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知识汇总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知识汇总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8.5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概念: 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叫做因式分解 (也
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先通分, 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后再加减 -------------- 最简公分
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 0 的立方根是 0
6.2 实数
1、有理数:任何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因此有理数
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形式有:开方开不尽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和 π有关的数)
3、实数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实数
正无理数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 6 章 实数
6.1 平方根、立方根
1、平方根: 一般地,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平方根,
也叫做二次方根
---------- 一个正数 a 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两个
互 为相反数 , a 表示 其中正的 平方根 ,也叫算术平方 根、 a表示其中负的平方根 -------a 叫做被开方数 ---------0 的平方根是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中的每一 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分式的加减: ---------- 通分:化异分母分式为同分母分式的过程, 叫做 ----------
分式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分母不变, 分子相加减 ---------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值(即个别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影响。
2 、 计 算 方 法 : 一 般 地 , 如 果 有 n 个 数 据 x1,x2, …… .xn, 那 么 ,
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即:
1
x ( x1 x2 ......
x1 f 1 x2 f 2 ...n. xkfk
3、加权平均数: x
(f1 f 2 f 1 f 2 .... fk
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意义:代表这组数据
数值大小的 “中点”,不易受极端值影响, 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义:反映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据
---------- 意
11.3 从部分看总体 1、抽样调查:普查可能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
些解的全体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 叫做解不 等式 3、解不等式的方法:大于向右拐、小于向左拐、大于等于是实心, 小于等于是实心
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定义: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这几个一元一次不 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叫做 ~------------ 解不等式组: 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集的过程叫做 ~
0-------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立方根,
也叫三次方根,记作 3 a , a 叫被开方数, 3 叫根指数 ----------- 求一个
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 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 负数
1 a0 1(a 0)
2、方法: 提公因式法 ------- 公式法 -------- 十字相乘法 一提二套三分组
第 9 章 分式
------- 分组分解法
3、口诀:
6、负这整个数数指的数p幂指:数任幂何的一倒个数不等于零的a数-p 的-1 ap
(a
p(p 是正整数)指数幂,等于
0, p是正整数 )
(不仅要
第 10 章 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
10.1 相交线
1、对顶角:有公共顶点、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称为 性质:对顶角相等
~--------------
2、( 1)垂直: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 互相垂直 ----------- 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垂足
~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 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 个因式
9.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两个分式相乘,用分子的积作积的分子,用分母的积作积的 分母 ------------ 两个分式相除,将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解不等式组的方法:①数轴法:大于向右拐,小于向左拐,空心包括,实 心不包括;②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取不了
3、解不等式(组)的应用 第 8 章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8.1 幂的运算 1、同底数幂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m an am n( m与 n是正整数 )
2、平移的特征:原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只 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上对
应点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共线)
第 11 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
11.1 平均数
1、平均数的意义:对于一组数据,我们常用平均数来作为它的集中趋势的一 种代表,刻画一组数据整体的平均状态,但不能反映个体性质,易受极端
( 2)垂线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 在连接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线段中,垂线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垂足
形成的线段)最短 ------------------
( 3)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10.2 平行线的判定
1、( 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8.3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 b)(a b) a2 b2
2、完全平方公式:
(a b)2 a2 2ab b2 、 (a b)2 a2 2ab b2
8.4 整式除法
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 因式; 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 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点前面的一个零) ,如: 0.01 10 2 、 0.00076 7.6 10 4
3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
整 式 ,分式的值不变
即:ab
am bm
am Leabharlann a , b , m 是整式bm
, 且 m 0)
8.2 整式乘法
4、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
1、平行线的 3 条性质: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 等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0.4 平移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 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种图形 的变换叫做平移 -------- 原图形上一点平移后成另一点,这两点叫做对应点
9.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a
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形如
(三限制: a、 b 是整式, b 中含有字母, b
≠ 0)的式子叫做分式, a 叫分式的b分子, b 叫分式的分母。
7、绝对值小于 1 的数的科学记数法:可记为
a 10-n 的形式,其中 1≤ a<
2 、有理式:整式和分式合称为有理式
10,n 是正整数, n 等于原数中第一个有效数字前面的零的个数(包括小数
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进行; 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 不允许采用, 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一部分对象 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2、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3、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5、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6、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选取的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4、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5、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较
大 -------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第 7 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1、不等式:用不等号(>、≥、<、≤、或≠)表示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如果 a> b,那么 a±c> b± c:
2、幂的乘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 m)n amn (m与 n是正整数 )
3、积的乘方: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ab) n anbn( n是正整数 )
4、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m an am n (a 0, m与 n是正整数 )
5、零指数幂: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指数幂都等于
②如果 a>b,c> 0,那么 ac> bc; a/c> b/c ③如果 a>b,c< 0,那么 ac< bc; a/c< b/c ④如果 a>b,则 a<b ⑤如果 a>b, b> c,则 a> c 7.2 一元一次不等式 1、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一般地,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所有这
xn )
.... fk n,k n)
其中 f1,f2, … .fk 分别
表示数据 x1,x2, … xk
出现的次数,或者表示数据 x1,x2, … .xk 在总结果中的比重,称其为各数据 的权 , 叫作这 n 个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