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旅游概述知识网络1、迁徙的含义:是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
如非洲原始人类向亚洲、欧洲的迁徙;亚洲东北部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通过北令海峡向美洲大陆迁一、旅行移,成为那里的原始居民。
导源于迁徙活动2、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和特点原因:由于自然的因素或特定人为的因素。
特点:具有求生性和被迫性的特点。
3、迁徙和旅行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转移4、迁徙与旅行的区别:迁徙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而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自然行为”。
旅行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一种“自由行为”。
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逐渐转化成商品标志着商业到了应运而生的历史阶段,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并促使有自觉目的的意识的旅行活动的萌芽。
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随着商业的产生和商人的出现,商品交换关系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为了推销商品,不断扩大购销渠道,占领更多市场,商人们就得及时掌握各地的产销信息,并外出进行产品交换和长途贩运活动,于是,具有明确功利目的的经商旅行活动就应运而生。
二、旅游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在旅行的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商人们的足迹遍布天下。
为了促成交易,商人们广泛参与各种社会交发展中孕活动。
而通过社会交往获得人际沟通和关系的和谐,能够给人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愉快感受。
育和分离这一切都反映了经商旅行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气息和某种内涵。
4.“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所谓“享乐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在古代的这种享乐旅行,有的自开始就具有非功利性享乐活动的自觉目的;而更多的则是在经商旅行或为其他事务功利目的的旅行过程中,留出一段时间所进行的游览观光活动。
它标志着旅游的诞生,意味着旅游与旅行的分离。
人的生存意识、社会意识、精神文化意识等,是随着人类自身的进化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享乐旅行或旅游之所以发生,也是源于人类文化意识的发展,尤其是审美意识的发展和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
人类的任何活动或者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条件,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而不能单凭个人的意志而随心所欲。
在这个历史条件中,经济条件是起决定作用。
即人们只有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条件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会产生外出旅游的享乐念头。
由此不难明白,为什么旅游不可能出现在人类还处在蒙昧时期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而只能产生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阶级社会中。
三、旅游产生结论:虽然旅游古已有之,但决非有了人类就有旅游。
旅游是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源于人类意识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
也就是说,的发展、精神旅游是人类自身的进化和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产生的,其基础条件是人类意识的发展、需求的提高和精神需求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和进步。
济条件的成熟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1)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注意与“艾斯特”定义的区别:“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活动。
”)(2)旅游的内容▲所谓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这是立足于现代旅游而言的。
(旅行→重要内容;游览→主要目的和内容;饮食、购物和娱乐→感受、体验、文化信息)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1)旅游的本质简明而言,旅游在本质上是以获得人身的自由感,精神上的解放感和特定需要的满足感—身心愉悦感受为主要目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
(2)旅游的基本属性a.旅游者具有社会特性①旅游的社会属性 b.旅游客体的社会性c.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旅游观念发生变化a.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②旅游的文化属性 b.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c.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③旅游的经济属性(从旅游历史发展来考察→旅游者产生、各国旅游活动发展→决定性作用)④旅游的消费属性(旅游→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式)第四节旅游的特点①旅游者构成的广泛性(1)广泛性②旅游地域的广阔性和活动领域的多面性③旅游内容的丰富性及其所属性质的多样性(2)综合性→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综合价值功能)(3)参与性→旅游者在旅游全过程中必须亲临其境、身体力行的不可替代性(个性化)①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风光)(4)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差异性 a.人文旅游资源(影响因素)②社会文化因素 b.传统习俗c.带薪假期和闲暇时间的分布■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因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呈现出淡季、旺季的差异性。
