一票。这边厢早早收工的民主党麦凯恩却隔岸观火,坐收渔 利。
PROFILES
I骏马对阵白玫瑰”
民族党和共和党的党内竞选情况
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 在争取民主党党内提名的候选人中,奥巴马、 希拉里和爱德华兹各领风骚; 在共和党中,赫卡比、罗姆尼、朱利安尼和麦 凯恩难解难分。
共和党
越战老兵麦凯恩的优势并非初选开始 就显现。最初3场初选,麦凯恩与对手 赫卡比、罗姆尼平分秋色,共和党选情 可谓“乱花迷人眼”。 而随后,麦凯恩优势逐渐显现,与对 手拉开差距。2月7日,强劲对手罗姆尼 退选,麦凯恩进一步扩大优势。 随后的选情基本是一边倒,麦凯恩于3 月初轻松获得足够代表席位锁定胜局, 另一名对手赫卡比随即宣布退选,麦凯 恩由此稳获共和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 这让麦凯恩有足够时间准备正式大选, 也能坐山观虎斗,获得先机。
希拉里 支持者 女性选民和年长选民
奥巴马 年轻人、大学生及 政治中立者
爱德华兹 穷困阶层、中产阶级 及中老年白人妇女
口号
“只要你们选我,当前一 切问题都会解决。”
“你相信改变吗?”
“我们不靠政治筹款而 赢,我们靠道义而 赢!”
立场
· 积极推进对华外交 · 在反恐、全球变暖等 问题上加强同日、澳、 印合作力度
赫卡比
罗姆尼
朱利安尼
麦凯恩
支 持 者
保守派选民及立场 偏中性选民
中间选民
中间选民
保守派选民、 中间选民
口
号
“总统应该是人民 “重树共和党在伦 “我就是为了胜利 的公仆,而不是统 理和道德上的最高 而来,我的竞选 治阶层的一分子。” 标准。” 活动关乎未来。”
“我们会赢!”
立 场
· 降低税率 · 支持伊拉克战争及 · 美国军队撤出伊 · 支持布什增兵伊 增兵计划 积极推进减税政 拉克“将对美国产 拉克,呼吁美国人 · · 要求伊朗放弃核武 生严重的战略影 民对美国军队给予 策 器 响”。 “更大的支持”。 · 支持为移民改革立
民族党
• 背水一战:希拉里在宾州的坚持 • 4月23日,只剩10场初选。已显疲态的希拉里面临 生死关头——赢得宾夕法尼亚州继续与奥巴马缠斗, 或者,输掉宾州,离开。一场预料之中的胜利,给 了坚强的前第一夫人继续与对手“战斗”的理由。 于是,民主党继续内耗。
• 迟来的结局:黑马终结希拉里总统梦 • 6月3日,还是来了,结局早已料定:奥巴马成为民 主党最大的黑马,也成了美国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候选人。希拉里大方谢幕,她用坚持到最后为自己 的总统梦划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