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一、关注语文要素,明确训练点统编版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双主题,“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文主题,所以我们经常会出现语文课上成品德课,这样的现象。
而统编版教材在原有的人文主题上加入了语文要素,就是在明确告诉我们语文的“语用价值”。
即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有了这一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明确了在我们语文课上,我们的训练点在哪里?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语文要素下他所侧重的训练点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改变我们原有的理念,不能老课文任用老教法,而是应该认真研读文本,把握语文要素训练点,来重新定义这样一篇课文。
明确训练点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指向明确,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语文课堂删繁就简、重点突出。
二、学会瞻前顾后,弥补缺失处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是螺旋上升,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这一语文要素,它所呈现的发展趋势,五年级的学生没有经历过,从一年级开始的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训练,中间有很多的语文要素训练是缺失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学会瞻前顾后,自己心中拥有一条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线。
对于学生之前所缺失的训练要适时的就行弥补。
三、关注编写新版块,加强板块间整合统编版教材的编写,有删有增。
比如,在“口语交际”这一大板块当中,他就将原来的八个口语交际变成了现在的四个,虽然口语交际内容少了,功能却更加明确了。
同时,教材当中还有许多增加“语句段运用”“小练笔”,这些板块的增加,其实就是为学生的习作做铺垫。
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一定要多关注这些特色板块,把这些板块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到最大。
不能仅当成一道习题来处理,应该打破原有的固势,灵活处理,适当整合。
总而言之,教学新理念是具备了,但是如果要呈现一节灵动鲜活的课堂堂,还需要研究很多东西,“学生学情的了解”“对教科书的研读”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低学段识字写字依然是教学重点,特别是识字。
从三位老师的教学建议中可以了解到识字教学形式特别多:比如说有韵语识字、字理识字、归类识字、联系生活识字、随文识字、记偏旁、动作加联想等等。
我们教学时不能生硬地搬到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志军老师提到,一节好课就是让孩子有参与感,让学生有获得感,让学生有幸福感。
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论是识字教学、写字教学或阅读教学,都应该让学生喜欢、主动去参与,从而享受。
三、胸中有丘壑,方可随心操控课堂周小丽老师提到:在教学前老师应对教材提前通读、对教学用书读熟读透,这样有课标做正确引导,方可在教学时得心应手地灵活实践。
1、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
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价值观。
2、注重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使学生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重视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学习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4、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指引学生不断的进行学习探究,主动进行学习。
我通过这次培训,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要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对统编教材有了整体的把握和认识与原人教版教材相比,增加了综合性学习单元、习作单元,还有专门的文体单元,如名著单元、神话单元等,还增加了快乐读书吧。
并且,新教材的习作和口语交际不再从属于语文园地,而是放在园地前面。
园地中也增加了词句段的运用,为习作打基础。
新教材也增加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有所增加,说明新教材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二、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了努力方向要熟悉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段目标,对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做到心中有数。
在进行备课时,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三、对阅读教学的方向有了清楚认识通过培训学习,对于阅读教学,我认为就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精读、略读、课外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
阅读是一项长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便有所收获,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
要让学生多读,老师首先要多读,先获得阅读感受,才可以在课堂上感染学生。
四、对习作教学有了方向习作教学一定要渗透于平时的阅读中,将平时课堂上学到的表达方法巩固运用到习作上。
重视过程性指导,一定加强作文修改和交流环节。
引导学生多动笔,多积累。
总之,这几次的统编教材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教学工作开展好。
一、重视识字与阅读的有机结合新版教材要求学生通过拼音帮助识字,识字帮助阅读,阅读巩固识字,三者相辅相成,全面提高语文阅读素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猜读学习生字,进而理解文章内容。
猜读的方法有:借助图画猜读,借助汉字结构特点猜读,借助语境猜读,借助已有认知结构猜读等。
如我们在进行一年级上册的《小蜗牛》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课文没有全文注音,仅难字注音,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识字成果,独立识字。
不认识的字鼓励通过课文中连环画猜读文中的生字,请学生在图画的帮助下,猜猜汉字的意思。
从而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让学生在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发展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二、落实朗读指导的序列要求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要让学生初步的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低学段的朗读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所以,新版教材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秋天》《影子》《雨点儿》等课文,要求让学生学习“一”的变调,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学习朗读基础之后在下册书中,安排了要求学生读好长句,读好对话,分角色朗读等课文。
三、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朗读“四步”法(教师范读、教师带读、学生练读、全班朗读),方法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尝试使用分解法,层层递进,分解示范。
激发学生情感,利用插图,想象画面,联系生活。
提升学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采取快读、慢读、轻读、重度、拍手读、表演读、同桌共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快乐朗读。
如二年级上册的《拍手歌》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拍手读或同桌共读等方法进行朗读。
在《坐井观天》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表演读或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提升学生兴趣。
四、注重阅读方法与策略指导在一年级上册,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这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总的方向。
要求教师围绕这一方向展开教学,必须做好备课,理清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习在一篇课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这是阅读的关键所在,也是阅读真正的价值所在。
如一年级上册的《青蛙写诗》中,青蛙写诗时,是来帮忙了?这就是这篇课文中的重点信息,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围绕这一关键展开,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关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运用一分知识,需要十分积累。
积累对学习语文来说尤为重要,熟记简单的汉字、词语、短语、短句等,才能写出长句、段落、文章等。
低年级主要是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生字的组词,仿写句子,想象造句等。
教师在进行这方面训练时,可以有一些前期的铺设,如结合课文、创设情境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
六、倡导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新版教材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的板块,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方式,让学生和老师、家长一起读,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的乐趣。
在教学中,学生大多时候很难从阅读中发现乐趣,新版教材让老师、家长陪同学生一起读书,借助大家的力量一起参与阅读,让语文课程充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体会阅读的乐趣。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此次培训让我更加明白了新版教材低年级教学的重难点,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低年级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生字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不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强加给学生。
新版教材涉猎广泛,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的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钻研课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我来说,这条路上充满了更多的艰辛,但我相信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成长空间更大,进步速度更快。
因此,让我们通过一次次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一、立德树人:要整体渗透,润物无声新教材编写理念,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如何做?八个字:整体渗透,润物无声,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语文的教学目标,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对学生来说,立德树人,主要是培养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二、立足语文要素,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本次培训听到最多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语文要素。
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方法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平常的教学,我们重基础的比较多,而忽视了学生的习惯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了只会做题而不会生活的人。
三、理清教材结构框架,让教学目标更加明晰统编教材对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都定有内容目标,更加的清晰,教学的要点也更加的明确,我们备课时应当研读教材,关注课后思考题,做到一课一得,语文要素,点状化,序列化的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真正的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教材是体现教育质量最重要、最直接的载体,此次国家层面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不仅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更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义务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培训期间,专家们从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教材的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教材新内容的挑战及创造性使用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既有“宏观”的统编教材特点介绍,又有“微观”的教学指导建议;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指导,又有具体可感的课例操作,让参训老师对统编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了解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思路,促进了统编教材理念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