第五节旅游的类型(1)按旅游区域划分■国内旅游是国际旅游的先导,而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必然。
a.地方性旅游(当地居民→本区、本县、本市→当日旅游)①国内旅游 b.区域性旅游(离开居住地→邻近地区风景名胜点)c.全国性旅游(跨省份→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具有代表性的著名风景胜地)国界和国籍划分出境旅游(本国居民)入境旅游(外国居民)②国际旅游跨国旅游(以不跨越洲界为限)b.旅程的长短划分洲际旅游(跨越洲际界限)环球旅游(世界各洲的主要国家的港口风景城市)(2)按旅游目的划分a.目前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人类早期的旅游形式)b.含义→达到消遣娱乐、积极休息和愉悦身心的效果c.具体形式和内容→旧地重游、寻根访祖、探亲会友a.多数来自经济发达国家或经济富裕的旅游者或一些中老年的人士②度假旅游 b.达到消除疲劳、减少疾病、适意娱情、增进健康的目的c.西班牙→游海滩、寻阳光、海水浴a.含义→以某种公务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商务旅游→旅游业赖以生存的一个主要市场(日渐盛行)③公务旅游 b.形式会议旅游国际性会议旅游:消费大、时间长、计划性强(二战后)国内会议旅游→风景旅游城市旅游业重点开发的旅游项目奖励旅游→近20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特别能满足人的成就感、荣誉感的旅游形式a.含义→满足某种特定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b.特点:具有定向性和专题性④专项旅游宗教旅游(最古老的旅游形式→朝圣、拜佛、求法、取经或宗教考察)◆佛教圣地: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五台山c.形式购物旅游(以购物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香港→“购物天堂”(3)新型旅游(相对于传统旅游而言)■特点:更能适应和满足新时代旅游的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个性化和主动参与性的旅游需求。
a.亦称农业观光或观光农业旅游①农业旅游 b.以农业(包括乡村文化)资源为对象的旅游活动a.从旅游业角度说→现有的名牌工业企业设施设备和工业企业文化资源②工业旅游 b.从旅游者角度说→名牌工业产品和工艺流程、发展史和未来科技与工业的发展前景c.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具有较高知识含量和品位第六节旅游组织一、国际性的旅游组织1、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WTO)联合国组织所属的全球唯一的政府间旅游组织,是一个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国际性最高权力决策机构。
2、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cific Asia Travel Association,PATA)是一个民间性、行业性的国际旅游组织。
其成员有国家旅游组织,也有各种旅游协会和旅游企业等。
3 、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Internation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Experts in Tourism,AIEST)成立于1951年5月、《旅游评论》,是一个民间性的学术团体。
4、世界旅行社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Travel Agencies,WATA)成立于1949年,是一个民间性的国际旅游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
5、国际旅馆协会(International Hotel Association,IHA)是一个民间性的国际旅游组织,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巴黎。
二、我国的旅游组织1、旅游行政管理机构1)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是国务院直属的主管全国旅游行业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下设7个职能司(室)和纪检组、监察局。
2)省(直辖市、自治区)旅游局3)县(市)旅游局2、旅游行业组织1)中国旅游协会该协会成立于1986年1月,是一个全国性、社团性的旅游行业组织。
其成员为团体会员,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
2)中国旅游饭店协会协会成立于1986年2月,其成员来自以国内外旅游这位主要客源的各种档次的星级饭店以及饭店管理公司、地方性饭店协会、饭店用品供应厂商等相关单位。
协会挂靠国家旅游局。
3、旅游学术团体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从事旅游文学和旅游文化研究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于1990年成为中国旅游协会的专业组织。
关于旅游概念方面的疑难问题★[提问1]部落A擅长耕作,部落B擅长守猎,随着生产技术与守猎工具的进步与改良,两个部落都有了剩余食物,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什么现象?★[提问2]古代人类不断地为生存而奔波的迁徙能不能算旅游活动?为什么?(因为(1)目的是为求生存而不是消遣游玩。
(2)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时的。
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没有自愿外出旅行的愿望。
)总结: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道。
★[提问3]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区别: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泛。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联系:旅行是旅游所凭借的手段和前提,游览是旅游的目的和内容;只有旅行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而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
★[提问4]试分析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之间的差别。
(1)从消费程度方面看,国内旅游的消费层次一般较低,而国际旅游的消费水平通常较高。
(2)从逗留时间方面看,国内旅游者逗留时间短,国际旅游逗留时间长。
(3)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比较便利,国际旅游的各种手续繁琐。
(4)从经济作用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促使国内财富在地区间的重新分配,而国际旅游的消费直接造成国家之间财富转移。
★[提问5]迁徙、旅行与享乐旅行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