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教育学论文)题目: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人发展学院:美术学院专业:环境设计*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年4月14日论文摘要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教育因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一方面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无一不受到社会的制约的。
另一方面,教育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首先承担育人的功能(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并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影响和保障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
本章也论述了教育与人的基本关系。
着重从人的发展及其规律,以及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现代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个层面来说明贯穿和主导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教育的基本矛盾即需要与发展的矛盾。
教育要成为人的发展的主体保障因素,就必须遵循规律,确保对人的个性进行提升和维护,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提升人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教育目的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目录第一章教育的概述第一节教育的本质第二节教育的作用第三节教育的目的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3、教育与经济的关系4、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5、教育与科技的关系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三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第三节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章教育的概述教育的本质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
一方面,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来看,教育是发展,是生长,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是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向下一代传递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建设人才。
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其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
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教育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而教育又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加在一起对孩子的引导作用相当重要。
教育的作用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教育的目的教育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在于塑造和培养人的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存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教育的发展变化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社会文化等的制约,决定和影响。
1、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制约,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
2.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教育并不是被动接受正式经济的影响。
反过来,它对政治经济制度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人才,通过培养人才能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政治经济的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变得越来越重要。
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经济实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经济条件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教育对于经济运行具有直接的调节作用关于发展教育产业讨论的价值:教育具有不同于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性和周期性,主要是通过促进人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而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经济利益优先的原则可能对教育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案例一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拉动经济增长纪实;案例二教育成为上海GDP新的增长点;案例三我国海外留学低龄化,大量的资金流向海外;杨福家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留学生费用涨价。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从广义上说,教育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教育对文化起着保存、承传、改造、创新的作用。
在文化的诸因素中,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
1. 教育与文化的承传、改造和创新(1) 教育与文化的承传(2) 教育与文化的改造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①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②教育对文化的整理。
③教育对文化的创新。
2. 教育与文化的价值取向(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 对传统文化积极方面的吸纳(2) 传统价值观中消极因素对今天教育的影响①重传统、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影响。
②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的影响。
③重“忠孝”的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点学生观的影响。
3. 校园文化(1)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2) 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3、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1.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第一次工业(蒸汽机)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电气)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电子)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2)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纸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斯宾塞根(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家)强调科学知识分类的观点,提出了较为系统点课程理论。
2. 教育对生产水平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育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点推动作用。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道路实现(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 教育再产科学技术4、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1.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点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规范和独特点精神气质。
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而成点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他还物化在生产工具、设备中,体现在对生产程序点规划、规定上。
科学与技术相辅相成,在现代、科学转化为技术点周期有越来越短的趋势。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科学能揭示教育规律;科技能优化教育方式)③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
2.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 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与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 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应用上的技术化的要求,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受到关注。
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功能和能量,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教育的功能好在不断的发展的增多,现在的教育功能有经济,政治文化功能,其它功能都是从这三个基本功能基础上分化出来的。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劳动力,2、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物化”3、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一定阶级所需要的人才,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2、教育可以促进国家的民主政治3、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三、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传速——保存文化功能2、教育传播——交流文化功能3、教育选择——提升文化功能4、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功能第三节教育相对独立性一般来说,教育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制约,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为一定社会文化所影响,但是,教育又常常显示其自身所特有的形式和发展轨迹,这是因为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的是都是人,而人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教育的独立性,一、教育自身历史继承性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1、就教育与社会生产水平不平衡2、就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不平衡三、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1、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对教育的影响2、教育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影响四、教育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是指个体在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的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
人的发展,从内容上表现为身心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主要指身体各器官的结构与机能、机体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的生长发育、成熟、退化等变化,以及人的体质的强弱变化等个体生理方面的变化。
心理的发展,主要指个体活动的心理机能及其品质的发展变化,包括个体心理的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
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人的发展顺序性;首先,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
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
2、人的发展阶段性其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这种阶段以年龄为标定,就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3、人发展的差异性;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主要指三个方面的差异。
①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发展,其速度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②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上的差异,如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的表现强有的表现弱。